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家乡的春节

2008-08-25

关键词:年岁串门糍粑

易 升

传统的节日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家乡的春节,那可真是有滋有味啊。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打糍粑,辞年岁,跑花船了。

除夕那天,各家各户要都打糍粑,奶奶总是在头一天就把要用的糯米用贴着“福”字的大红色盆子装好,浸泡一整夜,意思是把吉祥如意的“福”泡进糯米中,这样吃下去便会身体安康,事事顺意。第二天,奶奶就把底部穿满了小洞的一只圆桶找出来,在桶底垫上一大块白色棉布,把圆桶放在铁锅上,再把一大盆泡得白白胖胖的糯米倒入这只圆桶里,下面架起木柴火,这样香喷喷的糯米就蒸起来了。蒸熟后,就由我大伯他们放到外面的石器里,在阳光下用力地捣起来。邻居家的大叔也在打糍粑。此时,这些健硕的汉子们,便一下比一下的力气大,一声比一声吼得有力,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一样。

吃过晚饭后,就是辞年岁。大人们就挨家挨户去串门,一起叙说今年的收成,展望来年的前景。每到一家,总是拎着八个鸡蛋,八个糍粑,有的还外加两袋糖,这就表示吉祥。要得“发”不离八,好事成双,要是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就是:“一六”表示“要顺”的意思,“一八”就是“要发”的意思。这样每家每户都要走到,有时候串门要忙到大半夜。

小孩子最爱玩的就是“舞草龙”了。顾名思义,就是用稻草扎的一条龙,别看它材料简陋,但心灵手巧的人却能将它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如同神龙下凡。孩子们三五成群地举着一条草龙,家家户户地送恭喜。最大的孩子就是举龙的,他是龙头,其余的孩子就分成两组了,一组负责说些吉利的话,讨人喜欢的话;另一组就提着个小小的袋子,往里面装各家各户给的大把大把的食物,如瓜子、糖果、饼干等。一圈下来,收获可真不少。除了食物外,还有各家各户的赞美话,还有我们送的吉言,而惹得那些大人们哈哈大笑时,我们的心里更是甜滋滋的。这些事情,那些城里的孩子是享受不着的,他们只知道围坐在一起,吃着精美的食品,看着那每年一次的春节晚会。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这天,最盼望的就是“跑花船”了。跑花船的全是大人,他们很早就出来了,给人家拜早年,唱着悠久的曲调,说着吉祥的祝词。最好看的就是船中间那个“新娘子”,穿着大红的棉衣,扎着长长的辫子,脸上的脂粉涂得厚厚的,红红的。看她脸上羞答答的神情,就如真个女子一样,其实谁都知道是个英俊的后生扮的。他们的唱却不是在每家每户门前都卖力地唱的。一般的人家老远听到他们的锣鼓之声,就早早地把门关上了,普通的人家是出不起钱看的。他们呢,也只是奔着村里的一些有钱人家去。他们能唱很久,跳很久的舞。这时,围观的人就会很多很多,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议论着,多是这家人出手到底大方不大方的话题。我们小孩子却是不必管这些的,只是跟着跑花船的走,有时一跟就是几里地。

来年的春节,我还要回老家去过。

(吴长青)

猜你喜欢

年岁串门糍粑
全家一起打糍粑
数字宝宝在串门
打糍粑
猜年龄
黄河
二十八,打糍粑
机关:有些事儿不要多问
别让串门成了“奢侈品”
后来我们在朋友圈里活得牛哄哄,可我更怀念在一起傻呵呵的年岁
过年到底闹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