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对联教学

2008-07-19宋宗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创作方法对联创造力

宋宗玉

对联被作为一个专题出现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初一语文教材中,这和当前的课程改革是相适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弘扬。

对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内容,我们该怎样教,才能既避免生涩高深,又激发学生潜在的对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渴望呢?

第一,借助相关对联的故事。我们不必像宋儒板起面孔讲道那样,故作高深,将学生引入云雾的笼罩之下。从宋代开始,围绕着对联就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充满爱国情怀的“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立志高远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弄巧成拙的“天增日月妈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等,我们随便撷取一枝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第二,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对联从产生、发展到在清朝尽显风骚,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初一的学生深谙此道未免是天方夜谭。我们可以将“认识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对联”作为教学目标,将“对联的缘起、应用、创作”作为教学内容,将“对联的创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联的创作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选取与当前语文学习关系较为紧密的修辞格的角度教给学生简单的对联创作方法,比如拆合格、镶名格、回文格、拟人格、急转格、反诘格等。

第三,突出实践创作。笔者专门为此作了研究课,讲解关于对联的简单知识大约占用课堂的15分钟左右,剩下的25分钟就可以让急于一展身手的学生们小试牛刀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很强,他们可以当堂进行简单的对联创作。像 “渤海中扬帆船荡漾,街道上白杨树飘絮”、“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水听波涛楼观沧海, 山闻碧水阁景欣然”等,都是学生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但却足以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由此可见,有时候,我们不必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说教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有魅力,只要我们不经意地将学生引入其中,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底蕴和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并自觉树立起传承文化的使命感。□

(作者单位: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

编辑 杜 锐

猜你喜欢

创作方法对联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大字书法的创作方法
现代国画中女性意识表现的创作方法研究
关于标志设计创作方法的探究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