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穆沙拉夫:行走在钢丝上

2007-05-14叶海林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6期
关键词:清真寺势力巴基斯坦

叶海林

“红色清真寺”虽然硝烟已散,但事件并未彻底结束。事后的处理以及这一事件对未来巴基斯坦政局的影响,才是穆沙拉夫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7月10日,巴基斯坦军方向“红色清真寺”发起全面进攻,164名特种部队士兵攻入了清真寺内。第二天,政府宣布结束对“红色清真寺”8天的围剿行动。根据巴政府的说法,共有106人在这次行动中死亡,其中武装分子占多数。

“红色清真寺”与巴基斯坦政府之间的对峙从年初开始越演越烈。中国人不幸卷入这场冲突当中。6月22日,“红色清真寺”人员突袭了伊斯兰堡的一家针灸按摩诊所,绑架了7名中国人。所幸的是,通过紧张的谈判,这些人质最终获释。7月8日晚上,几名武装人员闯入白沙瓦一家工厂,向那里的几名中国平民开枪,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伤的惨剧。巴基斯坦政府官员表示,这起袭击与“红色清真寺”有关。

目前,“红色清真寺”虽然硝烟已散,教长大毛拉阿卜杜勒·阿齐兹被逮捕,阿卜杜勒·加齐死于混战中,但事件并未彻底结束。恰恰相反,事后的处理以及这一事件对未来一段时间巴基斯坦政局的影响,才是穆沙拉夫要应对的棘手问题。

汹涌的宗教势力回潮

和其他许多满足于烧烧书、喊喊口号的宗教保守分子不同,“红色清真寺”行动也更出格。该组织人员不但强占儿童图书馆、绑架本国公民甚至警察,还将“纯洁社会”的矛头指向了外国人,甚至公然以武力对抗政府。

自2006年以来,巴基斯坦宗教力量回潮势头迅猛。一方面,宗教政党联盟在国会当中稳定地拥有一定席位,联盟领导人还一度担任“议会反对派领袖”,宗教政党还在巴基斯坦最保守的两个省俾路支和西北边省执政。

另一方面,宗教力量的“草根势力”逐渐成为巴基斯坦社会稳定的严重威胁之一。这股草根势力包括由保守宗教领袖控制的清真寺,及其属下的宗教学校。宗教学校的学生们绑架本国公民,冲击音像店,打砸焚烧一切在他们的教长看来违背伊斯兰教义的“堕落”事物和场所。部分宗教学校甚至私藏军火,容留外国武装分子,准备公然以武力对抗政府。

尽管巴基斯坦现在远没有像美国人预言的那样将即将成为“塔利班斯坦”,然而,来势汹汹的宗教保守主义以及极端主义,还是让人不免对这个穆斯林大国的温和主义前景感到一丝担忧。

事实上,穆沙拉夫在执政之初,曾和宗教势力有过一段蜜月期。在穆沙拉夫执政时期的第一次全国和省议会选举中,宗教政党迅速崛起并给予了穆沙拉夫支持。然而,3年之后,宗教政党作为军政府的“反对派中的同盟军”的角色,已经被“为民主而斗争的毛拉”所取代,宗教政党联盟——“联合行动大会”于2006年7月公开和政府决裂,并与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的谢派穆盟和贝娜齐尔·布托的巴基斯坦人民党结成反穆沙拉夫同盟。

导致这一分道扬镳结局的根本原因,是穆沙拉夫的开明政策。建设“温和穆斯林国家”、缓和与印度的关系并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穆沙拉夫的内外政策几乎没有一项符合宗教势力的脾胃。

大选前的微妙政局

今年底或者明年初,巴基斯坦将举行大选。此时,宗教势力频频发起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就是为了给试图连任的穆沙拉夫制造困难,阻挠其继续执政。

过去,一些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主要在西北边省和俾路支省开展非法活动,但今年1月以来,这些活动逐渐向联邦首都区、旁遮普、信德等经济更发达的地区扩散,手法也逐渐趋向极端。

巴中央政府起初并未对这类活动进行过多干预。今年4月,“红色清真寺”非法成立的“宗教法庭”裁定巴基斯坦旅游部长巴赫蒂亚尔女士拥抱法籍跳伞教练的行为“有伤风化”。虽然巴政府和国会最初都表示支持巴赫蒂亚尔,但1个月后,这位女部长还是黯然辞职。巴赫蒂亚尔政治生涯的终结,一方面固然是保守势力从中作梗所致,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巴中央政府还不打算与宗教保守势力摊牌。

原因就在于大选在即,穆沙拉夫不想给自己多制造一个敌人。穆沙拉夫与政敌谢里夫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一度盛传的军政府与贝·布托人民党之间的合作也被后者公开拒绝;此外,3月份开始的巴最高法院大法官危机还未结束,法律界和新闻界对军政府将乔杜里首席大法官停职的做法十分不满,政府的支持者与反对者还在5月份酿成了严重流血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穆沙拉夫不希望对当时看来危害性较为轻微的宗教学生街头活动采取严厉手段,从而将宗教势力彻底推向反政府阵营。

然而,当“红色清真寺”人员于6月底劫持了数名中国公民后,宗教极端势力的活动已经损害了巴基斯坦政府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支柱,超过了穆沙拉夫的容忍能力。6月27日,在中国公民获释后数日,600名巴基斯坦警察包围了清真寺。7月3日,宗教学校学生试图抢夺警方的枪支,双方爆发了大规模冲突。4日起,巴政府对“红色清真寺”使用武力。随后又发生了穆沙拉夫座机遇袭和中国公民在白沙瓦被枪杀事件,这更是彻底激怒了巴基斯坦政府。

如何处理宗教极端势力回潮这个问题,穆沙拉夫陷入了两难处境。对“红色清真寺”采取武力,很难说是穆沙拉夫将军谋划已久的主动选择。“红色清真寺”并未被政府列为恐怖组织。此外,考虑到“红色清真寺”在伊斯兰堡的影响力以及巴基斯坦的宗教社会性质,即使有了确凿的证据,政府也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冒极高的风险才会对清真寺动武。突击一座清真寺对身经百战的巴基斯坦军人来说并不存在战术困难,但“红色清真寺”冲突却持续了将近10天,并导致一名突击队中校血染沙场,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巴中央政府竭尽全力试图减少人员伤亡,避免围攻清真寺被本国强大的反对派势力指责为“血洗寺庙”。

更为重要的是,穆沙拉夫政权与该国司法机关的关系长期不睦,而司法机关的配合是瓦解“红色清真寺”等宗教组织不可或缺的。穆沙拉夫虽已和乔杜里为首的司法系统摊牌,但尚未彻底制服法官们。巴基斯坦的法官们曾经多次拒绝给政府认定的恐怖分子定罪,这实际上就是4个月前法院危机的导火索。接下来,如何处置“红色清真寺”教长大毛拉阿卜杜勒·阿齐兹,将是一个问题。如果忠于乔杜里大法官的基层法院从中作梗,穆沙拉夫是否愿意再次与司法系统发生冲突,而冲突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这都是巴基斯坦政局中的一个变数。

对于出现极端化趋势的清真寺及其附属学校,穆沙拉夫是否打算依靠行政手段甚至是军事力量去打压,现在还存有疑问。如果政府得不到司法系统的支持,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的努力可能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导致社会的进一步动荡。然而,“红色清真寺”事件已经吹响了政府讨伐宗教极端主义的号角。在宗教政党和议会反对党的煽风点火下,宗教保守势力将继续挑战穆沙拉夫的温和政策。如何在坚持既定政策、确保政府权威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在大选来临之前陷入传统议会政党和宗教力量两线夹击的困境,是穆沙拉夫面临的头号难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清真寺势力巴基斯坦
UP!00后新势力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楚汉争霸
冬日“水润”新势力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