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耀邦与大陈岛青年垦荒队

2008-05-08方根法

足迹 2008年2期
关键词:番薯胡耀邦海岛

方根法

1955年11月,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视察温州,提出组织一支青年垦荒队,奔赴大陈岛,建设大陈岛。

1956年1月,中共温州地委向全区青年发出建设大陈的号召,16日,温州团市委召开动员大会。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点燃了年轻人的革命热情。短短几天之内,有100多位青年向团市委写了要求到大陈岛开荒的决心书;有700多名青年向各团区工委报了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温州青年一致的行动口号。很快,一支200多人的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组成了。

《中国青年报》马上刊登了垦荒队组成的消息,并刊登了队旗的照片。这面队旗是团中央送给温州青年垦荒队的,上面绣着“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十个金色大字。1月28日,团中央代表和温州地、市委领导为垦荒队员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和欢送大会。31日,他们在各级团组织代表的一路护送下,跨江过海,踏上了大陈岛。

上岛时,摆在全体垦荒队员面前的是一座凄凉的荒岛。国民党军溃逃时,烧毁了大沙头、南田、小岙里、象斗岙等24个村庄。下大陈的十多处水井、水池和水库,大多被炸。大陈到处断墙残壁,一片废墟。焦土上还残留着铁丝网,满眼都是齐人高的青蒿杂草。在大陈岛最高的凤尾山顶峰上,全体垦荒队员庄严列队,举手宣誓:

“我是一个垦荒队员,我志愿来到伟大祖国的大陈岛,面对祖国的海洋,背后是祖国的河山,脚踏着海防前哨,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宣誓:

第一,坚持到底,决不退缩,与英雄的边防军一起用辛勤的劳动,把海岛变成可爱的家乡。

第二,勇敢劳动,加强团结,要把荒地变成乐园。

第三,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为祖国创造更多的财富。

倘若,我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辜负了党和团的期望,我愿受集体的制裁。我一定要全心全意,完全实现我的誓言。”

宣誓完毕,团中央代表首先执锄破土,拉开了大陈垦荒的序幕。接着,200多名青年垦荒队员在凤尾山上摆开阵势,挥锄开荒,迈出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

青年垦荒队上岛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开发这里的土地,种上庄稼;利用这里的青草,发展畜牧生产。

种庄稼,搞畜牧,对于这些城市青年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拿起锄头,不知道怎样挖土锄地,没干几下,双手就打起串串血泡,钻心的痛;插番薯,不知道一根藤苗哪是根、哪是头,把它颠倒过来头朝下压在地里;看到大黄牛,不少人怕得直往后退;挑上二三十斤的担子,走不上山头;学捕鱼,不敢上船下海,一上船就头昏眼花、呕吐不止。可是困难吓不倒有志青年。他们提出响亮的口号:“苦战三年,改变大陈面貌。”队员们把双手的血泡称为“光荣泡”,血泡破了,包扎一下再干;肩膀压肿了,皮磨破了,咬咬牙照样把担子往上压。各级组织和驻岛部队都在时刻关怀着垦荒队,帮助垦荒队员学习农业技术、畜牧知识、捕鱼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队员们的手上起了老茧,肩膀上压出了肉垫。一百五六十斤的肥料,男队员们挑到山上也不成问题。

1956年的8月1日,十二级强台风袭击大陈岛。飓风呼啸,巨浪滔天,暴雨倾盆,强台风刮倒了他们亲手建造起来的猪舍牛棚,毁坏了一寸一寸开垦出来,一颗一颗插上藤苗的番薯地。

在台风面前,队员们没有后退半步。就在台风刮得最猛烈的时候,垦荒队长、共产党员王宗楣高声喊着:女同志下来!男同志跟我上去!在他的带领下,男队员们冒着随时都有被12级大风刮跑的危险,一个个冲到畜牧场,把猪一头一头地救出来;冲到番薯地里,用泥土把番薯藤苗压住。牛棚倒塌了,小牛压死了,母牛没草吃。队员们冒着风雨上山割草,一次一次跌倒了,一次一次爬起来,为防止被风刮倒,他们手拉着手,把青草送到牧场里。垦荒队的住房也被风打坏了,饭也没法烧,队员们就咬冷番薯充饥,坚持和台风搏斗。

台风过后,垦荒队在驻岛部队的帮助下,兵分两路,双线作战,一支队伍专门修复房屋猪舍,一支队伍负责恢复生产。很快,猪舍牛棚重新修造好了,造得比台风以前更结实,住房也修好了,修得比以前更漂亮。生产恢复得更好。除了扶植好原来刮倒的番薯以外,还种了更多的秋季作物。上岛的当年,他们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得了大丰收。这一年共收获10万多斤番薯,4万多斤马铃薯,2000多斤花生,50多斤蔬菜等。

大陈是浙江有名的渔场之一。垦荒队决定组织垦荒队员下海捕鱼。一听说要组织渔业队,大家热情很高,男女队员纷纷报名,争着出海,很快建起了第一支由70多名男女垦荒队员组成的海上专业队,大家提出了“冲破巨浪,征服海洋”的口号。修复了7条小钓船,请了7位渔民当老师,就下海干开了。他们由浅到深,由近到远,先在海边学习摇橹、拉帆,又在港湾里学习撒网捕鱼。海上专业队的男女队员们风里来,浪里去,经过一段时间磨炼,终于习惯了海上生活,学会了不少捕捞知识。后来,国家支援一对远洋船,解放军送了一对机帆船。

捕捞队成立不久,就接受了北上吕泗洋的任务,为本地渔业生产闯出一条新路。吕泗洋海底地形复杂,多是一道一道的沙岗,潮水打来打去,沙岗也随着移动,位置变幻莫测。本地渔民都不敢到吕泗洋去捕鱼,使渔业生产的活动范围和连续作业都受到影响。海上捕捞队不怕困难,冒着危险,劈波斩浪,昼夜兼程,只用30多个小时就赶到了吕泗洋。在熟悉海情的老渔民引导下,开始在吕泗洋捕捞作业。那时候,吕泗洋的水产资源十分丰富,一网下去,多的能捕到上百担黄鱼,少的也有几十担。这次远征吕泗洋,战果辉煌,圆满地完成了上级党委交给捕捞队的任务,为本地渔民到吕泗洋进行捕鱼作业积累了经验,闯出了一条新路。

大陈的水产很多,垦荒队决定办个水产品加工厂。没有资金,就把过“五一”节的会餐费节约下来,作为底垫;没有技术,派人到外地学习,找来资料研究;没有设备,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自己动手解决。用破铝皮做成土锅炉,用木头做成土压榨机;做虾酱没有电动钢磨,担任水产加工厂副厂长的李光旦连着三四个晚上不睡觉,造出了牛拉的石磨。

垦荒队养的奶牛多了,鲜奶运不出去,必须办个乳品厂。洋设备买不起,就找来土设备的图样,可是制造土设备也要五百多斤钢才行,怎么办呢?几十个垦荒队员一齐上山,到破地堡里去挖炮弹壳、子弹壳等废钢。仅仅一天时间,就挖出了七百多斤钢。此后二个月内,垦荒队员们一共挖到钢、铁、铝等废金属3000多斤,乳品加工厂办起来了。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在垦荒队的工厂里造出了符合标准的炼乳。

为了加快大陈岛的建设,垦荒队又办起了砖瓦厂;为了及时修理各种机械、农具,又办起了五金修配厂。

胡耀邦十分关心大陈青年垦荒队。大陈青年垦荒队副队长王宗楣到北京出席全国第三次共青团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胡耀邦曾两次约见他,关切地问起垦荒队员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胡耀邦强调指出,要发动青年自力更生,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克服困难。他还亲笔写信向垦荒队员问候,要队员们再艰苦奋斗几年,一定要保持荣誉,发挥成绩,高举“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十个大字的旗帜,勇往直前。胡耀邦又特地把自己在战争年代用过的一副望远镜和一叠画报交给王宗楣带给垦荒队。

胡耀邦的信件和礼物,成了鼓舞大家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巨大精神力量。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不管遭到多严重的挫折,垦荒队员们扎根海岛献青春的信念没有动摇过。

在艰苦创业建设大陈岛的过程中,各地先后来到大陈岛的垦荒队员共有400多人。其中有16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大批人参加了共青团。共青团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全国第三次青年代表大会、全国第二次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都邀请了垦荒队的代表出席。

弹指一挥间,已经过去29年时间。部分老垦荒队员被调离海岛,有的担任了各级领导干部,有的成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骨于。至1985年5月,留在岛上的老垦荒队员还有81人,分布在大陈的各条战线,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为建设大陈岛贡献力量。其中有不少人被评为省、市、县、镇的生产先进分子,有的同志通过自学获得了业务职称。

1983年5月29日,原大陈岛青年垦荒队陈萼亭等31位队员联名给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信,汇报大陈垦荒队员坚持岛上27年发奋图强、艰苦创业重建大陈岛的情况。胡耀邦接信后,于6月27日作了批示,指出:要好好宣传一下这一类不畏艰苦的创业事迹,鼓舞人们特别是青年奋发图强。29日,《人民日报》发表老垦荒队员给胡耀邦总书记写信的消息和胡耀邦批示的主要内容;此后,新华社及全国各大报社纷纷派记者到大陈岛采访,很快将垦荒队扎根海岛艰苦创业的先进事迹推向全国。中共台州地委、中共温州市委、中共椒江市委均发出关于学习宣传大陈岛垦荒队员事迹活动的通知。

1985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大陈岛,并看望大陈青年垦荒队队员,与他们座谈,当面听取汇报,再次对他们扎根海岛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

(作者单位:椒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猜你喜欢

番薯胡耀邦海岛
母亲的凉拌番薯叶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烤番薯
发芽的番薯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