APP下载

自然与生命交融的礼赞

2008-11-24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柳色天街好景

宗 古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是韩愈的写景佳作,又是从赠友切入的,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诗人的朋友张籍当时任水部员外郎,他在兄弟当中排行十八,唐人交往习惯以行第相称,故诗题言“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这时已五十六岁,已经成为吏部侍郎的高级官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天街是皇城的街道,也就是唐代长安的朱雀门大街,其时韩愈为吏部侍郎,供职于京城,故诗切其地。早春小雨,细细洒落在皇城的大街上,润物如酥,透露出春的讯息,也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诗人以“润如酥”来形容小雨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早春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由此我们想到杜甫《春夜喜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诗与杜诗正有异曲同工之妙。早春时节,作者所见之景应该是不少的,但诗人特意选取草色,以衬托春景。严冬已过,万物复苏,加以细雨滋润,小草也开始抽芽了,“草色遥看近却无”正是草芽初生时的形态。远看似有一片朦胧的草色,而近看只有一星半点的草芽,并未能形成绿色的一片。写景的妙处,正如画家设色,在于有意无意之间。这两句是实写,表现空间的美感,天街与小雨是春草抽芽的背景,草色是作者的精心结撰之笔,是通过遥看和近观的不同角度来描写的。接着笔锋一转,反实为虚,以对比着笔。

“最是一年春好处”,是作者发自肺腑的赞叹。这淡淡的草色,似有而无,似远实近,它送走了寒冬,迎来了阳春,无论是谁,面对此情此景,都会感受到勃勃的生机,融漾着精神的愉悦的。这确实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故诗人用“最是”二字,以突出早春之美。这时的景色虽然单纯了一些,所见者只是细雨迷濛中的草色,但这也远远胜过暮春三月“烟柳满皇都”之繁华胜景了。“最是”和“绝胜”,是递进的写法,层层加码,将早春之美引向极致,而诗人对早春的挚爱之情也跃然纸上。这种对比的手法,对后代的诗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宋代苏轼《赠刘景文》诗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韩愈诗词殊意同,写一年好景,都曲尽其妙。

用嫩草初生来描写早春之景是韩愈喜用的手法,韩愈另有《春雪》诗说:“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试想,在严冬尚未退尽,寒意料峭的新年,偶见草芽初生,此时的惊喜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草色遥看近却无”,除了通过若隐若现的草色将早春之景维妙维肖地展现于读者面前之外,更在于其中蕴涵着启迪人们思考的哲理意味。早春是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有力证明,而似有若无的草色则是最先报春的使者,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未来的信心,也就或隐或显地融会于这种朦胧隐秘的境界之中。其实,世界上的很多事物,就像早春的草色一样,可以遥看,却难以近观,甚至遥看与近观的情境会完全不同。草色如此,人生与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组诗一共有两首,而古今人们最为欣赏的大多是第一首,实际上将两首诗合读,才更能完整把握韩愈当时的心境。第二首诗说:“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尽管官事繁忙,年齿老大,却不因岁月流逝而悲伤,而是兴致盎然地追逐着春天。因而拜托张籍先到曲江之滨,赏看柳色如何,以便一同前往观赏。以此对照第一首诗,都写到了柳色,而前者是作为草色陪衬的,后者则是直接表现的。前诗突出草色,后诗突出柳色,两种色彩都是早春有代表性的特有之色,正切早春的题面。

猜你喜欢

柳色天街好景
岳流波
长安柳色
年年柳色
登玉皇顶(新韵)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过骊山
天街考古漫谈
野菊
临江仙·好景正无涯
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