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地理试题解析

2008-10-22金红艺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8期
关键词:经线北半球纬度

金红艺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图1]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解析:根据1月平均气温为3℃(高于0℃),可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气候,即该地位于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这样第1题可排除C、D。该地1985年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可以联系油菜的分布(主要在长江流域),得出第1题的正确答案为B。从饼状图中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可知,1985年到2005年,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油菜种植面积减少直至取消种植,蔬菜比重由少到多(1995年最大),花卉种植比重增加,到2005年比重最大。蔬菜、花卉为商品农业。该题也可以结合中国农业相关知识作答,“以出口蔬菜、花卉为主的商品性农业基地”为我国的出口商品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第2题正确答案为A。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3~4题。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4.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解析: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上表中只给出了总人口数和人口年龄结构,因此第3题中A、B、C都是干扰项。分析1982—2000年,总人口的变化:1982—1990年,约增长了3.77倍;1990—2000年,约增长了3.2倍,因此得出人口增长率很高。再从人口年龄结构看,15~64岁的比例增长很快,因此可判定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故第3题正确答案为D。结合我国1980年以后人口迁移的知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东部沿海地区一大批开放城市人口迅速增长,深圳就是典型,由表中1982年总人口仅为35万,可以排除南京、西安和沈阳,因为它们均为省会城市,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当时已均为特大城市。故第4题正确答案为B。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数据)。完成5~7题。

[图2]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解析:从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入手分析,①位于东部地区,重心移动表现为:经度上稍向西移动,纬度上向南(长江流域)移动。②位于中部地区,重心移动表现为:经度上稍向东移动,纬度上向南(长江流域)移动。③与其他两产业相比分布相对偏西,重心移动范围小。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知,第二产业逐步向中部转移,第三产业则向东部转移(社会经济最发达)。由此可得出第5题正确答案为B,第6题正确答案为C,第7题正确答案为D。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

图3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B.45°~55°

C.5°~15° D.60°~70°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解析:根据题意,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Q点为晨昏线与a经线的交点,说明此时Q点位于晨线上,据此我们可以画出图甲和图乙。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若Q点位于南半球,时间应为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所以第8题中B(5月)、D(8月)排除;若Q点位于北半球,时间应为3月21日至9月23日,据此可排除A(10月)。第8题正确答案为C。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说明Q点位于晨线上,且所在纬线昼长为24小时-2小时30分×2=19小时,昼长远远大于夜长,再根据教材中60°N夏至日昼长18小时29分,可以估算Q地纬度应高于60°N。第9题正确答案为D。第10题先根据四选项月份及时刻可计算出相应的昼长:A昼长为11小时、B昼长为10小时、C昼长为15小时、D昼长为14小时,而纬度30°N的最大昼长约为13小时56分、最小昼长为10小时04分。根据题干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0°~30°N之间),Q地的昼长应介于13时56分和10小时04分之间,故第10题正确答案为A。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交角在0°~23°26′之间变化,春分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地方时为6时、18时),Q点位于整条经线上;当Q点位于赤道上时,地方时为6时、18时(赤道上全年昼长为12小时);一年内其他时间和一天内的其他时间,Q点位于不包含赤道上的点和极点在内的南北两个区间。第11题正确答案为D。

甲乙

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解析: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山地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故“阴”位于山之北;由于山水相邻,山地的山脊为分水岭,山之北麓为集水区,即山之北为水之南。所以正确答案为D。

13.读图4,完成下列要求。

[图4]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解析:(1)从经纬网看,可知该河是非洲的刚果河。判断地形类型,一可从等高线入手,500米及其以上的等高线位于河流的北、东、南,即周围高、中间低;二可从河流的水系特征分析,线条粗的是干流,其他支流成向心状汇入干流,由此得出地形类型为盆地地形。

(2)可从河流的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大气降水(常年受赤道低气压的控制、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集水面积(盆地地形、集水面广)、支流的多少(多)等来分析河流的水量。

(3)可从三角洲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加以分析,然后考虑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即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挟带的物质便堆积下来,在河口处常形成典型的河口三角洲。G河没有形成明显的河口三角洲,说明侵蚀作用比较强,不利于泥沙的堆积,或者本来泥沙就少,堆积的物质条件不足。从水流的速度来看,受地势影响,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从泥沙量来看,河水含沙量小,影响因素是盆地内流速小,河流侵蚀作用弱,易于泥沙沉积(形成河漫滩)。此外流域内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分布,植被覆盖良好,保持水土作用强。

【答案及评分标准】(1)盆地。(3分)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3分)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3分)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2分)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3分)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3分)集(汇)水区面积广。(3分)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4分)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2分)②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2分)易于泥沙沉积;(2分)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2分)水土流失较轻。(2分)

14.根据材料(见本期第165页)和图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5 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2)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解析:(1)从图上看,土尔扈特汗国有三条河流和一个湖泊,因而地表水丰富;从经纬度可知此地位于中亚,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一些水汽。而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水汽较少,但地处西风的迎风坡(天山的西部),降水多,且夏季有天山的冰雪融水。因此两地水资源丰富。

(2)从土尔扈特回归的时间——1月17日(冬季)至7月8日(夏季)可知,期间经历北半球最冷的季节且离寒冷的西伯利亚距离较近,夏季为高温干旱季节。从箭头的变化看,经过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沙漠、戈壁,因而会有冻害、缺水、缺草的威胁。

【答案及评分标准】(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3分)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3分)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3分)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3分)

(2)冻害(气候寒冷);(3分)缺水(干旱);(3分)缺草(料)。(2分)

猜你喜欢

经线北半球纬度
清凉一夏
差不多和差得多
一寸缂丝一寸金
纬度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的推导
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巧用规律妙解“日期变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