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中有关“新”的内容的诠释与跟踪训练

2008-04-03林起汛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3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林起汛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中有关新思想、新阶段等“新”的内容比较多,这些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又是高考易考查的内容,所以强化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1.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新的灾难”有:①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加紧搜括人民,转嫁负担。②白银外流导致钱贱银贵,人民负担加重。③自然经济的解体,导致一些农民破产。

(2)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其“新”体现在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中国遇到外国侵略,而且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4)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新旧交替”是指中国具有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特征;“新内容”:反侵略,同时又向西方学习。

(5)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和新功绩。新特点:①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②起义形式新,利用外来宗教。③内容上向西方学习。④性质是反封建反侵略。⑤革命任务是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⑥失败原因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新功绩:①反对外来侵略,打破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②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③是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2.鸦片战争后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其“新”体现在:①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束缚,“开眼看世界”。②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林则徐在广东设译馆翻译外国书报,积极仿制西方战船,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③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

其“新”体现在:①内容新,学习西方语言、近代军事、自然科学。②培养目标新,培养近代翻译人才、科技人才、军事人才。

4.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其“新”的含义是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的阶段。

5.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其“新”体现在:①有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以前各革命团体各自为战,先后举行的起义均失败;现在有了统一政党,便于领导全国革命。②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的领袖。由于孙中山的威望,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

6.新文化运动

其“新”体现在:①内容新: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性质新:前期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后期则具有了新民主主义的性质。③作用新: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7.五四运动出现了以往运动所不具备的新因素

其“新”体现在:①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②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实际领导作用。③学生、工人、商人等各阶层广泛参与,团结斗争。

8.新民主主义革命

其“新”体现在:①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来领导,这是以前的中国革命所没有的。②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与此前指导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相比,是全新的、是最革命的、最科学的。③历史时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十月革命之后,此时,世界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在此时代的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民主运动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革命的前途:此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而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社会。⑤革命发展和发动群众的深度、广度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

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其“新”的含义是:①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②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③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组织:有了全国性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0.新三民主义

其“新”体现在:①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③提出“耕者有其田”主张。

11.黄埔军校的主要特点

黄埔军校与以往的军校相比,注重政治教育。

12.八七会议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其“新”在:①指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②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从城市转入农村指明了方向和出路。

13.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其“新”在:①广泛性:由学生扩大到工人、农民、商人等社会各阶层。②抗日救亡斗争由分散走向联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其“新”在:①中国人民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③开始独立自主的外交。

15.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其“新”的表现:①实行新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区域自治。②新的发展:走社会主义道路,先后进行民主改革、土地改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6.新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开拓

“新局面”是指:①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②提出了新的外交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时期”的含义是:①走上新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改革开放之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形成新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确立新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形成新的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⑤取得新的成果: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

作用。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其“新”体现在: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9.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新的贡献”是指“一国两制”为世界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新范例。

[高考典型试题例析]

1.(2004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第15题)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c.姚莹的《康车酋纪行》

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因而正确答案为A。

2.(2002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15题)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团体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形成政党的基本条件,即是否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组织系统是否形成,是否具有党的领导人。而D项符合,正确答案为D。

3.(2003年高考广东文综卷第11题)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

()

A.信仰马克思主义

B.宣传社会主义

C.认同无政府主义

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必须首先认同这种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

[试题设计与跟踪训练]

1.洪秀全的宗教思想来源中能说明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一项是

()

A.西方基督教教义

B.儒家大同思想

C.农民平均主义

D.道家无为思想

2.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体现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

A.反抗外围侵略

B.颁布《资政新篇》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推翻封建统治

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可能是

()

A.汽车

B.飞机

c.蒸汽机

D.电话

4.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下列最具有进步意义的著作是

()

A.《原道醒世训》

B.《海国图志》

c.《康车酋纪行》

D.《资政新篇》

5.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校,其“新”主要体现在

()

①学习内容②培养目标③服务对象④有利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马关条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经济侵略特征的是

()

A. 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B.增开通商口岸

C.开辟内河新航线

D.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中国同盟会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是指

()

A.斗争对象的变化

B.斗争方式的变化

c.革命性质的变化

D.领导机构的变化

8.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股自由恋爱的潮流,形成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B.民国建立后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D.五四运动提高了人们的政治觉悟

9.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最大不同是

()

A.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提出反帝国主张

c.提出“耕者有其田”主张

D.阶级立场

10.黄埔军校与以往军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严格军事训练

B.健全管理制度

c.重视政治教育

D.培养军事骨干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B.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C.开始独立自主的外交

D.取得了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12.近代中国思想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变化,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点?

(2)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救国救民的主张有何不同??

(3)新文化运动在反封建方面有何新发展?

(4)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3.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抗争和探索。请回答:

(1)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分别提出了什么纲领?试比较它们在近代革命问题上的认识有何异同。

(3)中华民国成立是中国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概括这一巨变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

(4)试结合20世纪20——50年代的相关史实,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面貌焕然一新的表现。

(5)综合以上各问,你从中得出了什么认识?

1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少领域有创新的举措。请回答:

(1)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外交方面有哪些创造性的举措?分别有何影响?

(2)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新局面,请归纳其在思想、经济领域的创新成果。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推动人类文明,倡导用对话和妥协方式解决国际、国内问题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请举例说明。

解析及参考答案:

1.当时新的时代特征是新旧交替,西方基督教传入正体现出这一特点。正确答案为A。

2.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资政新篇》是我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正确答案为B。

3.蒸汽机是这一时期的成果,而其他三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正确答案为C。

4.《资政新篇》体现了时代潮流。正确答案为D。

5.洋务运动的服务对象仍为封建统治者。正确答案为c。

6.帝国主义时代经济侵略的特征是资本输出。正确答案为D。

7.民主革命有了资产阶级政党和统一领袖的领导,这是与以往的斗争不同的。正确答案为D。

8.要注意题干中时间的限定,本题是对新文化影响的考查。正确答案为c。

9.注意对其内容的比较。正确答案为B。

10.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分析。正确答案为C。

11.取得了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指的是抗日战争。正确答案为D。

12.第(1)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而原因可结合教材回答;第(2)问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第(3)问要注意“反封建”的新发展,即要答出与以往的不同之处;第(4)问结合教材即可回答。

(1)特点:向西方学习,抵御外国侵略,发展资本主义。原因:①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外国的侵略下中国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外国的先进。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中国,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为振兴国家和改革内政,先进的中国人明确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2)不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提出兴民权,通过改良走君主立宪道路,没有涉及封建土地制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中下层人物提倡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走民主共和道路,提出平均地权主张。

(3)新发展: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思想进行批判;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进行反封建斗争。

(4)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民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3.第(1)问是要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第(2)问是考比较能力,要注意异与同;第(3)问要注意理解“历史性巨变”的含义,政治上的突出表现即要结合政治方面的成就来回答;第(4)问要理解“面貌焕然一新”的含义,结合教材20世纪20—50年代的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5)问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因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得资产阶级有了正规的统一政党领导,便于领导全国革命;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的领袖孙中山。

(2)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即三民主义,后来又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相同点:封建主义是革命的对象,都要建立民主共和国,都提出反帝主张。不同点:对革命动力的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是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认为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奋斗目标,资产阶级革命派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则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3)表现: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4)表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实现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发展,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九江、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并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5)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围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14.这三问都是考查有关创新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阶段的划分和对不同领域内容的梳理。

(1)政治方面: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经济方面:以自愿互利、赎买等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此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方面: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外交方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该原则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思想领域: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济领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理论。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范例。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中国的出行革命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危险的侵略者”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