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议和第十四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等系列会议举行,杨洁篪出席

2007-09-20

新华月报·下 2007年9期
关键词:安全观杨洁篪亚太地区

杨洁篪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

和东亚峰会外长工作午餐会

7月31日,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和东亚峰会外长工作午餐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出席。

在“10+3”外长会议上,杨洁篪说,今年是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十周年,十年来,“10+3”合作取得了积极和显著的成就:东亚国家间政治交往频繁,传统友好和相互信任得到加强。双边和多边自贸区建设方兴未艾,区域内的经贸依存度明显提高,东亚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10+3”合作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成长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

杨洁篪认为加强“10+3”合作应在以下四方面作出努力: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各方应超越不同和差异,理解和尊重彼此国情和选择,寻求共同利益,谋求共同发展;二、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实现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平等互利、安全上互信协作、文化上交流互鉴的和谐东亚;三、务实合作,共同发展。加强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大力支持东盟一体化建设,重点推进自贸区建设、金融合作、基础设施、信息、交通、人力资源和湄公河流域开发等合作;四、开放包容,优势互补。鼓励“10+3”与地区其他合作机制交流借鉴,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东亚地区合作向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

杨洁篪指出,作为“10+3”合作的一员,中国致力于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愿与有关国家全面总结“10+3”发展经验,规划未来十年的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繁荣与发展。

杨洁篪在出席东亚峰会外长午餐会时,就东亚峰会后续行动、未来发展方向等与各国外长交换了看法。他说,东亚多样化决定了东亚合作多机制、多速度、多领域的特色。东亚峰会是领导人引领的,就共同关心的广泛政治、经济问题进行宏观战略性对话的论坛。在东亚峰会发展过程中,各方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求同存异,本着从实际出发,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精神,共同推动峰会稳步健康发展。

当晚,杨洁篪还出席了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与六方会谈六国外长以及出席本次会议的各国外长的集体会见。杨洁篪表示,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六方会谈通过了《共同声明》、《起步行动》和《框架共识》三份文件。这凝聚了各方政治意愿和共识,标志着半岛无核化和六方会谈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中方愿与有关各方及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六方会谈不断取得进展。

当天,杨洁篪与参加第十四届东盟地区论坛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新加坡外长杨荣文和澳大利亚外长唐纳分别举行会谈。

关于台湾问题,杨洁篪强调指出,最近以来,陈水扁当局加紧推动举办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公投。这是走向“台湾法理独立”的重要步骤,其实质是要改变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一事态如果发展下去,势必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冲击两岸关系,严重危害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三国外长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原则,三国将继续坚定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杨洁篪出席东盟与对话国外长工作午餐会

8月1日,杨洁篪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与对话国外长工作午餐会上就朝核问题、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议题阐述了中方立场。

关于朝核问题,杨洁篪说,不断推动和谈进程,通过对话和协商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根本利益。中方将继续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长治久安的目标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关于气候变化问题,杨洁篪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认真履行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承诺,按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中方主张,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倡议,应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基本原则。

关于能源安全,杨洁篪强调,中国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优化结构、保护环境、加强合作的能源战略,在国内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国际上开展平等互利的国际能源合作,促进世界能源供应的稳定,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当天,杨洁篪会见了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孟加拉国看守政府外交顾问伊夫特哈尔、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印度外长慕克吉等部分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等系列会议的代表团团长。

关于台湾问题,杨洁篪指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方决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允许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各国外长等均表示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清晰和一贯的,重申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杨洁篪出席第十四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

8月2日,杨洁篪在第十四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就亚太地区形势、地区安全对话合作和新安全观阐述了中方看法。

杨洁篪就推进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坚持正确的安全观念和合作模式阐述了中方看法:

一、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冷战结束以来,亚太地区在多样性中实现了相对安宁与和平。关键原因在于各国积极培育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安全理念,承认、尊重并超越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的差异,建立和发展平等、健康、稳定的国家关系。东盟地区论坛和上海合作组织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就是新安全观念的具体体现。

二、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对亚太地区众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言,维护经济、贸易、金融、产业、技术、信息、文化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压力有增无减。亚太地区安全对话合作必须着眼共同利益,尊重多样性,强化协作性,淡化差异性,避免对抗性。

三、求同存异,协商共事。对话与合作是加强了解,增进互信,弥合分歧,化解矛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双边同盟、军事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端,营造持久和平。东盟地区论坛秉承对话合作的宗旨,坚持平等参与,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在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中,增进了相互了解,提升了舒适度,开展了务实合作,在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和建设性的作用。

杨洁篪指出,新安全观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理念的安全观,是综合安全观、发展安全观、合作安全观、共同安全观,是建立在亚太地区多样性和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模式,顺应人民的意愿和时代潮流,符合亚太和平、发展、进步、繁荣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我们应该倍加珍视,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杨洁篪最后表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东盟地区论坛的一员,中国是亚太地区和平、发展、合作、繁荣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方将一如既往,通过对话增进互信,通过互信促进合作,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当天,杨洁篪分别会见了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宋淳和巴基斯坦外交国务部长巴赫提亚尔。

当天,杨洁篪说,他这次参加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和各级别会议是富有成果的,并希望与会各方能在今年年底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峰会系列会议上通过第二个《东亚合作联合声明》。

(据8月1-3日《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安全观杨洁篪亚太地区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亚太地区AI系统支出额持续增长
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
2017年底亚太地区私人财富总额将首次超越西欧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
超越未来,亚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