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是YES女人吗

2007-07-05

37°女人 2007年9期
关键词:精力俱乐部心理

佚 名

为了取悦你的朋友、上司、邻居……你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当别人请求你帮忙时,你总是不由自主地让“yes”脱口而出。习惯了向任何人都說“行”的你,怎样才能开口说“不”呢?

周五晚上,好友阿惠又在电话里向我抱怨,说女儿的芭蕾课要考试,答应周六陪她去舞蹈学院排练一上午,下午要陪小姑子挑选婚纱,晚上同事的老公生日,她满口答应去帮厨……唉,成天为别人的事忙碌,多累、多不情愿、多不……恨不能有孙悟空的本领,来个分身术!

“谁让你逞强,应下一大堆事儿?”我抢白了她一句。

“没办法呀,既然别人开了口,我怎么好意思拒绝呢?”

委屈就是为了求全

其实,不少女人都遇到过类似的麻烦,为取悦别人委曲求全。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心理,希望别人喜欢自己的强烈欲望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需要和欲求。一口应下的事情万一做得不够圆满,预期的效果达不到,对方可能怒气冲冲,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怪罪于你。你呢,哑巴吃黄连,负疚自责,难过得要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从自身的角度考虑而做出某种决定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比那些仅仅为取悦别人而做出决定者高出3倍。心里说“NO”,嘴上却“YES,YES”,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偶尔为取悦别人刻意为之也就罢了,可是一旦形成心理定式,难免就有“邀宠”之嫌,很难改掉。不少女性顾虑重重,总担心自己“不悦人”就会变成孤家寡人——没有朋友,没有家庭,没有正常的生活。不顾及自身需求,一味给予和奉献恰恰容易被他人利用,自己活得太累,一点儿不开心。

为何总要强求自己

究其原因,取悦别人的心理通常源于自信不足。因对自己的价值存在怀疑,所以不惜牺牲时间和精力,努力去证明给自己看,没有他人的认同和宠爱,你似乎就活得不“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让步、委曲求全,始终无法婉言拒绝别人。结果,你发现自己干着最不愿意干的事,承担着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种种义务,透支着自己的精力和体力,不但没有活出你想象的八面玲珑,反而活得很委屈。

坐上了证券公司副总裁交椅的琳琳也不例外,“什么场合没经历过?可对我来说,天底下最难说出口的那个字还是‘不,有时候连我都恨自己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我倒是蛮欣赏老公的哲学——说自己心里最想的,不理会别人怎么说!听上去是有些不近人情,但你还不得不承认,他的人缘出奇得好。”

让别人偶尔失望一下

学着相信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并真诚地表达出来,让身边人了解你的苦衷。万一对方不开心,我们仍有理由和信心继续自己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其实,在骨子深处,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时时事事取悦所有人,所以说呢,偶尔让别人失望一下亦是情有可原的,不必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

文殊是个蛮有创意的“实干家”,她不仅开辟有个人专栏,还成功地创建了一家读书俱乐部。时间长了,会员越多,怨声也越多,今天你一个点子,明天我一个主意,搞得她头大。每次有人提议俱乐部做些改变时,她就惴惴不安,生怕惹哪个会员不开心。当初创办俱乐部的快乐心情消失殆尽,事事都要考虑是否人人高兴,自己承受的压力无形中加大。后来,她决定主动弃权,委托别人来做主管。这不是撂挑子,而是一种很好的解脱。现在,她对衡量自己的成功也有了新标准,看看亲手创办的事业在她不插手的情况下到底能红火多久。

关注自己的感受

为取悦别人,我们往往最容易忽视掉的就是“自己”。所以,克服这种心理的第一步,就是把你自己列入取悦人名单,关注对别人说“不”时身体会发出什么微妙的信号。出现抑郁低落、疲乏无力、恶心等“警报”时,你就需要对生活做出某些改变了。

对人一向有求必应的阿惠,试着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开始仔细关注自身的感受。有人提要求时,不管是同事、主管,还是老公、孩子,她不再急着承诺,而是先倾听内心的声音,问自己“假如不是因为担心会失宠于他们,得不到他们的欢心,我还会这样决定吗?”问的次数越多,回答就越诚实。

总之,凡事看别人脸色,为别人开心活着,你会付出难言的代价:日益积淀的怨气,不堪承受的心理压力。况且,暂时讨来的欢心又能维持多久呢?越相信自己,越坚持自主权,你做出的承诺就越真实。换句话说,我们的给予和奉献应该来自真诚的关爱和仁慈之心,而不是基于讨好心理的“义务”,你说对吧?

(摘自《时尚》)

猜你喜欢

精力俱乐部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心理感受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3步曲之精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