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景难排,不只是哀

2008-10-16王斯熠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乌衣巷燕子环境

王斯熠

读唐诗宋词,总喜欢与此同时看看街景,寻找感觉。

诗词里的山水、城乡、音容笑貌,虽已泛黄,却仍是美好。那些被描写被镌刻被称颂的美景,那些催人笔走龙蛇叹为观止的优雅环境,那些蓝的天,绿的水,白的云,清新的空气,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在现代人拼命打造的重工业金属里,拼命累积的金融商业里,拼命制造的环境污染里,倏忽间,消失不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人在一千多年以前,感叹着贵门沦落,富贵转眼过。一千多年以后,我读着诗,却不知该去哪里寻找。乌衣巷任岁月一个劲儿地催促,还沉稳静谧地矗立,一如当年;而那诗中所述的燕子呢?是湮没在历史的尘风中了吗?

不知所踪。

燕子恐怕也认不得方向了吧?纵想飞来,也是有心无力。满目的灰雾浓烟,让人窒息,看不清方向。如此伶俐乖巧却又胆小的燕子,在城市上空飞翔的时候,在禁鸣路段徘徊的时候,会不会被汽车上疯狂的喇叭声、摩托车上骚动的音乐声吓破了胆?纵有几株绿树可让它停下寻找的脚步,暂且歇息,可是,谁又能保证,那些树不会在某一天、某一时刻,被某一些人,以某一些目的腰斩,甚至连根拔起?又怎能放心,每一次都能躲开那些顽童的子弹,甚至成年人出于好奇和一时兴起而投掷的石子?

燕子,别飞来。这里并没有适合你的环境,这里的环境甚至不适合人类。朱雀桥,乌衣巷,恐怕只能是记忆的标本了。我们,保护不了燕子,保护不了环境,甚至保护不了自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会不会某一天,那年的燕子,不再认得,王谢风流?甚至,不敢飞进,寻常百姓家?忽然想起一句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怎么能等到真的有一天,只剩我们与被毁灭的环境相对无言,才开始痛心疾首?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南京市政府的平改坡活动,很早以前就开始如火如荼地开始了。两个多月以前,美化行动到了我们家门口。搭脚手架,搭工棚,拌水泥,调油漆,工人们在七月的夏日里,忙忙碌碌,终于把斑驳剥落、陈旧灰暗的老墙粉饰一新。朱红的顶,墙体一分为二,上乳白下柔灰,远远看过去,童话里的房子一般,一排一排,煞是壮观。一个城市的希望,跟随着这些建筑,站立不倒。果如李白诗中所写,“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可是第二天我出门时却发现,柔灰的墙体上,龙飞凤舞的大字:139********,办证。隔了几米就有一个,浓黑的大字,像是给墙体贴上了丑陋的标签。

有一种感觉,最悦耳的音乐,听到一半的时候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刺耳的金属切割声……好像是自己清早出门,化了很精致的妆容,突然却被弄花了脸。

到了湖南路,全国文明诚信商业活动示范街,多么让人自豪的招牌,刚刚在街口停下,一阵令人作呕的气味扑鼻而来,下意识地低头看,街道的边缘处,深黄色的水像蛇一般蜿蜒,目光再延伸,远处的地上,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难道真的如李白所写,南京只是空负着一个壮观的虚名,而最自然、最健康的生态与环境,早已不复存在了?

是否只有在长江才会有晶莹的浪花,无尘的波澜?答案恐怕也未必是肯定的吧。我们的护城河,在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不是也一度变成令人掩鼻而过不愿驻足的浊水河吗?我们将长江奉作母亲河,那么这长江所代表着的自然环境,难道就不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源、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我们在快节奏的时代步伐里,对祖先不敬?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想得玉楼瑶殿影 空照秦淮

金陵后人携手 湖光山色承转来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李白这样慨叹。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王安石如此称颂。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

苏轼那番赞美。

古诗词的意境里,南京是个多么美丽多么清新多么自然的人间所在。

2008年正在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北京的奥运会,人人都希望它是绿色的。可是不能仅仅遥遥观望,单纯地抱着这个美好的愿望,整片神州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片荒地,就可能出现无际的沙漠;只要多一台空调,臭氧层就永远无法愈合它的伤口。

南京亦是如此。十六七岁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出门在外,在要挥手叫的士的时候,能在口袋里掏出几个硬币,走向公交车站;

旅游在外,在欣赏美景的时候,紧紧攥牢手中的垃圾,直到遇见垃圾桶;

或许会去广东,但是绝对不会去尝试那些明令禁止的野味。

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细节,不单单是为了保护环境,而是拯救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我们自己。

好希望,有一天,往事再回首时,不再对景难排,不再只是哀。

好希望,有一天,再读诗的时候,觉得,如今的南京,比当时更美丽,更清新,更自然。

好希望,与我们相视而笑的,是一个被呵护的环境。

对景难排,我们能做的,却不只是哀。

教师点评

本文获得全国中学生迎奥运征文大赛第一名(特等奖)。

一篇令人不愿释手的文章必然多有引人共鸣的元素。本文的构成元素很大气,也“很中国”:南京城是一个结点,诗词诗意与浪漫古典,奥运环保与现实现代,意境梦境与环境心境,怀想感叹与直面忧思,生存生活与时间空间,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等等全都融汇集结此点,展示出作者抚今追昔、关注未来的深远情怀和信手拈来、从容不迫的自然文笔,吐纳自如,纵横捭阖。

文章的现实性直指人心,警醒你我:仁而爱人固然没错,可我们的环境质量呢?我们的生活品质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梦回的岂是唐朝,梦回的分明是天、地、人共处的和谐啊!

好文章不是可有可无的生活调味品。她总是能叩开心扉,拜访我们那深藏着的灵魂,拉他出来晒太阳,看世界······

(孙 胜)

猜你喜欢

乌衣巷燕子环境
乌衣巷
燕子
过乌衣巷
侧面
燕子叫
环境清洁工
燕子一家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