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逝的重炮

2008-08-18

足球俱乐部 2008年14期
关键词:后腰小组赛通行证

闫 斌

欧洲杯开赛之前,捷克门神切赫曾经预言:“本届比赛球迷将看到更多的远射。”在切赫看来,本届欧洲杯官方用球“欧洲通行证”飞行速度快、线路诡异,很容易造成门将脱手,因此各个球队一定会用远射来“羞辱”门将。不仅是切赫,意大利国门布冯在谈到“欧洲通行证”时也很头痛,他认为该球运行的不确定性加大了门将扑救远射的难度。

然而,欧洲杯小组赛结束后,“欧洲通行证”的远射威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在全部24场小组赛中,只有斯奈德在荷兰对法国的比赛中从禁区外攻入了一粒真正意义上的运动战远射(巴拉克和德罗西分别通过任意球攻进远射),其他像C·罗纳尔多、伊布拉希莫维奇、尼哈特和图兰虽然也有禁区线外的破门,但无论射门的力量和气势都与人们想象中的“世界波”相去甚远。那么,之前令我们无比期待的“雷射阿尔卑斯”,究竟去哪儿了呢?

都是防守惹的祸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06年德国世界杯。想必大家对德国与哥斯达黎加的揭幕战还记忆犹新吧,那场比赛里,先是拉姆在哥斯达黎加队大禁区前打进一粒孤线远射,后来弗林斯又接队友的任意球在距球门35米处轰入重炮。德国人为世界杯上的远射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罗西基、皮尔洛、安贞焕、卡卡、杰拉德、乔·科尔和德科等众多选手分别在各自参加的比赛中攻入过漂亮远射。据国际足联统计,在那届世界杯上,一共出现了11粒远射进球。然而,在本届欧洲杯上,突然之间远射就一溜烟地无影无踪了。

实际上,现代足球的技战术变化是此消彼长的。当前一届大赛的主题是进攻时,后一届大赛的主题很可能就变成了防守。这种反差对于远射来说也是如此,两年之前的世界杯上出现那么多远射,肯定会引来众多教练对它去进行研究,进而寻找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付方法。本届欧洲杯之所以远射进球数下降,从战术层面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球队在防守时更加注重对禁区腹地的保护,导致进攻方远射机会减少;另一方面,进攻方针对防守方禁区前的着重保护,又开始在边路伺机或是寻求中路配合,这也使得远射被主动使用的次数降低。

我们先从球队防守远射的角度上来分析,就以在小组赛里表现最出色的荷兰队为例。“无冕之王”荷兰人在过去的大赛中吃过不少防守上的亏,对于这样一支讲究进攻、讲求技术的球队来说,“防守”这个词汇放到过去是被队员和球迷所不耻的。但在此次欧洲杯的小组赛上,荷兰人却利用防守反击的战术将世界冠军意大利三球击退,以致于媒体惊叹范巴斯滕给荷兰足球带来了第二次革命。如果要评选出对意大利比赛的最佳球员,无疑非后腰恩格拉尔莫属。由身材高大、体格彪悍的恩格拉尔坐镇中路,意大利阵中唯一的远射好手皮尔洛几乎完全被盯死,更别说觅得远射机会。再加上斯奈德和范德法特等其他中场球员的及时回防,又很好地弥补了单后腰的不足。反观意大利对法国的比赛,正是法国队员在本方的防守重心地带疏于对皮尔洛的防守,才让后者为托尼送出一脚精准挑传,从而制造了后来的点球。

阿拉贡内斯率领西班牙夺得欧洲杯冠军后,他对记者说:“我们这支球队成功的关键是学会了像意大利人一样防守。”从西班牙老帅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一支真正的强队一定要讲究防守。后腰位置无疑成为当前各支球队防守的第一环节。现在的足球比赛,防守的重点是大禁区外20米区域,尤其是禁区腹地一带。防守重心从小禁区慢慢前移已经成为了许多教练的共识,因为作为防守一方来说,都希望能在远离球门的区域完成防守任务。有拦截能力出众的后腰活动于禁区前,是对后防线最大的保障。综观本届欧洲杯,很多球队都有身体强悍、作风勇猛的后腰球员来捍卫城门,比如前文提到的恩格拉尔、德国的巴拉克和弗林斯、克罗地亚的尼科·科瓦奇、意大利的加图索和德罗西等等。一旦把禁区前沿的区域守住,进攻球员就很难舒服地起脚远射。也正是因为优秀后腰的崛起,重炮手们的脚风才开始变得不顺。不得不承认,后腰位置的崛起已经成为了阻碍远射的最大原因。当双后腰、甚至三后腰逐渐成为了当今世界足坛的主流战术时,对手起脚远射和破门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受此牵连,许多球队的任意球机会也比往届大赛少了许多,这届欧洲杯里竟然没有一粒“圆月弯刀”,这令观众颇为遗憾。

研究完了防守,我们再来看看本届欧洲杯一些球队的进攻套路。在小组赛中,西班牙当是攻击力仅次于荷兰的球队,但恰恰“斗牛士”是最不喜欢远射的。西班牙队历来以技术出众闻名于世,在他们的进攻套路中,很少有从边路发起的进攻,大部分是通过几名中场球员利用一点一滴的中路渗透来完成最后一击,这也导致在大禁区外技惊四座的“轰天炮”难得一见。比利亚之所以在小组赛里发挥出色,完全得益于他灵巧的跑动能撕开对手的防线。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本届欧洲杯小组赛里的反越位进球数增多,这足以说明,很多球队在进攻时都会选择打对方身后,而不是盲目地在禁区外起脚。

与西班牙不同的是,一些注重边路进攻的球队也大大降低了远射的次数。最典型的就是葡萄牙,虽然德科和C·罗纳尔多的远射能力都不错,但该队在小组赛里没有攻入一粒“世界波”。葡萄牙的进攻套路通常是由边路球员带球内切,然后传给从后面插上来的中场或是后卫球员,再由他们与埋伏在前场的中锋完成一连串配合将球打入禁区,最终完成致命一击。佩佩在对土耳其比赛时攻入的那一球基本上就是这种套路的最佳模拟。通过观察本届欧洲杯不难发现,很多球队在阵地进攻时更倾向于将球打到禁区内。对于进攻方来说,尽管禁区内对方的防守更为严密,但一旦有得分的机会,就更容易转化为进球。看看德国队在小组赛里的运动战进球,无一不是由波多尔斯基在禁区里完成的。没办法,大赛更注重效率的“经验”使得许多球队都纷纷执着于对禁区的“迷信”。

远射王无缘表演

“雷射阿尔卑斯”的消逝,除了上述技战术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还与重炮手的质量和数量下降有关。

为什么要说重炮手的质量下降呢?我们可以看看巴拉克、范德法特、皮尔洛以及阿尔廷托普这几位远射高手在这届杯赛里都干了些什么。巴拉克除了对奥地利轰出一脚任意球“世界波”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弥补边卫助攻后留下的空当;范德法特在本届杯赛几乎成了工兵型球员,不是把球分向边路,就是跑到恩格拉尔身旁来参与协防;皮尔洛一方面被人盯得死死的,另一方面状态起伏不定,还谈什么禁区外远射;在拜仁以重炮著称的土耳其人阿尔廷托普就更别提了,他竟然在打捷克时上演了助攻帽子戏法,恐怕也懒得去玩远射了。德国队主帅勒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无奈地说:“为了加强对球队后防线的保护,我不得不在弗林斯身旁增加巴拉克这样一个后腰球员。有了巴拉克,我们的防守就能够更加稳固。我也知道这是以牺牲巴拉克的进攻和远射才华为代价的,但没有办法。”的确,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巴拉克在2006年世界杯德国对瑞典比赛时的数据,他在那场比赛中的个人射门次数达到了惊人的九次,而在本届欧洲杯上这位日耳曼重炮手的射门次数仅仅为每场比赛两三次。正如勒夫所说的,场上位置的改变妨碍了“巴氏世界波”的诞生。

不过,好歹以上这些选手还能打比赛,也总算是有机会来展现自己的远射功夫。相比他们而言,欧洲的另外一些远射好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们连参加本届欧洲杯的资格都没有,这导致了重炮手数量的直线下降。这些人里最容易被球迷想到的当属英格兰中场杰拉德与兰帕德,前者势大力沉的远射让许多门将都遭受过噩梦,后者精准的巡航导弹同样是切尔西进攻的一大武器。但由于“三狮军团”折戟欧洲杯预选赛,我们无缘看到“双德”在欧洲杯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独门绝活了。捷克队的过早出局让球迷无限怀念铁人内德维德,尤文图斯中场骁将的“雷霆一击”曾经屡屡帮助球队得分,但“铁人”诀别国家队让这一切成为了回忆。在德国世界杯上攻入美国队超级远射的罗西基,则由于伤病原因也无缘此次欧洲杯,这位被温格称作禁区外点球手的捷克人,只能无奈地在观众席上看着自己的国家队被土耳其逆转淘汰。类似的球员还有很多,AC米兰中场西多夫就是荷兰队的一名远射好手,但由于与范巴斯滕不和,32岁的“黑西”已经连续缺席了2006年世界杯和本届欧洲杯。同样32岁的意大利人托蒂在2006年世界杯后也早早地选择从国家队退役,“狼王”血性十足的重炮火力只能作为罗马队的专用了。

当然,还有一些重炮手尽管随同国家队来到了瑞士和奥地利,但他们最大的愿望只是上场露个脸,根本就不敢对“世界波”有所奢望。比如德国队的左脚将希策尔斯佩格,他的左脚远射曾经在德甲联赛里让多少门将胆寒,但在本届欧洲杯上,小组赛打完后他仅仅上场了不到45分钟,表现的时间实在太少。虽然在淘汰赛里以主力身份出现的他有过几次远射,但没一脚是像样的。还有西班牙队的“雷射王”阿隆索,由于哈维、伊涅斯塔和法布雷加斯等人的存在,他只能在阿拉贡内斯施舍的一点点可怜的上场时间内走个过场。不过在西班牙对希腊队的比赛中,因为球队已经出线,阿隆索被任命为队长打满了全场,并在比赛中的上下半场各有一次“世界波”攻门,可惜都差之毫厘。

“欧洲通行证”行不通?

由于欧洲杯上的远射与定位球破门次数少之又少,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本届杯赛的用球“欧洲通行证”。尽管阿迪达斯公司表示“欧洲通行证”是科技服务足球的结晶,研发专家在介绍这款足球的时候宣称这种球与上届世界杯用球“团队之星”一样,面拼块从过去的32块减少到只有14块,有别于以往光滑的表皮制作,皮球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传送力、旋转度和精准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外界却并不买账。依据小组赛的数据统计,许多人甚至认为,正是“欧洲通行证”扼杀了那些精彩的远射与定位球得分。

德甲是最早使用“欧洲通行证”的联赛,结果许多门将都成为了它的牺牲品。在上赛季德甲第21轮沙尔克04对勒沃库森的比赛里,第85分钟勒沃库森后卫M·弗里德里希在边路的一脚传球,却令人惊讶地径直飞入了球网,沙尔克04的天才门将诺伊尔成为了“欧洲通行证”可怜的牺牲品。后来,德国的许多球队联名抗议,认为“新球难以想象”,最终德国足协弃用了新球。德国俱乐部口中的难以想象,主要是指球速以及飞行路线,看来“欧洲通行证”对远射以及定位球还是有所帮助的,尤其是皮球在运行过程中稍微变线的话,那对于门将来说绝对是场噩梦。

从诺伊尔的遭遇来看,“欧洲通行证”的威力的确不小。不过,在本届欧洲杯上,“欧洲通行证”在造成门将扑球难的同时,也使得很多攻击球员在远程发炮时无法很好地掌握方向,以致于大多数远射都飞出了球门。对于一直希望通过改造足球来促进比赛进攻质量的国际足联来说,这颇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意味。

其实,归根结底,科技可以服务足球,却无法改变足球运动。就如同媒体议论的那样,本届欧洲杯是一次足球防守的大比拼,尽管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进攻可以让球迷如痴如醉,但这些拥有恐怖进攻组合的球队都是将进攻建立在牢固防守的基础之上。防守艺术的升华,才是重炮消逝的最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后腰小组赛通行证
现代足球后腰位置比赛能力的研究分析
艺术收藏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浅谈足球后腰球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现代足球后腰的核心作用和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