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积淀·读书养气·思维开拓

2008-11-21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9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写作水平

丁 旭

【摘要】要想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充分开掘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体验生活、用心读书、训练思维即是这样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写作水平 体验生活 用心读书 训练思维

一、生活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力求写出富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学。”他还说过:“殊不知写作的根据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作文应该是生活的体现,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沟通生活,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在生活中激发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文就会变成一种乐趣,而不再是负担。可是据笔者观察:一般来说,由于作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太紧密,学生往往缺乏写作的内在兴趣,常常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引导他们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例如活动作文、参观作文、现场作文等。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契机,应时而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灵感来潮,有感而发。这样,作文就成了一种快意的自我表达。要使学生认识到:作文就是记录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认真体会,用心去写,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

2.到生活中积累作文的材料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鲁迅说过,写作别无巧妙之法,多练就能生巧。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家庭中的亲情故事,社会上的新人新事,都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材料。可以说,生活有多么丰富,作文就有多么丰富。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走不出课堂,以作文练作文,学生常常为无事可写、无事可说而犯愁。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就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从生动的现实生活中获取知识,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男女同学的合作与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作文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只要善于发现、充分利用,就一定能写出充满生活情趣的好作文来。

学生感受最深、写起来最得心应手的虽然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我们同时看到,电影、电视、网络、书籍等媒介对学生的生活也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学生可以随意吸收、模仿、引发各种联想。因此,我们将作文教学与组织发动学生上网、读报、看新闻等活动结合起来,拓宽生活面,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东西可写了。

生活是作文的原形参照,文章写的是否准确、生动,是否合乎情理,也得靠生活来衡量、检验,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判断文章优劣的标准。所以要真正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终生受益,就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写作就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也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

二、读书养气

读书是什么,读书是吸收;写作是什么,写作是表达。没有吸收或吸收不够,就会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水平和质量。

一个人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除了生活这个“源”之外,还需把握读书这个“流”。流虽不能代替源,但流是源的折射和反映,特别是对生活阅历尚浅的年轻人,读书之流的充沛可以补充生活之源的不足,从而间接地丰富思想感情,丰富知识经验,丰富写作技能和技巧,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书,不是让你单纯地去读,而是用心去读,必要时还要用手去记。就是说你要做读书笔记,要摘抄。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俗话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看到你认为比较好的句子、段落、文章,都要把它们记下来;读书的时候,有什么思索、感悟,对你有什么启发,都要随时地写下来,因为,它们都是一些被称为灵感或者是思维火花的东西,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如果你不在此时把它抓住,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了。记下来之后,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翻,晨读的时候拿来读读,渐渐地,这些东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你自己的东西,需要用的时候,信手拈来就可以了。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学士在这方面都有过切身体会。像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扬雄的“能读千赋,自能为之”、杜甫的“读书破万卷,笔下如有神”等名言就都是这方面经验的浓缩。

三、思维开拓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例如,阅读《南郭处士》,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命题为“滥竽充数要不得”、“骗子终将露马脚”、“弄虚作假终害己”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展开发散思维,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展开侧向思维,可以从竽士们对南郭的“冒充内行不加揭发”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当批判”。展开逆向思维,可从批判齐宣王的角度命题为“大锅饭可以休矣”、“选拔人才者戒”、“用人制度必须改革”等;也可从替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命题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南郭先生的羞耻之心”。展开多向思维,还可以命题为“应老老实实做人”、“钻空子之流者戒”等。

事实上有很多俗话、成语,往往只强调约定俗成思维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开卷未必有益”、“班门弄斧赞”、“不在其位,也应谋其政”、“知足常乐戒、“好酒不怕巷子深吗”、“卖瓜就得自卖自夸”等。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所谓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想象思维是作文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一是要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例如在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改写或扩写成一篇小说或一部短剧。二是要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之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书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

总之,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它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突然“顿悟”或者表现为某种创造性的观念和思想突然来临。一般说来,直觉思维就表现为写作灵感,有成就的作家在写作方面,都有很好的直觉思维力,在创作中,有时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灵感不能靠消极等待,而要积极培养。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的那样:“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从本质上说,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表面上看来突如其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因此,灵感的培养离不开积累。

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知识的积累。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开辟第二课堂,拓宽阅读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捉襟见肘,成无米或少米之炊。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诱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题命得巧妙灵活些,切忌“大”、“空”,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心骛八极,神与物游”。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密不可分。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是诱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著特征,所以需要及时捕捉,否则就有可能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随笔、札记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式。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随”的特征,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随时”形成文字。真正做到了“随”字,随笔本中就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佳作。自从我校实施“写作创新实验”开始,就要求每位同学建一个《周记》本和一个《摘记》本,要求学生时时处处将自己所看到的好文佳句,随时摘抄下来,将自己随时产生的瞬间灵感记录下来,在近几年我校的各级各类获奖作文中,绝大多数来自于随笔。

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积淀,博览群书,开拓思维,就一定能写出内容充实、辞达气畅、构思新颖的好作文。

★作者简介:丁旭,甘肃榆中第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写作水平
成长
立正!新兵们
满腹狐疑
为什么要写作文呢?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贴近学生生活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体会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途径研究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生活中的“万”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