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魏衰亡始于孝文帝改革?

2008-09-02曾纪鑫

百家讲坛 2008年16期
关键词:全盘汉化拓跋

曾纪鑫

拓跋宏完全掌握朝政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北魏首都从平城(今陕西大同)迁到洛阳。

他大力推行的改革内容,我们可以将其凝练地用一个词语概括——全盘汉化。迁都洛阳,表明了他全盘汉化的决心,也是他改革能否彻底、能否成功的一个转折与标志。

北魏如若发展,就必得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所在,就是必须离开平城,迁居中原。拓跋宏经过一番权衡比较,目光最终落在了居古代“天下之中”、气候比较温和的洛阳。他之所以看重洛阳,恐怕最主要的是因为这里的汉族士大夫数量最多,为汉文化之中心;另外,洛阳接近南朝,也便于他随时用兵,“南荡瓯昊”,实行一统天下的雄心。

只有离开保守势力的大本营,才能顺利地推行全盘汉化的改革方略。

拓跋宏深知,如果贸然提议迁都洛,必然招致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南迁,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现有的家业,放弃已然习惯了的生存环境,放弃骑射游牧的“武功”之长……不少鲜卑贵族认为,北魏的天下是以平城为据点一点一点从马背上打下来的,如果离开平城,就很有可能失掉他们好战勇武的民族特性,不仅难以统治汉人,反而会被他们同化。一般鲜卑人并未像拓跋宏那样,从小就接受过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他们对汉文化常抱有一种藐视小看、不以为然的态度,也没有拓跋宏心中的那种危机与紧迫感。因此,拓跋宏不无忧虑地说道:“北人恋本,忽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如果强行迁都,弄不好,很有可能会酿成一场无法收拾的内乱。为了达到顺利迁都的目的,拓跋宏不得不赞尽心机,反复考虑,才定出了一个相当巧妙的万全之策。

公元493年五月,孝文帝召集群臣,宣称南伐萧齐。他命太常卿王谌占卜南伐吉凶,结果卜得一个“革”卦。于是,拓跋宏大声说道:“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

接下来的一切便完全按照孝文帝早就安排好了的计划开始有声有色地执行了——

公元493年七月,孝文帝亲率30万步兵、骑兵从平城出发,征讨南齐。天气一直不好,大雨下个不停。道路泥泞,崎岖难行,阴霾的天空像口铁锅般扣在头顶,压得人简直喘不过气来,而南方的潮湿气候更使这些在北方生活惯了的养尊处优的鲜卑贵族及手下群臣备感疲累。大军南下,一路缓缓行来,走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到达洛阳。在洛阳稍稍休整,拓跋宏有意选择了一个暴雨如注的日子披甲上马,挥鞭下令大军继续前进。听说还要继续南征,鲜卑贵族一个个心惊胆战,全都跪在拓跋宏马前,恳求皇上开恩不再南下。紧接着免不了要上演一出进谏、发怒、再进谏的活剧。孝文帝见时机已到,便提出了交换条件:“若不向南进军也可以,那就得把都城迁到洛阳。”然后要大家站队表态,愿意迁都的站在左边,不同意的站在有边。一声令下,几乎全都排到了左边;站到右边的也不是没有,但只有孤零零的几个人。左边的鲜卑贵族、文武大臣全都伏在地上,捣蒜般叩头不已,大声高呼“万岁”。拓跋宏见状,就正式诏告天下:北魏要迁都洛阳了!

这一重大的决定就这样在拓跋宏自编自演的一出活剧中出色地完成了。

……

猜你喜欢

全盘汉化拓跋
“屎壳郎”大王
拓跋珪的“天赐”时代
全民动员
化蝶
领导是咱老家人
“汉化”产权保险
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汉化及新变化
软件汉化之路
争辩是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