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档案夹”评价办法让我愉快发展

2008-09-20石文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评价者目标专业

石文君

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执教小学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同时也担任班主任工作。近10年来,虽然工作踏踏实实,积极进取,班级管理成绩也不错,但自己总感觉不理想,专业成长方面也有许多不足。看着身边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们纷纷走入语文教学骨干的行列,而自己却不能更进一步,心里真不是滋味儿。有时候也想奋起直追,争取能在专业领域有所作为,可是,在学校评价机制的压力下,我一次又一次打了退堂鼓。2005年,我校开始实施“教师档案夹”评价工程,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指引我走上了专业成长之路。

一、改变传统评价机制,创建和谐的团队文化氛围

教师档案夹的建立改变了原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对立关系。学校通过层层选拔的方式组成了评价小组,其中的成员都是在本校具有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评价的操作过程也不再应用原有的“你做我评”的方式,而是真正根据每个教师的发展方向和专业成长的需要来确定阶段性与长远发展性目标,而后通过一系列的指引、帮助及评价机制,促成教师专业成长。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真正参与到被评价者的工作之中,通过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改评价方案,使之更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以达到长远目标的更快实现。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由原来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从而也促进了双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的形成。

二、按需求制定评价内容,双方参与,实现发展目标

以往的评价机制多是一套方案评价不同层次的教师,把评价的结果作为优胜劣汰的依据,树立的优秀教师往往只是教师队伍中的少数几个,给更多的教师带来了负面的压力,被评价者也得不到更多的引领和指导。这样的评价过程,无法很好地促进教师发展,反而容易使师资队伍出现两极分化。教师档案夹的评价方式,是根据每位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评价内容,而且评价内容随着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需而不断变化,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科学化,也更加注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自身发展。

以我自己在教师档案夹评价中的经历为例:

(一) 找出阻力

我从事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将近10个年头,工作一直努力、勤奋、踏实,可是语文课堂教学成绩并不理想。经过几次和学校评价小组领导的谈话,我终于找到了制约自己发展的“瓶颈”——课堂教学的专业素质不过关,而日常教学中表现出的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课堂上缺乏调整和应变能力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由此衍生出来的。

(二)确定目标

找出了问题根源,评价小组和我共同确定了我的阶段性及长远规划性目标,并制定了有效的实施方案。

2005年,我的目标是培养独立分析文本的能力,强化确定重难点的训练。

2006年,我的目标是精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预设水平。

2007年,我的目标是课堂语言艺术化,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

(三)实施计划

根据预定目标,领导小组每学期安排我做一节校内评优课,并安排小组成员作我的指导教师,与我共同备课,并走入课堂听课,听取学生的反馈,及时帮我修改教学设计,细化教学预设环节,精化课堂教学语言。我每两周进行一次课后反思小结。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之后,我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及检测。每一学年结束,我要上交优秀教学设计一篇,教学论文两篇及优秀录像课一节。学期末,我要针对计划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上一学期进行比较,找到成功点及不足之处,及时调整下一学期的实施计划。

(四)喜人成果

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评价小组成员的帮助,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我成功上了党员示范课——小学语文第六册《葡萄沟》;2006年,我执教的小学语文第六册《锡林郭勒大草原》在校级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此课的教学设计也获得一等奖;2007年,我成功上了一节县级研究课——小学语文第六册《账单》;我做的小学语文第六册《鲤鱼溪》、《账单》教学设计获得县级一等奖,小学语文第六册《奇妙的机器人导游》获得县级评优课二等奖。

“教师档案夹”记录了我的成长历程,让我充分感受了自己进步的过程、特点、经验和教训,引领我走上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优化的评价机制激发了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培养了我的自信心,让我体验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也促进了我的个性化发展。我发自内心地感觉到,“教师档案夹”的评价方式促使我,也促使我校其他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实现了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中心小学)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评价者目标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