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真正的“空城计”

2008-05-14曾昭安

知识窗 2008年5期
关键词:空城计吐蕃城门

曾昭安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所写的“空城计”的故事,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但诸葛亮导演的这场“空城计”,只是罗贯中虚构的一个传奇故事。不过,在这之外,历史上倒曾有过不少“空城计”的真实故事。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这一年秋天,楚国大将子元率领600辆车乘的强大兵力进攻郑国,一下子就攻破了郑国都城远郊的桔秩之门,很快,600车乘又气势汹汹地杀进了都城外郭的城门,开到了郭内道上的逵市。郑国只剩内城的城门一道防线没有被突破了。内城的城门有一道闸门悬在城门楼上,叫“县(即悬)门”,只要放下“县门”,虽然郑国兵力很少,但总可以抵挡一阵。郑国却“县门不发”,不把闸门放下来,让城门大敞着。只要600车乘一冲,郑国就……也就在这时,楚军大将却觉得不对头:郑国一定有埋伏。子元下令,火速撤回。郑国也因此赢得了时间,约定的齐国、宋国的救兵赶来了,一下子反败为胜,打得楚军连夜逃跑。这或许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空城计”。

史学大师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所写的《魏略》里记载了魏将文聘拒退孙权的一个“空城计”。事在魏黄初年(公元226年),孙权亲率5万大军突袭文聘据守的石阳(今湖北孝感西南)。文聘据守石阳已久,孙权突然来攻,又刚好在连绵大雨之后,防御工事受到破坏,还未修补;壮丁也在田间劳动,未及返回。文聘认为,出城应战固不可能,闭城坚守也难拒敌。他苦思之下,急得奇计,就吩咐城里人都藏起来,让城中死寂一片,他自己也躲在官衙里,不再露面。孙权见状果然大惑不解,对部将说:“北方人都说这人是曹氏的心腹忠臣,所以才委以重任,镇守此城,现在我打来了却不见一点动静,这不是有诡计,就是很快有救兵。”于是不敢攻打,引兵退走了。

《资治通鉴·宋纪》记载: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占据北方的是北魏拓跋氏王朝,在如今山东省的北部,沿着黄河,便是北魏和宋的边界,黄河南岸的济南郡则是边境的要地。这一年北魏出兵突然进攻济南,济南太守萧承之手下只有几百士兵,因为敌人来得意外,请救兵已来不及。萧承之忽生一计,便叫打开城门,藏匿士兵,故意装出一片神秘的气氛。城中人说:“贼人势众,我军兵少,怎能如此轻敌?”萧承之说:“如今孤城一座,兵少将寡,势难抵敌。假如再向敌人示弱,后果不堪设想。只有使敌人疑我埋伏,不敢进逼,才是上策。”果然魏兵大至,看见城外这般模样,十分疑惑,于是撤走了。

《旧唐书·张守皂》记载:玄宗开元十五年,吐蕃人进攻瓜州,守将王君焕战死,张守皂被派任瓜州刺史。他一到任,便领着人修复城墙,没等修好,吐蕃人又突然打到城下。众人惊慌失色,张守皂却很镇定,说:“敌众我寡,不能硬拼,必须用计谋对付他们。”于是登上城楼,置酒作乐,大宴将士。吐蕃人见状,竟不战自退。张守皂随即纵兵追击,把吐蕃打得大败。

猜你喜欢

空城计吐蕃城门
黑夜过桥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爷孙合唱《空城计》
“晨钟暮鼓”怎么敲
空城计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
“失踪”的南纪门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