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教材节选《雷雨》的缺失

2008-05-29朱文成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5期
关键词:侍萍鲁侍萍周朴园

朱文成

《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戏剧经典,每次阅读教材节选的片段,都令人沉浸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时的语言美感中,被那富于个性化与动作性的对白深深折服。

《雷雨》有不同的版本。人教版课标教材节选《雷雨》(高中《语文》必修4)依据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曹禺选集》,将其中一处与该社1994年版《雷雨》相对照,有明显的不足。下面是两个版本相关内容的节录,请注意笔者分别加注点的字句:

1.人教版课标教材文本: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的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2.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雷雨》: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的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两种版本存在如下差异:一是教材文本“舞台说明”用“侍萍”代替了1994年版的“鲁妈”,并且多了“半晌”一词;二是教材文本与1994年版相比少了周朴园的对白“你——侍萍?”和鲁侍萍的对白“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笔者以为,教材文本缺憾很大,远远不如1994年版《雷雨》。

从周朴园角度看,“侍萍”一词多了些亲近情感,与后面的巨变不够契合;“鲁妈”一语较客观,能准确反应周朴园冷漠的内心世界。“半晌”一词强调了周朴园“望”相片与鲁侍萍时间之长,它延宕了周朴园思考的时间,删去它,能够突出周朴园形象——前后变化快速,30年的怀念感情注有大量水分。这是教材的第一处缺失。

1994年版的周鲁两句对白,尺水微澜,精彩之极,传神之至。周朴园的“你——侍萍?”与舞台说明“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相照应,目的在于突出说明周朴园的疑惑与惊讶。教材少了“你——侍萍?”这一句,倒不怎么影响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可鲁侍萍的“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台词的缺失,大大削弱了她的形象的艺术魅力。一句台词虽小,内蕴却极为丰富。

首先,它丰富了鲁侍萍的形象。教材节选的是第二幕的两场戏,在周鲁相认一场戏中,侍萍掌握着相认与否的决定权,因为周朴园一直蒙在鼓里,而她已确知眼前人的身份。30年前的真挚感情诱使她进入旧情,可理智上又在尽力回避着,所以剧本呈现出鲁侍萍一次又一次地不愿离去与对周朴园的引导与暗示,这从“哦。——老爷没有事了?”“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老爷想帮一帮她吗?”“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等台词中可以看出。而且,细读文本会发现,鲁侍萍对过去依旧一往情深。请看:

①鲁侍萍 哦,好地方。

②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的连你都不认识了。

③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④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

句①是鲁侍萍在周朴园说“哦,(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时不由自主的应对,她情不自禁地回忆起30年前在无锡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句②写出鲁侍萍多么希望自己的青春美貌能永驻爱人的心中,体现出她的款款深情。句③虽含无限愤怒,可言外之意是:我认为你死了,如果知道你没死,我会找你的。句④证明鲁侍萍的确找过周朴园,深含着遗憾与失望的深情。更能体现她眷恋过去的是,当周朴园在言辞中流露出对鲁贵的担忧时,鲁侍萍安慰且带着保证的语气说:“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既然鲁侍萍确实是旧情难忘,那么,她那句对白不仅没有造成人物性格冲突,相反使之更加复杂而丰富,这也正是鲁侍萍形象的魅力所在。

其次,它凸显了周朴园的性格。鲁侍萍之所以没有赶紧离开眼前的周朴园,是因为难忘过去,难忘曾经的甜蜜初恋,难忘给她带来美好回忆也给她带来诸多痛苦的周朴园。读者可以想象出,鲁侍萍在周朴园认出自己时说“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这句话,语气是多么温柔,内心是多么渴望,她渴望周朴园能给她以温情,哪怕是几句体贴的话语或是关心地询问她30年来所经历的沧桑苦痛。可她万万没有想到,等来的却是周朴园的厉声断喝:“你来干什么?”周鲁两人的台词对比何其鲜明:一边是软语,一边是厉喝;一边是款款深情,一边是绝情寡义。有了鲁侍萍的“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这句台词,周朴园的出人意料与反复无常不是更加凸显吗?他30年来不忘侍萍的生日,不忘旧家具的摆设,不忘关窗的习惯,都在这一声厉喝中大打了折扣。这不禁让读者深思,难道他的怀念真的纯情无限、赤诚不已吗?

事实上,他自己的话给30年的怀念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从“纪念”“弥补”等词语可以看出:他真正怀念的是当年年轻貌美、贤惠可人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的鲁侍萍;他的怀念,更多的是带着良心未泯的赎罪性质。

再次,更好地推动了情节发展。虽然没有鲁侍萍的这句台词,也能因为周朴园的无情厉喝引发出她的悲愤怨责,可是有了它,戏剧文本的情节意味就更加丰富更加精彩了。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鲁侍萍的“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的对白,充满了无尽的期待,满含着热切的渴盼,也传达出对周朴园怀念过去的深深信任。但是,周朴园的回答却是极其冷漠,是无端的指斥与恶意的揣测。30年前的无情和30年后的冰冷,彻底粉碎了鲁侍萍心底保存的美好回忆与情感期盼。此时,想到自己为了儿子大海所遭遇的两次不幸的婚姻以及人生的坎坷磨难,再看看眼前这个一帆风顺、社会上有着好名声好地位的周老爷,她再也无法压制内心的不满与愤怒,于是,满腹的委屈与辛酸、后悔与怨恨像山洪一样爆发了。面对愤怒的鲁侍萍,周朴园不得不软语安慰,并试图用金钱和解,以进一步和鲁家斩断一切关系,以维系自己的家庭秩序和社会上的名誉地位。你看,有了鲁侍萍的这句台词,不是更好地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的《雷雨》,缺失“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一句,恐怕是要凸显鲁侍萍刚强、坚毅的性格特征,符合那个时代的需要。但是,笔者以为,在文化多元的今天,人教版教材应以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的版本为是。

(安徽利辛第一中学 236700)

猜你喜欢

侍萍鲁侍萍周朴园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不要误解了周朴园
爱与虚伪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雷雨》(节选)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的未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