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设计三篇

2008-08-26张建国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8年8期
关键词:母亲

张建国

一、施恩图报

毛宽桥

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一天,当他来到莱茵河沿岸的一座小镇投宿时,却被几名身着制服的警察拦住。德国国内的治安相当不错,几名警察对他也很客气,在仔细询问了他从哪里来之后,彬彬有礼地把他请到了警局。不明就里的杨立非常(甲),向警察询问缘由,可是对方对情况也并不清楚,说是受一个叫做克里斯托的小镇之托来寻找他。

来到警局不久,杨立就接到从克里斯托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小镇镇长掩饰不住欣喜地告诉他,要他回克里斯托小镇领取500欧元的奖金和一枚荣誉市民奖章——这是小镇历来对拾金不昧者的奖励。

原来,两天前杨立路过克里斯托的时候,将捡到的一个装有几千元欧元现金和几张信用卡的皮夹送到了市政厅,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就悄悄离开了。这次镇长希望他回去,他当然是想都没想就推辞了。镇长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施恩不图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自己如果接受那笔奖金和荣誉,反倒显得动机不纯。

镇长想了想,问杨立:“你知道我们是怎样找到你的吗?”

杨立说不知道。镇长告诉他,在他离开后,镇上的人们立即开始打探这个善良的东方青年的下落。由于杨立在镇上只是稍作停留,镇上的人也只是听说他在沿莱茵河旅行,连具体的方向都不清楚。小镇的警局只好把对杨立相貌的拼图电传给上下游两岸的十多个城镇的警局,发动了百余名警力,这才把他找到。

听到两天来克里斯托小镇如此劳师动众地寻找自己,杨立很是(乙),也很(丙):既然自己都已经离开,还有必要如此大费周折吗?如果不找的话,岂不是替失主省下了这笔钱吗?

镇长听到他的话之后,用英语说了句“东方式思维”,然后严肃地回答:“施恩不图报,并不是你们中国人眼中简单的个人问题。可以说,你拒绝我们的请求,已经相当于在破坏我们的价值规则。那些奖励你可以不在乎,但你必须接受。因为那不仅仅是对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对善举的尊重,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所以,我们才不能因为你的无私而放弃履行自己的责任。”

这番话颠覆了受中华传统熏陶的杨立对“施恩不图报”的理解,也让已经旅居德国近一年的他第一次真正认识到所谓的“德意志智慧”,还有这个民族近似古板的严谨和固执。最后,他终于答应回到了克里斯托,因为他明白自己实在辜负不起那份尊重。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改动)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疑惑”、“感动”、“紧张”三词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

甲()乙() 丙()

3.文中提到的“东方式思维”与“德意志智慧”有什么差异?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于杨立的做法和克里斯托镇长的做法,你更赞成哪一个?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丁立梅

①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湮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

②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我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待到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

③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母亲只是笑笑。

④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而后我搂住她说,哪里是风,原来是妈妈这个小淘气。母亲却没有,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⑤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母亲愈发不安了,说,你这么忙,我哪能耽搁你?我轻轻拥了母亲,我说,没关系的。母亲并不因此得到安慰,还是很不安,仿佛欠着我什么。

⑥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长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我无语。我真想母亲伸出手来,这样对我说,啊,妈妈病了,梅给我买好吃的。我小时病了,就是这样伸着手对着母亲的,我说,妈妈,梅病了,梅要吃好吃的。母亲就想尽办法给我做好吃的。有一次,母亲甚至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母亲是怕我花钱。我硬是给她买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地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我想起小时,我看中什么,总闹着母亲给我买,从不曾考虑过,母亲是否有钱,我要得那么心安理得。母亲现在,却把我的给予,当作是恩赐。

⑦街边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搭了台子又唱又跳的,我站着看了会儿。一回头,不见了母亲。我慌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如果离开我,她将怎样的惶恐?我不住地叫着妈,却见母亲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下,正东张西望着。看见我,她一脸惭愧,说,妈眼神不好,怎么就找不到你了,你不会怪妈妈吧?突然有泪想落,多年前的场景,一下子晃到眼前来,那时我不过四五岁,跟母亲上街,因为贪玩,跑丢了。当母亲一头大汗找到我时,我扑到她怀里委屈得大哭。母亲搂着我,不住嘴地说,妈不好,妈不好。而现在,我的母亲,当我把她“丢”了后,她没有一丁点委屈,有的,依然是自责。

⑧我上前牵了母亲的手,像多年前,她牵着我的手一样,我不会再松开母亲的手。大街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

(选自《读者》2007 原创7)

1.文中回忆了作者儿时的几件事情?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间或地叹一口气。母亲在叹什么呢?”文中母亲为什么叹息?请发挥你的想象,推断母亲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有什么特点?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窗外人生

王呈伟

①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时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②人确实需要有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藩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是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③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尽被唐人望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④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多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⑤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润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⑥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扣开我们日益禁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

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③④⑤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的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围绕全文的思想内容或写作特色,请就你感受最深的方面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德国克里斯托镇寻找中国留学生杨立,酬谢其拾金不昧的行为。

2.甲(紧张)乙(感动)丙(疑惑)

3. “东方式思维”:施恩不图报,做好事不留名。

“德意志智慧”言指社会价值规则:对善举的奖励,不在金钱多少,那是对善举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每个善举的尊重,促使每个公民去施援向善。

4. 略(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结合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赞成杨立的做法:做好事,向别人提供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出发点不在于得到回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或:赞成克里斯托镇长的做法。这种做法是对行善事的人的一种认可和尊重,如果人们的善行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那么社会的价值观将无法维系)

二、1.三件事情:①小时候,我打碎了家里的一只暖水瓶,母亲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安慰我。②母亲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③我因贪玩跑丢了,母亲反而自责。

2.带母亲去医院看病。

3.略(围绕母亲的自责来组织语言。示例:女儿工作那么忙,还要照顾生病的我。我的到来影响到女儿的工作了吗?我该尽自己的所能帮女儿做些家务。城里生活花钱很多,女儿还要为自己看病,是不是会给女儿造成拖累)

4.这句话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因母亲在自己家拘谨而自责;渴望母亲理解作为子女的一片孝心。

5.这篇文章的内容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关爱自己的往事,用典型事例刻画母亲的形象。文章运用对比的写法:小时候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自己都安然享受;现在子女的一点点付出,母亲都挂在心上,唯恐给女儿造成拖累。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母爱的无私、不计回报。

三、1.以透过房屋的窗子看外面随四时而变化的景物,引出论题,深入浅出,易于被读者接受。

2. 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

3. ③唐人的窗外是一个诗化的视角、睿智的眼光、开放的胸襟、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

④宋人的窗外,视角就狭隘多了。

⑤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

4.归纳全文的内容,点明中心论点;与开头相呼应,与题目相呼应。

5.略(表达集中、准确、清楚,语言流畅即可。示例1:本文以“窗”为喻,把社会万象、人生百态比作房屋的窗户,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使人易于接受。

示例2:文章恰当运用古诗词,有力论证了文章的观点,使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作者地址:河南濮阳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母亲
母亲的债
睡踏实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悲惨世界
大地.母亲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母亲的养生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