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惩戒

2007-04-23刘晓红

人民教育 2007年12期
关键词:爱弥儿巴特尔雅克

刘晓红

让·雅克·卢梭(Jean Janques Rousseau)(1712~1778),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

卢梭是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教育史上,卢梭的地位犹如哥白尼在天文学上的地位一样,他的理论扭转了由来已久的成人本位的立场,大力提倡儿童中心论,歌颂自然状态的完美,使教育重点从成人转为儿童。卢梭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忏悔录》、《孤独散步者的遐想》、《对话录:让·雅克评论卢梭》、《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其中《爱弥儿》是卢梭构思了20年,又花了3年时间撰写的不朽之作,在书中,卢梭始终贯彻自己的教育要回归自然,发展孩子天性的“自然教育”理念。

卢梭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教育思想家,他反对封建专制教育,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的“自然教育法”,即根据儿童的年龄、性格及性别实施不同的教育,以达到培养自然人的目的。他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施加教育时必须遵守自然的要求,顺应儿童的本性。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在他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的邻居家有个小孩叫巴特尔,从小娇生惯养,是一个无理取闹、骄横霸道的小家伙。在家里,巴特尔要求别人要处处顺着他、宠着他,否则就大哭大闹。巴特尔的妈妈实在拿他没办法,想请卢梭帮着管教。卢梭接受了这个请求,提出要单独和孩子相处几天,父母不得干涉。双方达成了协议。

从第一天起,巴特尔开始试探卢梭是不是对他百依百顺。三更半夜,他要求卢梭起床,点上蜡烛,和他秉烛夜游,过一会儿自己瞌睡了,就心满意足地睡去。接下来的两天没什么事情。第三天,巴特尔又故伎重演。卢梭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巴特尔,你做的够了,不要再起来了。”看到卢梭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巴特尔依然我行我素,第四天夜晚他又过来叫卢梭。

卢梭平静地问:“什么事?”巴特尔回答:“我睡不着,你陪我玩。”卢梭说了句“那真是太糟糕了”之后倒头就睡。巴特尔只好自己摸索着找到蜡烛,又好不容易找到了打火机,可是自己却不会用,弄了半天,手指也弄痛了,还是没打着火,他只好再次唤醒卢梭,要求帮他点蜡烛。卢梭还是不理他,照睡不误。巴特尔自觉没趣,于是在房间里乱跑、乱跳,连叫带唱,又敲桌子又踢椅子,成心捣乱。卢梭很清楚巴特尔的小伎俩,知道他根本不会把自己弄疼的,不过是想引起别人大发雷霆而已。卢梭装作没听见继续睡觉,对巴特爾的表现不闻不问。

巴特尔没达到目的就反复折腾。卢梭想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起床,点亮了蜡烛。巴特尔以为自己胜利了,高兴极了。没想到卢梭一句话也没说,拉着他来到一个只有一张小床的空屋子,将他独自留下来,然后吹灭蜡烛走了出去,将房门反锁。巴特尔开始在房间里哭闹,卢梭一直在门外站着,直到确认巴特尔没什么危险,并且里面的哭声渐渐变小了,才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继续休息。第二天早上,当卢梭打开那间空房子,发现巴特尔躺在床上睡得正香。

巴特尔的妈妈知道后大为不满。见有妈妈撑腰,巴特尔便开始装病,还让妈妈请来了医生。卢梭知道巴特尔的心思,照旧对他不理不睬,表现得若无其事。巴特尔觉得自己实在无计可施,再闹下去会自讨没趣,就恢复了常态。

这个故事正是卢梭“自然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对待无理取闹的孩子,与其施加惩罚,不妨让他碰碰壁,感受一下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这种“自然惩戒法”对我们教师和家长来说很值得借鉴。(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猜你喜欢

爱弥儿巴特尔雅克
读书的快乐
辩说短章
论卢梭《爱弥儿》的教育学思想
小驯马师巴特尔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观适应性研究
晚安,老爸
亲亲格日勒
晚安,爸爸
晚安,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