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语文教学的系统构建

2008-07-19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于漪班级思维

于漪,1929年生,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程红兵在《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最后部分的附录中写道:“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中学语文教师名气最大、影响最大的当属于漪先生,以她的学识,以她的人品。”于漪老前辈的声望与地位于此可见一斑。其代表性论著有《语文教学耕耘录》、《于漪文集》(6卷)等。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辑录。全书囊括了于漪教育教学生涯中的三件大事:作为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校长的学校建设工作,作为老一辈教育家的培养后辈教师工作,但其主体部分还是语文教学工作,从语文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全书有一套系统的论述。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在今天的认识层面上,这近乎是一种常识。但任何理论在出现的当时当地,本身就交错着思想的突破、斗争与创新。从20世纪70年代末,于漪倾向于语文教学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到80年代中期,感到思想性的提法有局限,不能涵盖语文学科道德的、情操的、审美的特征,再到90年代,明确提出人文性,其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完善过程。

语文教什么?语文教学就是要“教文育人”。“这个问题似乎有着清晰的答案,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它又确实是模糊的。我们的语文教学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知识为本或者‘知识与能力为本的学科教学目标。”正是基于这种实践行为与理论认识的脱节,于漪提出“教文育人”的教学观,主张语文教学要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追求立体化多功能效应,并重点强调了语文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目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和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文怎么教?在宏观的教学层面,于漪强调教无定法: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讲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讲法,同样文体的不同文章也有不同的讲法。但在微观的教学层面,于漪却总结出了一系列操作方式。例如,在思维训练上,于漪总结了“面上开花”法、“纵深发展”法、“鼓励求异”法,从不同侧面训练思维的深度、难度,发展思维的个性特征。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于漪提出了“情趣观”、“美趣观”、“有效观”,对兴趣的内在机制做了细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激趣方式:开拓广阔的语文天地;创造多变的课堂教学;激发思考、发现的快乐。

思想摘录:

出色的教师总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上,让学生在艰巨的、不轻松的、有时是复杂甚至痛苦的思维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自己创造的欢乐,产生一种自己能够驾驭知识、驾驭自己成长过程的自豪感。

——语文教学的兴趣论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一个完整而多元的系统,德育、智育、美育等各个具体的教育目标,均构成这个系统的诸要素。只有当整体中的诸要素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时候,各要素之间才能相互作用,实现整体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系统观

改行教语文伊始,我先从八个字上下工夫:“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书”,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材料;“目中有人”是指教语文,不能只见书不见人,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

——语文教学的“八字方针”

《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

概括介绍:

本刊在第三期,曾向读者介绍了《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一书。这里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与之同属于农村教师素质提升丛书,也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的课题成果之一。两书在编辑思想、行文风格、结构体例方面,都很活泼,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在介绍前一本书时,重点介绍了本套丛书的结构体例,所以,这里简要谈谈这本书的管理内容。

在书一开头有这么一段类似出版宣言的话:“在倡导自主学习的新课程中,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越来越凸显其作用与价值。在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今天,不会管理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管理的责任大于教学的责任。”让教师成为合格的课堂与班级管理者,可以说是此书的编辑初衷。

书中有些内容,分析得很细致、深刻,对于这些内容,不妨做一精读,甚至要做好读书笔记。比如,如何布置教室、安排座位、营造学习的物质环境;如何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畅通的家校关系等,都很具启发意义。但作为一本书,为保持其内容的系统性,其中不乏一些大家已达成共识的内容,如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教师的身教等,对于这些比较熟悉的内容,则可择其要者读之。

当然,价值作为一个间性范畴,它是主客体间关系的一种描述。这本书到底有怎样的价值,是要精读还是略读,最终取决于自己的已有认识与经验。□

内容摘录:

新课程教育目标、管理目标的改革要求教师在角色及管理行为上实现转变。第一,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化增加了课堂管理的构成因素,使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第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必然会引起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

——新课程下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遇到的新问题

对良好纪律的追求永远不能放弃,问题是必须在纪律理论和纪律实践上要有新的进步。要求和引导学生遵守纪律,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地生活,最良好的纪律应发自学生内在的需求,纪律的最高境界是对纪律的超越,即培植学生的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

——师生共同制定课堂纪律和班级守则

让教育生动起来,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印在学生心中,那是教育的艺术,也是艺术的教育。开展有意义的班团活动,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更是艺术的教育。

——班团活动也是课程

其他推荐:

《教师与法》解立军编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中曾提到,“以法治教进程的加快,师生以及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要求教师的管理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另外,当教师的合法权益受到危害时,教师也要能够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自我维护,这就需要教师懂法、知法、会用法。

《教师与法》,全书分《新教育法律篇》、《教师权利篇》、《教师义务篇》三部分,辑录了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既有案例的叙说与分析,又有法规条例的列举与解说,是一本以教师为阅读对象的法律工具书。

编辑 杜锐

猜你喜欢

于漪班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班级“四小怪”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