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婚姻的困惑

2008-09-23秦凤云

山花 2008年16期
关键词:普代克孙柔嘉苏文

在中国,提到“围城”二字,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上这么一句“婚姻就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经典名言,道出了现代婚姻的种种困惑。无独有偶,当代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中同样写到了充满困惑的现代婚姻。当然,作为一代鸿儒的钱钟书先生和当代美国文坛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的约翰·厄普代克,他们写的是婚姻的困惑,也是写现代人生的困惑。笔者认为,这两部杰作是卓然可比的,并试图对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方鸿渐和兔子哈里现代婚姻困惑的做一比较研究。

《围城》中的方鸿渐虽出身于封建绅士的家庭,接受过封建教育,但几年欧洲留学的生活已使他广泛接受了资产阶级自由思想,主张爱情自由,追求理想的爱情。因此,面对有身份、有地位的苏文纨的爱情示意,方鸿渐毫不动心,自信两人“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钱钟书,26)方鸿渐追求的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爱情和苏文纨所不具有的纯真而又朴实的人性美,在与唐晓芙的交往中,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爱情。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论家境和学历都不及苏小姐,却“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在方鸿渐眼里, “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钱钟书,52)。唐小姐的纯真可爱像刚刚绽放的花朵,新鲜甜美,深深地吸引了方鸿渐。像苏文纨追逐他自己一样,方鸿渐开始对唐晓芙紧追不舍,唐晓芙也不知不觉地掉进方鸿渐着力编制的情网。

然而,方鸿渐生性软弱屈从,因循苟且,虽不爱苏文纨,但心肠太软,缺少快刀斩乱麻的果断和勇气,使他无法摆脱对自己恩威并重软硬兼施的苏文纨。甚至到了必须要讲明白的时候,他还心虚胆怯,担心苏小姐失恋自杀,写信道歉把自己作践得一文不值。而苏文纨并没有自杀,而是对他进行了无情地报复——添油加醋地在唐晓芙面前说他的坏处,最终使方鸿渐对理想爱情的追逐以失败而告终。

在经历了一场爱情悲剧之后,方鸿渐来到三闾大学,在这里他认识了和他一同来教书的孙柔嘉。在方鸿渐看来,孙柔嘉虽不像唐晓芙那样令他心动,但也不像苏文纨那样使他讨厌,这使他喜悦。方鸿渐并不真正爱孙柔嘉,而是由于孙柔嘉的“进攻”,加上周围一些无聊人的笑谈戏谑和添油加醋,糊里糊涂地与孙柔嘉结了婚。因此, 方鸿渐与孙柔嘉的爱情基础并不牢固。不仅如此,两个人的思想性情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方鸿渐相比,孙柔嘉更有心计,更有主见,是位外柔内刚的女人。如在处理是否离开三闾大学的问题上,方鸿渐打算离开,并准备等高松年的聘书送来再原物退回,借此发泄怨气,而孙柔嘉则认为找事做不容易,能委屈就委屈一下。在家庭生活和职业选择等问题上,两人的矛盾愈来愈尖锐,新成立的小家庭陷入了困境。此时的方鸿渐感到痛苦和感伤,更感到困惑,为何曾经追求的甜蜜的爱情和理想的婚姻都在黑暗中化为泡影。应该说,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方鸿渐怯弱胆小和优柔寡断的性格一次次地让他感到人生的困惑并置他于穷途末路的困境。

在当代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中,兔子哈里与方鸿渐一样,感受了爱情的困惑并陷入婚姻的困境。与方鸿渐一样, 哈里追求着一种完美的爱人和理想的婚姻。不同的是,方鸿渐遇到了自己理想的女人,但失之交臂;而哈里却是苦苦追寻,但最终并未找到自己理想的女人。

方鸿渐理想中的女人是唐晓芙那样的,清纯可爱,天然去雕饰,脱尘的女子。钱先生在文中借曹元朗朋友的话说,唐晓芙是“the blue flower”(蔚蓝花),并在脚注中指出,“蔚蓝花是浪漫主义遥远理想的象征 ”(钱钟书,116)。因此,唐晓芙这样的理想化的女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正如陆文虎先生所说,作者不愿让她(唐晓芙)嫁给方鸿渐。

兔子哈里也在追求一种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的女人和完美的婚姻,但两人心目中的完美的女人并不相同。哈里心中的完美女人,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文化媒体所宣扬的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完美女人。大卫·哈波斯达姆(David Halberstam )在其作品《五十年代》中这样评论当时影视及其它媒体宣传中的美国中产阶级完美女性“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能很好地料理家庭,能做一手好菜,并能使自己的丈夫感到幸福”(Halberstam,140)

哈里渴望的正是这种理想化的完美女性。在詹妮丝怀有身孕后,哈里带着一种恐惧步入婚姻。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小家庭与自己理想中的中产阶级完美家庭相差甚远。“家”在哈里理想中,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应该是能够使他感到幸福和荣耀的港湾,是能够重建他昔日作为篮球明星的幸福与荣耀的温馨港湾。

而与詹妮斯的家让他感到沮丧,“到处是玩具和没有清洗的杯子, 电视不停地响着, 而餐餐都来得很迟……”(厄普代克《兔子跑了》, 100)。哈里“一直都是完美主义者”(厄普代克《兔子跑了》,63),这样乱成一团的家让他感到“恐惧”(Plath, 224), 使他想要逃离。最终,在看到邋遢,呆板,不善家务的詹妮斯又一次醉醺醺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哈里在“恐惧”中逃离了这个家。

在离开家的日子里,哈里潜意识里是在追寻自己理想中的女人与婚姻。他先后遇到了鲁斯和吉尔。鲁斯是一位爱整洁善家务的高大女人。哈里喜爱鲁斯这里整洁的房间,准时到来的美餐,满足的性爱和一种被爱的感觉。但鲁斯的处境与下层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是哈里要找的完美女人。与鲁斯不同,吉尔是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嬉皮士女孩。与吉尔在一起的日子,哈里感到满足和喜悦,因为吉儿带来的是哈里梦寐以求的“舒适且有品位的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厄普代克《兔子归来》,153)。然而一场大火使哈里不仅失去了房子,也失去了吉尔,再加上失业。走投无路的哈里又回到妻子詹妮丝身边。

哈里对婚姻的“恐惧”逐渐变为一种困惑。他甚至认为,婚姻是一个圈套,每个进入着都想从中逃离。因此,当儿子要与怀有身孕的未婚妻结婚时,哈里固执地认为儿子一定是和自己当年一样“恐惧”,竭力劝说儿子逃走,“没有做好准备,就不要陷入(婚姻的圈套)”(厄普代克《兔子富了》,194)。尽管对詹妮丝有很多不满,尽管哈里几次逃离自己的家庭,但信仰基督教的哈里却无法完全逃离自己的家庭,在他的潜意识里依然有“婚姻的神圣以及自己与詹妮丝之间的宗教的纽带”(厄普代克《兔子跑了》,187)。

方鸿渐和哈里一样,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对婚姻有着不满与失望,但出于不同的原因两人都无法完全逃离婚姻的牢笼,在婚姻中感受人生的困惑与迷茫。作为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和厄普代克先生在作品中是以小喻大,写的是两位平凡人的爱情,婚姻及职业的困惑,更是人类普遍的挫折与困惑,这正是两部作品的可贵之 处。

参考文献:

[1]Halberstam, David. The Fifties. New York: Villard, 1993.

[2]陆文虎.围城内外——钱钟书的文学世界[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3]Plath, James.“Conversations With John Updike”, 23 July 2006

[4]钱钟书.围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5]Updike,John“Introduction to Rabbit Angstrom”.New York:Knopf,1995.

[6]“Introduction to Rabbit Angstrom:A Tetralogy”. Everymans Library Edition.New York:Knopf,1995.

[7]Rabbit Run,New York: Ballantine,1960.

[8]Rabbit Redux,New York:Ballantine,1971.

[9]Rabbit Is Rich,New York:Ballantine,1981.

[10]Rabbit at Rest,New York:Ballantine,1990.

作者简介:

秦凤云 (1975-)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基础部语言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普代克孙柔嘉苏文
迟到了
方鸿渐与孙柔嘉何以走到一起?
——《围城》探秘之九
从苏孙二人看?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的时代悲歌:子君和孙柔嘉形象比较
从存在主义焦虑到身份意识的转型——从《恐怖分子》看约翰·厄普代克创作主题的时代顺应
厌恶,抑或同情——重读约翰·厄普代克的女性小说
同学
职场争斗:你得到了江山,我学会了心计
约翰·厄普代克的宗教观
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知识分子婚姻苦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