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檄文拾趣

2007-05-14韩洪泉

知识窗 2007年3期
关键词:骆宾王殖民者陈琳

韩洪泉

檄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军事文体。古代频繁的战争实践,催生了难以计数的檄文,其中不乏多姿多彩的名篇和妙趣横生的故事。

陈琳为袁绍作檄:治好了曹操的病

陈琳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为袁绍传檄州文》是他为袁绍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这篇檄文铺陈史事,洋洋洒洒,历数了曹操的种种罪状,呼吁天下之人群起而讨之。

史书记载,曹操此时正患头风病,有人读给他听,曹操听到一半,毛骨悚然,忍不住一跃而起说:“此愈我病。”袁绍兵败后陈琳归曹,曹操仍然耿耿于怀地说,你攻击我也就算了,“何乃上及父祖邪?”陈琳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曹操致孙权书:赤壁之战差点打不起来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曾写给孙权一封信: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余万,方欲与将军会猎于吴。”

曹操的这信可视为一篇檄文,得意洋洋之情,大兵压境之势,跃然于纸上。它炫耀武力、展开攻心、意在迫降孙吴。收到信后,孙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以张昭为首的大多数文臣主张暂时投降曹操:“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只是由于鲁肃、周瑜主战,并分析利害关系,孙权才决意联刘抗曹。

骆宾王檄讨武则天:宰相反受到指责

唐代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是为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李敬业(即徐敬业)所作。文章大气磅礴,酣畅淋漓,文采斐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新唐书·文艺列传》记载,武则天读到这篇檄文的时候只是笑,当读到“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大惊失色,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武则天受骂而不以为忤,反而指责宰相没有发现这样的人才,这是很耐人寻味的。骆宾王以这篇檄文名动天下,尽显“笔阵横扫千人军”的文采风流。

郑成功覆揆一书:五天后殖民者举起了白旗

1662年,郑成功的大军包围了荷兰殖民者据守的城堡,据点指日可下。为减少战争伤亡,郑成功写了《覆荷兰侵占台湾太守揆一书》,其中以巧妙委婉的辞令,顾及了殖民者的面子:“贵国人民远渡重洋,经营台岛,至势不得已,自卫之道,固余所壮也。”“夫战败而和,古有明训。临事不断,智者所讥。”这种说法,“盛气”而不“凌人”,使对方在心理上易于接受。

五天以后,揆一做出了选择:举起白旗,向明军投降。

正是由于郑成功以正义之师兵临城下,造成了必胜的形势,加上这封檄文有理有利有节的晓谕,给敌方造成了心理压力,对于“不战而胜”的结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骆宾王殖民者陈琳
记住了,他叫骆宾王
骆宾王七岁咏鹅
Disney World Helped Heal Her Family—Now She Works There
小巫见六巫
骆宾王的鹅(外一首)
从《黑暗之心》看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主义
乌干达传统土地产权体系研究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人在曹营心在汉,回不去的上海复婚梦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