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常识专题复习(一)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党制度

2008-10-22黄垠昌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7期
关键词:职能公民中国共产党

黄垠昌

【知识概述】

国家制度是政治常识的核心内容。基本概念有:国家、国家性质、民主、专政、国家职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单一制、联邦制、“一国两制”等。基本内容有:国家性质和职能、我国的国家职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政党制度专题有两条主线:一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基本观点;二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主要概念有: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个代表”、政党制度、人民政协等。主要内容有:政党与政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知识精讲】

考点1 我国的国家职能

(1)内容 我国的对内职能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我国的对外职能有: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国家职能的行使是通过国家机构来实现的。我国的国家职能既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决定,又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热点点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温家宝立即到达地震灾区并在灾区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会议,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这是国家在行使政治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表现。

例1 下列现象属于国家对内职能中的社会管理职能的是()

①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兴办公益事业 ③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④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考点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直接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才能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转化为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就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上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热点点拨 2008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近3 000名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的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意愿,共商国是,共议大计,共话发展,行使国家权力。

材料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组成国家政权体系,依法行使职权。

例2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调整和设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由此可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是国家权力机关 ②行使决定权 ③行使立法权 ④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考点3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内容 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当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单一制与复合制两大类。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都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其职权。

(2)热点点拨 2007年4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会见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并向曾荫权颁发了任命他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的国务院令。

上述材料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例3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中国特色,这就是在实行单一制的前提下还实行()

①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②特别行政区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考点4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内容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有: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②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都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但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是有所区别的。港、澳问题是我国恢复行使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则是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只有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才成为可能。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制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2)热点点拨 2008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上述材料说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例4 据统计,截至2007年9月,两岸累计贸易总额6 933亿美元,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74 327项,台商实际投资450亿美元。从政治学角度看,两岸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的原因是()

①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代表人民利益,促成了两岸交流合作不断发展 ②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③我国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④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考点5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1)内容 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的关系。从性质上看,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从作用上看,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即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

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2)热点点拨 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形势,为深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打击和预防腐败,我国设立了预防腐败局。这表明,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为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同时也体现了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

例5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调整并设立了若干机构。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机构调整主要依据国家职能的变化

B.国家实力的变化决定国家机构调整

C.国家机构设置取决于国家性质

D.国家行政机关决定国家机构

参考答案:A

考点6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内容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并反映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民主的正确方向,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保证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对人民负责要求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依法治国的要求:①对立法机关的要求:加强立法,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依法履行法律监督工作和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职责。②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③对司法机关的要求: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⑤对公民法律意识的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

(2)热点点拨 近年来,各级政府根据“行政许可法”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大量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的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为标准,建立专门的行政审批中心,并将其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之中。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利于政府贯彻依法行政原则;有利于提高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也是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表现。

例6 2007年5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一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行制定出台鼓励高耗能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已经出台的要坚决废止。材料表明国家机构必须()

①坚持民主与专政相结合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③坚持依法治国原则 ④保障企业的一切利益不受侵害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B

考点7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内容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反映在法律上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直接体现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公民和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监督权等。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通过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热点点拨 2007年4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92号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有关保护公民知情权的法规。

监督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意义重大。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例7 2007年2月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2006年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这表明()

①公民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 ②公民自由总是在法律规范内的自由 ③公民是现实社会的权利主体,但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④公民有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维护网络安全的义务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考点8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1)内容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体现了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实现公民个人利益的前提和基础。

(2)热点点拨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的一条就是倡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上述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例8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是因为()

①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最高利益 ②国家统一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④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考点9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内容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的是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立法上的平等,也就是说,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在法律执行过程中,所有公民一律平等。但它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它反对一切特权,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

(2)热点点拨 2007年7月10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因犯受贿、玩忽职守等罪行在北京被执行死刑。

郑筱萸伏法表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的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例9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这是20年来我国对死刑所做的最重大的改革。“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这体现了()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A

考点1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1)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即先进性,是通过其阶级性、“三个代表”、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即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从现实国情来说,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热点点拨 2008年2月18日,胡锦涛在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

材料体现了党的性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例10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立即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中央号召,全党和全国军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材料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有()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国家在行使政治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考点11 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1)内容 具体措施:①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国际事务的能力。③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④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内民主,保持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⑤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热点点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胡锦涛的上述报告内容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例11 2008年1月8日,中纪委第7次会议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从政治学角度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就必须加强党的()

A.思想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B.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C.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民主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

参考答案:C

考点1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整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热点点拨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因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因素,它有助于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和决策水平。

例12 2008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雨雪冰冻灾情,部署做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工作。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B.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C.国家机构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D.中国共产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参考答案:D

考点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内容 在我国的多党合作中,执政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相互监督的关系,而非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都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热点点拨 2007年11月1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使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例13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下面对“互相监督”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互相监督 ②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③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

参考答案:B

猜你喜欢

职能公民中国共产党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