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贸易顺差能持续吗?

2008-09-11侯金良

关键词:比较优势贸易顺差贸易壁垒

摘 要:截止2008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16 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连续13年贸易顺差如今能否持续引起了多方讨论。预测分析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贸易顺差是可以持续的,主要支撑因素有:我国经济继续保持8%增长势头所确立的基本面支撑,政策调整使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并接近加工贸易水平,我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增长,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显示出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等。

关键词:贸易顺差;比较优势;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39(2008)04-0073-05

Does Chinas trade surplus last?

HOU Jin-liang

(Department of Quantity Economics and technical economy of CASS,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Chinas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 reaches USD16 822 by the end of march 2008,with the year瞣n瞴ear growth of 39.94%. Does Chinas trade surplus last in future after 13 consecutive years of growth which causes the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 to continue growth? The author in this article predicts that Chinas trade surplus can be lasted in the prospective future,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factors below:it is sure that Chinas economy has a stable growth rate of 8% or so,the general trade reach or surpass the volumn of the processing trade with the encouragement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Chinas FDI inflow grows continuely with the capabilities of introduction of worldwide industrial shift increased,and the works of the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of Chinas agglomeration of human capitals.

Key words:trade surplus;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 barriers

一、中国贸易最新进展情况

据海关总署2008年4月11日发布的进出口贸易统计资料,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5 703.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出口3 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1.4%,低于去年同期6.4个百分点;进口2 644.8亿美元,同比增长28.6%,高出去年同期9.4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414.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净减少50.2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累计2 622亿美元,冲破了2 000亿美元贸易顺差大关。出口增长了23.5%,出口额达12 180亿美元;进口增长了20.8%,进口额达9 558亿美元。

2007年,我国对美双边贸易额为3 0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美国仅次于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我国对美出口2 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19.1%,仅次于欧盟为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自美进口694亿美元,增长17.2%,占当年我国进口总额的7.3%。2007年我国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 633亿美元,增长13.2%,比上年扩大190.8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项下,2007年我国对美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 4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占当年我国对美出口总值的62.5%;进口18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加工贸易项下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 272.5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我国对美总体贸易顺差的77.9%。此外,一般贸易出口80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1%;进口36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一般贸易项下实现贸易顺差441.8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73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受美国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的影响,近期我国对美出口步伐明显放缓,进口动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累积了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2008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16 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2008年前3个月呈逐月放缓的迹象,每月增量分别为598、573和350亿美元。贸易顺差增大是近年来导致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1]

自2007年以来物价上涨与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猛增不无关系[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CPI在2008年元月份和二月份分别为7.1%和8.7%。贸易顺差过大已被列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侯金良:中国的贸易顺差能持续吗?

贸易顺差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影响,必然会引发人们提出许多相关问题,其中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中国的贸易顺差能持续吗?”要全面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对我国贸易顺差发生的历史进行一番回顾,其次要结合相关贸易理论对我国现实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最终对我国的经济走势作出预测,进而判断我国贸易顺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二、中国贸易顺差史回顾

改革开放三十年,贸易差额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由弱到强的整体历程。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提供的数据看,贸易差额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详见表1[3]):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贸易差额表现为起伏不定。除1982、1983两年为顺差外,其余八年均为贸易逆差,最高逆差为1985年149亿美元。鼓励出口创汇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贸易差额呈现出时高时低。除1983年为贸易逆差外,其余九年均为顺差。整体趋势为由低到高,最低时为1992年贸易顺差43.5亿美元,最高时为1998年434.7亿美元。

第三阶段是跨入本世纪的八年期间,贸易差额始终为顺差。加入WTO后的五年间我国合计进出口总值超过之前23年的总和,且呈现出飙升的局势。2000年贸易顺差为241.1亿美元,2007年已升为2 622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近11倍。2007年贸易顺差较2006年增长了48%。2008年一季度累计贸易顺差41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净减少50.2亿美元。大额贸易顺差依然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贸易大国序列的排位也节节攀升,2004年已升至第三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从WTO提供的贸易资料看,我国的进出口增速远远快于其他国家(详情见表2)。

三、支持未来中国贸易顺差持续的理论

对于中国连续13年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理论解释,最为常见的是比较优势理论、人力资本模型理论和贸易壁垒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研究员在2007年3月9日发表的《别老拿中国贸易说事》一文就是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贸易顺差问题的典范。文章指出:“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市场巨大,且劳动力素质较高,价格便宜。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是资本雄厚、技术力量强大。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应该是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向中国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不对等是当前贸易顺差产生的一大原因。

比较优势是贸易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比较优势规律表明具有最低机会成本生产特定产品的个人应专门从事该种生产。就像个人能从专业化生产和交换中受益一样,国家也能从中获益。要从国际贸易中获益,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机会成本最低的商品,提供机会成本最低的服务。以美国为例,1998年美国进口、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分别占GDP的13%和11%[4]。三分之二的进口包括:(1)工业品。例如从日本、德国进口的汽车,从台湾进口的电子产品;(2)资本品。例如从德国进口的高技术印刷设备。出口品包括:(1)高技术产品,电脑软、硬件,飞机、通讯设备和军事装备;(2)工业材料;(3)农产品,特别是玉米和大豆;(4)娱乐产品,例如电影和音像制品。

到2006年,中美都成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据美国商务部2008年4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贸易赤字已达623.2亿美元,今年2月份中国贸易对美顺差计183.6亿美元。2007年我国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 633亿美元,增长13.2%,比上年扩大了190.8亿美元。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能反映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又体现为国际专业化生产。国际专业化生产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1)资源禀赋不同。不同的资源禀赋通常可以促进贸易的发展。两项主要资源是劳动力和资本。国家间不仅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不等,而且质量也千差万别。某些国家,例如日本和美国,既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又有丰富的现代化资本。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洪都拉斯有适宜种植香蕉的气候,哥伦比亚、巴西和牙买加非常适宜种植咖啡,沙特石油储量丰富,南非盛产钻石,而我国依靠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善的工业配套能力,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恰当的经济政策,现在已成为世界工业品制造中心。

(2)规模经济。随着产量的提高,如果平均成本下降就会产生经济规模。如果每个国家都从事专业生产,所有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益。欧洲一体化就反映了规模经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具有天然的规模经济基础。这决定了我国具有国际贸易的长久优势。

(3)口味不同。即使所有国家的资源禀赋相同,生产效率也相同,只要国家间的口味不同,每个国家仍可以从贸易中获益。各国的消费模式不同,如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两倍于葡萄牙或瑞典,英国人爱饮茶,美国人偏爱咖啡。

2.人力资本模型理论[5]

内生增长理论可以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解释各国贸易发展的差别。其中,Uzawa-Lucas模型(又称人力资本模型)用人力资本的发展变化解释了经济的增长。Uzawa-Lucas模型的具体内容如下:

Y=AKa (U×H) 1-a0≦a≦1

H.=B(1-U)×H-ó×H

其中:Y为总产出,A是常数,K为投入资本,U表示劳动者用于物质部门生产的时间,H代表初始人力资本存量,B代表人力资本积累生产率提高的参数,(1-U)代表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时间,ó表示知识的折旧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只要保证B(1-U)- ó > 0,就说明人力资本可以无限积累,这种积累甚至无须物质资本的投入。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生产率的决定因素是教育体制。人力资本的积累有两种效应:一是内部效应,二是外部效应。个人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个人自身的生产率,这是内部效应。以个人人力资本积累为基础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外部效应。宇泽、卢卡斯得出结论:教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落后国家就是陷入了人力资本缺乏、教育落后的陷阱。我国教育效率低下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未来的贸易顺差维系依赖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人力资本快速积累要求对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总之,教育改革成败事关未来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

3.贸易壁垒理论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国家利用提高关税的办法,对进口的外国产品、服务征收高额关税,削减其竞争力,保持本国产品在竞争上的优势,以阻止、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输入。非关税壁垒是指除进口关税外,一切旨在限制进口的法律上和行政上的各种措施。它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征收国内税、关税配额、外汇限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欧美国家为限制中国经济的发展,禁止向中国出口部分高新科技产品,这也是贸易壁垒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他贸易限制包括:出口补贴、贴息贷款、国产化比率限定和有关卫生、安全、质量及技术标准的要求。

贸易壁垒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在不断变化。可以预见,未来对外贸易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会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解决贸易壁垒问题也关系到我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

四、决定中国未来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

据IMF2008年4月9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短期内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次贷危机已侵蚀到美国经济基本面,导致美国消费不振,就业率下降,美国经济将在2008年陷入轻度衰退,发达经济体增长率将普遍低于上年的增长率,预计2008、2009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将保持为1.3%,但新兴经济体仍能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08、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7%和3.8%。预计2008、2009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7%和6.6%,进口贸易量增长率分别为11.8%和10.7%,出口贸易量增长率分别为7.1%和8.7%。

影响2008年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次贷危机深化并扩散;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贸易保护主义形势严峻;油价高位徘徊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加大通货膨胀压力;美元进一步贬值,国际金融动荡加剧。2004年以来,虽然各主要经济体实施了紧缩性货币政策,但由于全球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主要国家和地区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全球流动性依然充裕,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全球房地产、证券、黄金、石油、基本金属等各类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最终都需要流动性的支持。一旦流动性充裕的形势中断,目前居于高位的价格将难以为继,进而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冲击。

从下图世行研究报告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自1820年至2025年的GDP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的变化呈U型。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是底部,所占份额仅为4%,现在约为13%,2025年将升至25%。这预示着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会继续增长。

1820—2025年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

(以平价购买力衡量)

资料来源:A.麦迪逊,世界银行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良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未来一段时期,政府继续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实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保证贸易顺差至关重要。具体说来,决定中国未来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包括:

(1)据IMF2008年4月9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我国2008、2009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3%和9.5 %,尽管低于去年11.4%的增长率,但仍在持续增长。这预示着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会有不俗的表现。

(2)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构成随着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也在逐渐改变,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并接近加工贸易。先前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以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出口主体的特有贸易结构,致使加工贸易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我国良好的工业配套能力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加速了全球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贸易实行保税政策,对于外资投入加工贸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国家为了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合理保护和利用国内环境资源,通过加征出口关税和降低出口退税等手段继续加大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调整力度,同时采取降低暂定进口关税税率、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等方式鼓励进口,使总体出口增速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趋缓,进口增速明显上升;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政策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总计2 622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出口9 672亿美元,而加工贸易进出口9 861亿美元。中国在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方面均有比较优势。由此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均为保持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

(3)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增长。2007年11月底我国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万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7 471亿美元,全球500强已有近490家在华投资。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面向国内市场替代了部分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左右,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外商投资企业有其自身的贸易网络优势,且其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容易克服各种贸易壁垒。

(4)调整出口退税率。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成本上升,相应出口产品价格也会上升,由于贸易发生的优势并未消失,出口额会进一步提高,最终受损的是进口国的消费者,他们失去了部分消费者剩余。

(5)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我国政府采取了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相应减少了进口需求,从而放大了贸易顺差的影响。

(6)少数西方国家限制对我国出口高新技术及其设备,也致使贸易顺差加大。

(7)国内消费不足[6]。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有后顾之忧,抑制了居民消费,也不利于缩小贸易顺差。

(8)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会显示出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这样会加大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特别是赢得越来越多IT产业方面国外公司的外包业务,使得贸易顺差具备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9)随着经济的转型,美国国内的加工制造企业已失去了在美国国内的经营优势,纷纷转产或投资海外,使得美国注定要从中国或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大量商品。事实上,2007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主要来自加工贸易项下。此外,美元在国际上的强势地位,使得相当一部分贸易顺差表现为美元存款。

未来的突发事件,例如,大规模的战争、严重的自然灾害、由金融危机诱发的整体经济危机、恶性通货膨胀等可能会使中国发生贸易逆差,这种逆差可能是暂时的,最坏的结果也超不过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总之,中国未来的贸易顺差具备可持续性,这符合由发展中国家转向中等发达国家过程中的经济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牟新生.关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及其顺差问题的一些思考[EB/OL].新华网.

[2] 商务部综合司.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7春季)[R].

[3] 赵瑾.全球化与经济摩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 William A. Economics[M].McEacher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2000.

[5] 李京文,张国初.现代人力资源经济分析——理论·模型·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6] 吕蓁.贸易顺差持续高位运行 专家建议多管齐下降温[N].中国证券报,2007-07-11.

(编辑:弘流;校对:段文娟)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贸易顺差贸易壁垒
2021年越南农业贸易顺差64.4亿美元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墨对美农产品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cost Chinaexporters US$57.432 bln in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