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名人纳凉诗话

2007-05-14

知识窗 2007年8期
关键词:临窗诗云品茗

春 云

夏日炎炎,古人为了驱除烦热,通过各种途径追风逐凉,品茗吟诗,留下一些耐人寻味的纳凉诗话。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清暑》诗中说: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坐在宽敞的院子里,室空心静,清风徐徐,一种自得其乐的纳凉方式。

诗人柳宗元则是在临窗案几上纳凉午睡。他在《夏昼偶作》诗中说: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描写了在绿荫遮窗、四周静谧的环境中,临窗案几上纳凉午睡倒也睡得香甜。

古人纳凉,多到池边河畔,比如荷叶深处,一片浓绿,静谧而安宁。这种情景,宋代诗人杨万里就很有体会:“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宋代陆游《桥南纳凉》诗云: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塘自在香。”诗人拄杖追凉到桥南,此时月明风清,星河半落,夜凉袭人,使人十分爽快。

晚清书法家何绍基的《慈仁寺荷花池》则这样写道:

“坐看倒影漫天河,风过栏杆水不波。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读者很容易从中感受到徐徐轻风带给盛夏夜中人的无限快乐。

王维等人描写在林茂竹翠处和溪流水边纳凉的诗,更有独到的乡情味道。王维诗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刘禹锡的“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陆希声的“六月清凉绿树荫,小亭高卧涤烦襟”,苏东坡的“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的诗句,都细腻而真实地描写了人们在竹林水阁、绿荫小亭纳凉的情景,身居此景,能静听潺潺流水声,饱览园中秀色,清凉定会自然而生,难怪他们常常会流连忘返呢!

山中树茂林密,也成了古人纳凉的好去处。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元代释英《山中景》诗云:“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城镇赤日如烤,而山中树木青翠,峰高气清,使人凉意骤生。

纳凉并非只有在自然界中寻找,有一个平静的心情也很重要。宋代梅尧臣《中伏日妙觉寺避暑》云:“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何朔饮,煮茗自忘归。”写禅房花木葱笼,长廊曲径幽深,品茗纳凉,堪称纳凉诗佳作。诗人又有一首:“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明月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道出诗人的真切细微体验。

诗人常在夏夜闲步庭院,此时夜深气清,清则心静,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令人回味。

(短信代码:070821)

猜你喜欢

临窗诗云品茗
白小安
坐在临窗的桌旁
品茗
品茗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IV诗云》
泡茶品茗
临江仙·临窗侧影寂
浣花笺上月下柳
画家腊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