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笑傲江湖

2008-09-18

大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金庸小说

王 慧

归隐

2007年11月25日,83岁的金庸,气定神闲地出现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虽然金庸口齿有些不清,走路也需要人搀扶,但丝毫不影响散发的英气。他接过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递过的“名誉院长”聘书那一瞬间,意味着他正式卸任了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可以静心在英国读书,并有望在未来的两年内拿到“货真价实”的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或许金庸对浙江大学还有些许留恋,但相关辞职之事在三年前已成定局,现在他已心系万里之遥的剑桥大学。不过,金庸需要进行一次名正言顺的“金盆洗手”大会,借此向外界表明他正式“归隐江湖”。

金庸终于开始卸下层层名誉光环。他曾经是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名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苏州大学荣誉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曾被奉为“二十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

在当代中国,只有3个文化人被尊称为“爷”,即金爷(金庸)、朔爷(王朔)、星爷(周星驰)。早在上世纪90年代,14部金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开始在内地称雄。而三联书店与金庸的联姻则真正成就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传奇。邓小平在接见金庸时也曾笑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

而在此日晚和浙江大学师生见面会中,金庸称:“我永远是你们的大师兄!”他告诉台下浙江大学20岁出头的“小师弟、小师妹”们说:“我在剑桥这两年有进步。”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互动问答中,金庸在剑桥的求学经历,成了同学们关注的话题。

骑着单车上学,规规矩矩地缴报告、做学问。拒绝媒体到剑桥采访,也不在图书馆、课堂上为粉丝签名,担心通不过论文答辩,他是普通学生查良镛。

2007年5月金庸正式获得了剑桥大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探讨从玄武门看早唐皇位继承”,探讨“玄武门兵变”后皇位继承从兄终弟继到父死子继的原因和过程。

金庸在剑桥大学的导师麦大维在接受记者电邮采访时说:"金庸在剑桥上课的时候从不缺课,并能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在剑桥,金庸要修完世界史、中国唐代史、考古学等许多门课程,学业压力虽不是太大,但终究不像读武侠小说那样轻松。在麦大维看来,金庸是位好学生,至少与普通的努力向学的学生无异。如金庸自己所说,“为学问而去”。

不甘平庸,应该是金庸先生的生命写照。不管他如何,但都不掩其不甘平庸的赤子之心。

金庸:大侠的武功是怎样炼成的

金庸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了武侠创作。这期间,他一边在《明报》上开辟专栏,连载他的武侠小说,一边写些政治时评文章,而大陆此时则是一派热烈动荡的状况,“文革”正在全国热烈地开展着。

“文革”如果没有结束,金庸便无法走进大陆。

70年代末,十年“文革”终于结束。拨乱反正成了首要社会政治问题。大陆政治出现了大转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历经巨大变革的中国规划了改革开放的前景,门户一旦开放,文化便涌了进来。而一直与大陆有着鱼水关系的香港文化,便成了进入大陆的先行者。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金庸的超级武功开始了在大陆的锻炼。

金庸来了

1980年,广州《武林》杂志的编辑部,大家正在商量创刊号用什么稿件,初步议定是要找到一部既描写武侠精神,情节又能吸引人的小说,可上哪去找?郑树容突然想到香港朋友带来的《射雕英雄传》,这部武侠小说最初在《香港商报》连载时,许多人争相传告,报纸发行量一下子增加很多。港澳地区很快掀起了“金庸热”。郑树容先生和香港文化界交往比较深,他通过朋友找到金庸先生,说想转载他的作品,金庸同意了。

这本《武林》的创刊号上市后很快就卖断了货,甚至有心急的读者直接找到杂志社,要求购买杂志。1981年7月,《武林》以连载的方式第一次将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引进到内地。第二期杂志印数上涨到70万册,到第三、四期,这个数字又升到100万册。

一股金庸热在全国青年中开始流传。

链接一

金庸作品就是印钞机

金庸小说的版本,连同刊本、旧本、修订本及各地授权发行本、外国译本,林林总总加起来,至少有数10种之多,这其中还不算大陆无数的盗版。从1980年至今,金庸武侠小说在全球发行已超过上亿册,金庸是近代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可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1958~1999年已有60余部,分别在东南亚、香港、台湾和内地播映,观众数以亿计。数量惊人的读者,使金庸作品成为巨额利润的代名词。他曾自称每年从港、台(包括电影、电视)得到的版税为1000万左右,但内地出版社的版税在正式签约给北京三联书店前一个钱也没收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剑恩仇录》除外)。如果单是内地的版税(已出版的各种版本),相信将以过亿元计。2002年底,金庸全集的新东家广州出版社出版新金庸全集,有媒体就估计:“摆在广州出版社和金庸先生本人面前的将是价值5.7亿元的巨额销售收入。”这样的数字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畅销书作家佩服得五体投地。

链接二

第一次触电播放年表

金庸作品

雪山飞狐 亚视1978年版 主演:卫子云米雪

倚天屠龙记 TVB1979年版 主演:郑少秋汪明荃赵雅芝陈玉莲

书剑恩仇录 TVB1979年版 主演:郑少秋李司祺黄淑仪

天龙八部 TVB1982年版 主演:汤镇业陈玉莲梁家仁黄日华

神雕侠侣 TVB1983年版 主演:刘德华陈玉莲梁家仁欧阳佩珊

射雕英雄传 TVB1983年版 主演:黄日华翁美玲杨盼盼苗乔伟

笑傲江湖 TVB1984年版 主演:周润发陈秀珠戚美珍董虑

鹿鼎记 TVB1984年版 主演:梁朝伟刘德华

碧血剑 TVB1985年版 主演:黄日华苗侨伟

越女剑 亚视1986年版 主演:岳华李赛凤

连城诀 TVB1989年版 主演:郭晋安黎美娴

侠客行 TVB1989年版 主演:梁朝伟邓翠雯

小心金庸

趴在被窝里,拿着手电筒看金庸,是80年代很多中学生共同的回忆。痴迷金庸武侠小说和电影的孩子越来越多。一时间金庸的作品又成了大批家长和老师眼中的洪水猛兽。

俞连明(《青年时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

第一次接触金庸小说是在小学五年级,因为不容易借到,一本《射雕英雄传》就看了很多遍,而且厚厚一本不看完舍不得睡觉,吃饭时也捧在手里。不敢上桌子,就搬个半高凳,书放上面,饭碗里夹点菜边看边吃。

李耿源(《成都日报》专栏记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鲜有不是金庸迷的。我省了几个星期伙食费,攒了三块多钱买了一套《红楼梦》来看。同学们都嗤笑我,说我很会装高雅。直到镇上供销社那台小彩电播放港版《射雕》造成万人空巷时,我才知道自己真的落伍了。已是破烂不堪的《射雕》紧紧拽在手上,心里只有黄蓉,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便恶补完毕。放下书时,觉得自己走入另一个世界,再也回不来了。

接着,我用未看完的崭新的《红楼梦》跟人换历经数十人之手的破碎的《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一次考试,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我写到,我梦想成为作家,我要把手中的笔当成独孤九剑来修炼,最终达到人剑合一,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终于逮着了一个“江湖毒害少年”的典型,在班上念我的作文。我知道全班同学都在笑,但我只盯着墙角的那个小洞,心想如果我练就桑土公的钻地之术,一定往那个洞钻进去,潜心修炼我的独孤九剑。

中考临近,父亲破天荒给了我20块钱,让我买几盒参茸王浆补补,我没买。中考结束后,这20块钱刚好把全套金庸补齐。

陈墨(中国武侠学会常务理事)

1985年,我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硕士研究生,在等待入学的这段时间比较无聊,就借了一套金庸小说回来看,结果一天一夜不合眼把4本一口气看完了,当时有一种非常震惊的感觉。

成为大师

金庸在青少年中广泛的影响力和社会舆论间的隔阂是在1994年打破的。这一年,是金大侠武功炼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1994年的2月,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了“金庸小说研究”课。在第一堂课上,全班的同学几乎都来了,还有许多外系的陌生面孔。在同学的记忆里,从来没有一门选修课会吸引这样多的人。

“那是大学里面第一次给本科生开这样的课,所以大家兴趣比较浓。”严家炎教授回忆说。

严家炎的开课是那一年多次掀起的金庸热的一个小结,严家炎先生说:“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的宫殿。这是另一场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文学革命。金庸小说作为二十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自当成为文学史上的光彩篇章。”

金大侠的武功就这样炼成了!

公众人物查良庸

自1972年宣布封笔之后,金庸就没写过任何一部小说,而随着他成为大师之后,金庸逐渐成了一个频频亮相于媒体,或与媒体合作制造噱头的公众娱乐人物。

2001年8月9日上午,在首届中国贵阳国际围棋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成为传媒焦点。面对记者连珠炮式的发问,身着米色西服的金先生始终面带微笑,从容应对,不失“大侠”风范。

有记者问道金庸的围棋水平,金庸先生幽了自己一默。他说:“我很喜欢围棋,但是水平很低,连小孩子都下不赢。有人曾为我题字‘良光,我的理解就是下棋全输光。 ”

不会下棋的金庸,却非常喜欢讲围棋。金庸先生俨然围棋文化的代言人。

在此次围棋文化节的“名人论坛”上,金庸中途歇下,在讲台上拿起一瓶矿泉水喝了起来,当问他是否需要休息一会时,他却大声答道:“不用,我还讲两句话就结束。”老先生非常懂得如何调节现场气氛。

2003年10月8日上午9时,备受全国乃至世界华人关注的大型文化活动“金庸华山论剑”在华山脚下拉开了帷幕。近80高龄的金庸先生,终于首次登上了他魂牵梦萦几十载的西岳华山,与众位嘉宾畅谈“江湖”。

金庸先生在“连闯”由《天龙八部》中王语嫣的扮演者刘亦菲、《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掌门人岳不群的扮演者巍子、世界著名围棋高手聂卫平“布下”的“美人关”、“美酒关”和“奇局关”后,于上午10时30分终于登上北峰之巅,展开了“剑影江湖”、“侠旅萍踪”、“荧屏春秋”、“情为何物”四个环节的华山论剑。荧屏游侠司马南、著名导演张纪中、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著名作家杨争光、巴蜀鬼才魏明伦、北大醉侠孔庆东等著名人士均参加了此次论剑。

这次“金庸华山论剑”活动由陕西电视台进行电视现场直播,活动的主会场设在海拔1680米的华山北峰,由24个摄像机进行多点三地传播,通过亚太卫星向全球实时传播。

2007年6月18日下午,可容纳400人的北大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座无虚席。金庸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历史大事》。

讲座刚开始,不少学生就颇感失望,金庸声线过于低浑,还夹杂着浙江口音,使人很难与他创作的萧峰、杨过等人物联系到一起,具有浓厚学术味的讲座开场不到20分钟,场下学生已有人昏昏欲睡,人数也些微减少。金庸先生却兴致不减。

(责任编辑:冯雁雯)

猜你喜欢

金庸小说
金庸拜师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倾斜(小说)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
与金庸有关的青春记忆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