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祭神节

2008-08-25

关键词:民族风情河神山神

曾 琴

我的家乡在一个瑶山包里,每逢过节,都会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祭神节,是我们瑶乡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每年的农历12月28日这天,既热闹又让人心情沉重。

开头介绍节日的时间和地点,总点“热闹和心情沉重”。

相传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每当遇到了天灾,就去求地神、河神、山神等各路神仙的庇护,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后来就把每年的农历12月28日称为“神仙归位”之日。因此,瑶乡人民便用这天来祭拜神灵。

插叙节日的来历,让文章带上些神话的色彩。

祭神节的早晨,鼓手便擂起了长鼓。这鼓如腰鼓一样的击法,但是比腰鼓的声音要大得多。听到鼓声,每家每户的老老少少都走出来,老人家手里都捏着黄纸、冥钱等,小孩子们也听话地跟在自家大人的身后,不吵不闹,神情严肃。

按照时间顺序,描写鼓手的腰鼓声,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最先祭拜的是河神,大家全有秩序地站在河边,看着祀主召唤河神的神灵。祀主是一位年迈的大伯,只见他身着色彩艳丽的祭祀服,头戴金灿灿的头饰,手里握着一根光滑的棕色木棍,棍头糸着两条丝带,一条是白色的,一条是黑色的,对比十分明显。离得近的人们能清晰地听到从祀主的口里传出的一声声语速不同、语调不同的话语;站得远的只能见到他的嘴在一张一翕,他的手在不停地舞动,他的身子也在向各个方向不停地转来转去,时不时地把他的长袖拂动,这样持续良久。只听祀主一声大喝,双手捧起一大碗米酒,恭敬地向河里洒去,这便是对河神的祭拜了。接着,在场所有的人都跪在地上,磕三个头。年纪大的人,姿态要自然优美,年少的后生、细妹子也一边瞄着别人,一边老老实实地跪拜,神情虔诚,算是对河神的崇敬。

把镜头对准祀主,详细描写他的服装和手中的器具,再细致描写他的语调和动作,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接下来是祭山神和地神,地点总在庙里,每个村子里都有两个庙,这就是山神庙和地神庙了。不过,这时候祀主是没有的了,但是庙里有傩公,大家就排着长队,一家一家地进庙烧香拜神,绝不容许出现笑声。每个人都可以在神前许下一个心愿,默默地把自己的心事向神灵诉说,还可以把自己对来年的想法说出来,只有那些有重大的事情,比如说想生孩子的夫妇,想找金龟婿的细妹子(女孩)就找傩公祈福。听老人们说这样很灵的,这样做了后就会心想事成的。

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换,描写祭山神和地神的场面,侧重写人们庄重的神态。

祭神节的夜晚是热闹的,全村子的人要在祠堂里共进晚餐。桌上的饭菜很是丰盛,但在这天,是不能上狗肉、蛇肉、泥蛙肉的,最香最香的就是瑶家的腊肉,黑黄黑黄的,如老式家具的那种色彩,但又很有光泽,米饭用竹筒装好的,一股子清香味儿早就在空气中弥漫开了。

这就是瑶家的祭神节,有着它独特的民族风情。

此节写夜晚的欢乐场面,侧重写了饭菜的丰盛和禁忌,而且详细地描写了腊肉。

总说,扣住“民族风情”。

【总评】

文章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详细描绘了家乡祭神节的仪式和场面。无论是祭拜河神的场面,还是祭山神和地神的场面,作者写来均是层次清晰,绘声绘色,既写祭祀人的表现,又写参加群众的反应,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既写了众人在祭神时心态庄严的一面,又通过晚餐的丰盛美味,写出了节日夜晚的欢乐与美妙。文章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特色。

(吴长青)

猜你喜欢

民族风情河神山神
山海经之人身羊首山神
河神与海神
金斧头
河的第三条岸
禄命
少数民族电影剧本创作特色研究
现代感民族风
利用英美文学选读促进英语语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