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托邦理想城

2008-11-17

缤纷家居 2008年9期
关键词:四合院建筑师胡同

策划葛丽丽人物摄影周之毅

Q:对对您来说,建筑意味着什么?

A:创造世界。

Q:您评价某个设计时,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A:功能是否合理,建筑是否整体,即功能和空间,体量、造型完美的结合,是否为所处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

Q:您最喜欢的建筑师是谁?

A:瑞士建筑师PeterZumthor,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英国建筑师Zaha Hadid,Daniel Liebeskind;在没有受关注,英国建筑师Norman Foster,意大利建筑师Renzo Piano;美国华裔建筑师I.M.Pei,中国建筑师梁思成。

Q:您认为一个建筑师最不可缺的素质是什么?

A:观察、学习和思考,思考更为重要!

Q:在您的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设计(物品)是什么?

A:创意无处不在,所有有设计含量的作品,有创意的设计我都喜欢。

Q:如果让您自己安排工作时间,您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A:旅游。

Q:如果不从事建筑设计,您认为自己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A:画家。

Q:您目前最想做的最愿意做的设计是什么?

Q:四合院或旧街区的改造设计,个性的别墅设计,美术馆、展览馆的设计。

李文军:万德文脉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总经理兼主设计师,毕业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现为德国巴伐利亚州建筑师协会会员。目前,正在致力于东方极少主义建筑风格的研究。

其国内代表作北京意大利时装展示中心,济南艺术家公社一崮山别墅群,锋尚国际公寓售楼处样板间,武汉美术馆室内设计等多个项目,并在最近成都天府美术馆的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冯博一:国内当代艺术界活跃的独立策展人之一。早在国内画廊还没有大规模发展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了策划活动。

对话背景

现今,北京的变化动力非常大,甚至每小时城市都在发生变化,创造着连续性的变迁。像这座城市一样,北京的城市地图随时呈现出的状态,创造着人们经验中的陌生感。与之相适应的,一种重绘地图的游戏也应运而生。不过,与其说这是一种地图游戏,倒不如说是一种心理游戏更为贴切。在参与其中的30多位知名的和新生代艺术家与建筑师的件件生动、细微、具体的个人作品中,呈现出的其实是他们关于当前和未来的集体思考与想象,以及对新都市街区文化特色的探讨。从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而且也是对明天的预盼。这种“地图游戏”并非简单地可以让你“按图索骥”地去抵达某个具体的地理空间,而是利用地图这个概念来重新描绘和定义城市肖像。就像参展建筑师李文军所说的这纯属于一种个人情感化的乌托邦理想城的建构,在现实的语境下是不会实现的。

但正是这种超出现实的乌托邦的想象,才得以让他们能更加冷静和自由地去思考城市的理想状态应是什么样的。像李文军的胡同印象作品,就采用艺术化语言,把北京的几个保护街区提取出来,重新组合成了只有胡同和四合院的街区格局,其中展现出的四合院魅力告诉我们:今天的四合院建筑虽然已经随着时间改变了许多,但并没有丢失它原有的品质与魅力。而这种魅力更像是被隐藏了起来,正等待人们去发现。

所以在今天,老城区正在遭受着缺少曝光率和“宣传”的窘境,对其保护和更新经常大都不会引起人们注意,而那些追随最新建筑时尚的外表光鲜的“CBD式建筑”则通常更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在学术界和市民之司还在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如何保护历史文化的话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些在个人情感驱动下玩转地图游戏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却在进行着自己的思索和实践。其中,“地图游戏”的策划人冯博一和建筑师李文军,他们同为北京人对北京胡同街区和旧有格局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就此有话要说。

关于城市化

李文军(以下简称李)作为独立策展人,你以前策划的都是纯艺术展,而这次的地图游戏展却游弋在艺术与建筑和规划之间,你是如何找到了个合适的切入点的。

冯博一(以下简称冯)这是一次跨界展览。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进程中,很多艺术家都在表达对城市变化的反思,以前,我也做过很多次关于艺术家对城市的思考展。而真正参与其中的建筑师,与艺术家关注的角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在我看来,艺术家的思想表现比较天马行空,不太考虑可实施性,而建筑师的表现就不能过于乌托邦、也不能太理想化,他们会受到政府甲方以及现实情况等多方面的制约。在这种夹缝中,建筑师是如何规划和建筑城市的,这属于当代艺术的个组成部分并且当代艺术文化也越来越走向一种综合。

李:其实,当时我们策划的“胡同印象”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展览。2007年初,一位开发商购买了西四北保护街区的地块希望开发商业项目。但保护街区是不准许拆除改造的,只能修复。所以这个开发商就通过邀请包括库哈斯在内的9家国际设计单位每家设计一份街区改造方案,并在国家图书馆和北京规划展览馆举办大规模展览,希望以此得到公众对这种破坏传统胡同街区文化、肆意进行商业改造行为的认可。以这件事为契机,我们想通过展览艺术手段进行回应,唤起公众对胡同街区的保护意识。我们自己策划主办了“胡同印象”展览,并得到了意:弋利大使馆、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支持。

李:“胡同印象”以胡同为主题,从艺术化的视角,以建筑师和规划者的眼光,向大众呈现建筑师是怎样欣赏旧的城市格局和文化街区的。其实,“胡同印象和地图游戏”,都不属于规划性质的展览,参展的作品也都不是一项准备实施的具体项目,或者说也不是项目规划过程中的一次成果展示其中的“图章”想法出自意大利的两位朋友,每枚图章上面都嵌有几座四合院组成的社区,当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元素中国传统中就有印童文化,并且图章也带有定的政治意义。于是,我建议使用几千枚图章,一枚图章代表座四合院社区,几千枚图章便组成了座完整城市。作品浮雕“北京”是我们把几个保护的胡同街区提取出来,重新组合成了只有四合院街区的北京城市地图。这其实寄托了一种乌托邦式的期望和个人情感。因为,这种我曾经熟知的在二环内只有四合院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重新实现的。现在,沿着京城二环新建的一些项目,对城市尺度的破坏很大。

李:“胡同印象”展览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功能上的问题,而是希望通过艺术化的呈现,来展现出四合院的魅力其实,那些常年生活在四合院里的人们,只会看到自己所生活的那个很小的天地,一般难从城市的宏观角度云欣赏他们生活的整个环境。而我们则是从建筑师的欣赏角度,再现四合院居

民生活中最美的瞬间,比如下棋,养鱼,养鸽子等情景。由于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久了,所以人们对这些多已熟视无睹。策划这个展览,也是为了展示给生活在胡同中的居民观看,以提高他们对四合院的保护意识。另方面,也给不可能都身临其境去感受四合院生活的外面的人,提供认识四合院的角度,通过这样的作品让他们知道,四合院确实是个好东西,这样可以唤起人们去看去了解的欲望。第三方面是为了展现给决策者看,让他们知道现在人们都在关注北京城市的发展“胡同印象”展览原本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美的展示和再现,第二步根据现有的素材展现胡同,诸如卫生间上下水、取暖设备等现有生活设施,以及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相处等社会问题。第三步通过具体的项目或实施手段,提出改造胡同街区的可能性。其实,我很感谢冯老师策划的这个地图游戏展,因为它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关注北京的城市发展。作为参展的一分子,能够把我们的观点展示出来,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冯:地球游戏展是个整体,由各位参展艺术家和参展建筑师的具体作品构成。我直觉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处于一个悖论当中城市要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旧城的改造,又容易使一些历史的东西消失殆尽。其实,现在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胡同文化,可能十到二十年后就更没有了。一些四合院已陆续被有钱人购买,他们的居住与市井居住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上海的石库门,当前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但是不发展又不行。当下那些真正居住在北京老胡同里的居民,其实并没有几进院落之说,居住面积很小,生活条件很差,确实存在一系列的生活问题,所以他们愿意通过拆迁以改变生活条件。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是一样,汽车代表了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但是发展汽车工业之后,就造成了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以及能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我之所以比较关注艺术家,是因为他们对这种现象往往有质疑和批判,并通过艺术转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如何才能找到一条行得通的较为协调的发展路子,不是把原有的东西都抛弃了,这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

李:按照原有尺度复建的永定就有些不伦不类。因为它周围的环境已经改变了,城市尺度也已变大,所以虽然旧时很威武的城门但与现在大马路的尺度相比,还是显得就像模型一样,非常小。

李:我们还需要继续摸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到目前为止,德国的城市规划还是按照二战以前的标准来进行的,所以城市的保护做得很好。另外,例如意大利威尼斯的建筑,不管是更换外墙的颜色,还是使用的建筑材料都必须先经过规划机构的严格审批。相对来说,国内平遥古城保护的还算可以。其实,中国的发展和保护是可以吸取西方经验的。而我们现在中国城市经济取得了发展,但已经找不到以前城市中那种家的感觉了。对我来说,现在已经找不到以前就读的小学中学惟有曾经玩耍的天坛独在了,

我们要做什么?

李:其实,在中国的现存体制下,如果想在实施性上有结果,政府的决策显得非常重要。应当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旧有的东西上动刀,应是个“修复”的过程,而不是去“修补”。对此建筑师和艺术家能做的也呼吁能否影响到政府层面的决策,也只有尽力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举办的“胡同印象”以及“地图游戏”展,就是想引起更多人对城市建设的关注和重视。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展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冯:这只是中国当代文化进程中的一次探讨。实际上,中国的情况很复杂,受利益的驱使很重。我觉得中国从五四开始,就在向西方学习。现在在美国,大部分宾馆里的配套设备都较为老,而国内宾馆的声控窗帘,灯光和水晶构件等却非常普遍,设施非常超前,让外国人也倍感吃惊,这体现了中国趋新的欲望和诉求特别强烈。为什么眼下高楼大厦越建越高,因为它是现代化的个标志。我觉得,若干年后,随着中国的慢慢成长,民族意识和自我认同也会越来越强,但这需要个过程。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也可以规避些以前的教训呢,不仅是中国的也包括外国的。而且,不要等到旧城都拆完了,才觉醒到原来传统文化也很不错。所以我觉得艺术家,知识分子和其他文化人都应参与进来,特别是媒体,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反应,这也是媒体的职责。艺术家也是,除了表现一种唯美的东西,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欣赏要求,同时,还应要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反思。

李:现在很多人想出国,认为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其实,出国之后才发现,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学仿别人,而更应拥有自己的文化,这才能与别人平等地站在一起。如果只是学别人的东西,只会永远走在别人之后,很难实现平等对话。比如现在热播的百家讲坛和各种历史剧,都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一种好现象。

冯:中国文化已经历了几次断层,我觉得最好的阶段是五四到抗战之前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在科学,艺术和文化各个方面都涌现出很多名人。至于目前的发展状况,我想,也不应过久的耽恋于非理性和非自然的状态之中。

奥运后

李:我个人认为,奥运之后北京的建筑应该不会再有更大的扩张了,如果有的话,也或许只是一些零星的项目,并且城市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因为再扩大的话,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因素会更多。但在全国范围内,应该还可以保持一种持续稳定发展态势北京则会逐渐转入一种相对和缓的发展状态,如果还是向奥运前这样加速发展,就太恐怖了。像目前香港的建设,只能基本上局限在维多利亚港湾附近,建设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很多建筑师已开始进入内地,或者是转向室内设计,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既有空间内,以便设计做的更加精细、舒适。

冯: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得过快,几年之内座座新城平地而起。在2008年之后,发展的重点会转向内地,或许可能回到种更加自然和正常的状态。

猜你喜欢

四合院建筑师胡同
The beauty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美丽的四合院
小小建筑师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四合院下的宝藏
山村民居
猴子建筑师
东明胡同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