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霞也是强大体制的牺牲品

2007-05-14王石川

杂文选刊 2007年17期
关键词:新闻联播灾区主播

王石川

近日,央视名嘴海霞在其主播的关于淮河洪涝灾害的专题节目中,在连线王家坝现场的记者时,海霞面带微笑,略有些激动地问道:“我看到大坝周围有很多围观的群众,都带着过年的心情,是这样吗?”随后,这一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各大网站的BBS上出现了众多言辞激昂的帖子,声讨央视名嘴海霞,指责她在主持节目时,伤害了安徽王家坝灾区人民的感情。(7月19日《成都晚报》)

一边是洪水滔天,忍看故园成汪洋,一边是满面春风,笑语盈盈“贺”分洪;一边是张张愁苦的脸,如刀绞般的心情,一边是无动于衷,以一己之心揣度灾区人民“带着过年的心情”。如此巨大反差,如此“隔岸观火”,未能感同身受的海霞身陷“解说门”,备受口水如泼的指责,便是必然。事态正在进一步发展,有人要求海霞公开道歉,也有人要求海霞下岗。种种指斥铺天盖地,在众生喧哗中,笔者却不愿抨击海霞,尽管笔者的老家是安徽,尽管笔者对海霞的“过年论”也是腹诽不已。

之所以不愿抨击,是因为我相信海霞只是元心之失,连口不择言都不算,更不是恶意攻击。有个细节不能不提。当时,海霞确实用了“过年的心情”,但这话并不是她先说的,只是一种顺承。当王家坝现场的那个记者先说后,海霞才在接下来的连线中问到为什么现场的群众会有过年的感觉。可见,海霞当时只是一种下意识的询问。

笔者不愿抨击,最关键的原因是在现有语境下,海霞只是一个“牺牲品”。面对令人悚然的灾难,面对无奈而落寞的灾区人民,没有谁会良知泯灭到幸灾乐祸的地步。海霞之所以满面春风,纯属职业习惯,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程序化表情。我认为,这种表情绝非主播淮河洪涝灾害时才有的,而是早就训练有素。要是认为海霞专门和灾区人民过不去,怀揣幸灾乐祸之心。故意嘲笑灾区人民,故意面带微笑,故意不知民生多艰。这倒真是冤枉了海霞,谁不知道海霞的招牌动作就是微笑?事情的悲哀在于,海霞在常年累月的微笑主播中早已将微笑固化,微笑似乎已经完全职业化了,因此当碰到洪涝灾害等不该微笑的场合时,她已经忘记或者无力扭转为悲戚的表情,依然微笑着,微笑着……

因此,我们更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央视主播要么一个个微笑如斯。要么一个个面部僵硬呢?由此,笔者想到了央视《新闻联播》的“换脸”之举。

去年6月5日,《新闻联播》打破了邢质斌、罗京、李瑞英等资深主持人的常规配合,起用康辉和李梓萌,此举受到舆论的普遍好评。简单的换人竟然引来追捧,究其原因是因为公众对正襟危坐和暮气沉沉的主播产生视觉疲劳,公众讨厌老迈、保守、固执和自负,公众迫切渴望新鲜血液。遗憾的是,换脸只是惊鸿一瞥,旋即一切重新复原。变革为何如此匆匆结束?具体内幕我们不得而知,但由此可知变革之艰难,也可知央视的水之深,之古井无波。有论者认为《新闻联播》的缺陷之一是:古板、单调,远离观众,新闻主播亦然。笔者认为,这副面孔未必是主播们与生俱来的,只是环境使然,体制使然而已,同样的道理是,海霞的招牌式微笑不也是后天培养的吗?须知,在规定动作严格约束下,没有自我选项,只有循规蹈矩,无论是表情的丰富还是僵硬,已经不是完全属于本人了,大都是根据栏目定位的需要,罗京的端正与海霞的笑,正是如此。

当然,人同此心,海霞面对灾难时的确应有足够的哀伤。但是,由上可以看出,海霞本人不能不说也是悲哀的受伤者和受害者。因此,当有人建议海霞道歉时,海霞拒绝作答。在庞大的体制下,海霞早已不属于她自己,她的言谈举止也不代表她自己,而是代表身后的巨大机器。试想,即便海霞想道教,她敢擅自做主道歉吗?既如此,我们何必大加挞伐,揪住海霞不放呢?

[选自2007年7月20日《佛山日报》]

猜你喜欢

新闻联播灾区主播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花溪区委离退局积极为云南鲁甸灾区捐款献爱心
《新闻联播》元旦卖萌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