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人书”情缘

2007-04-23张振华

人民教育 2007年11期
关键词:小人书图书绘画

张振华

我小时候,曾与小人书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书迷”。那时的我,一有空闲,就从暖暖的怀中、书包里、枕头底下摸出一本本心爱的小人书,如饥似渴地捧读着。即便是课间10分钟,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想离开小人书。小人书是我儿时特殊的玩伴,它陪我度过欢乐的童年,伴我一天天长大。

起初我喜欢看小人书插图,后来为绘画创作的需要,我积攒了上千册的小人书。中师临毕业的那一年参加全国师范生绘画邀请赛,我创作的连环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获得了全国二等奖,便得益于小人书。二十多年来我积累的小人书已有近万册,有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也有60、70年代的老版本,汇集了名家名作、获奖作品、大小开本、精装、线装,种类繁多。我把它们分类、上架、统计输入电脑。闲暇时,我喜欢冲一杯茉莉花茶,翻看带给我阅读享受的小人书,我的儿子也常常在书橱前流連。

我始终认为小人书是一种很能体现中华传统画功技巧和文学欣赏的艺术载体,能给学生书香的浸润,扩大他们课外的阅读量,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做一个阅读守望者。我要从我的一万本小人书开始,建立班级的图书角,让阅读逐渐改变孩子的生活,让小人书生成大主题,去激发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于是,我在班级中尝试开展了“小人书阅读综合实践活动”。我先尝试把家庭作业由“写”作业变成“说”作业。我把小人书分批推荐给孩子们,让他们人手一册一睹为快,要求他们回家读给家长听,遇到生字的“拦路虎”勤查字典,第二天晨读时,再把读小人书的感受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我们的读书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通过阅读,孩子们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他们读书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课间,同学们忙着交换书,小图书管理员认真地做好记录。大家相互说着小人书中的精彩情节,谈论故事中的人物,聊自己读书时的快乐感受。我还和学生共同读一套书,编排情景剧,开故事会,让阅读小人书成为我们班级生活的一种时尚。

学生们从阅读中得到灵感,他们把教室的“作业园地”换成了“书香门第春长在”;把图书角的标志改成了“书非借不能读也”;板报设定读书栏目———我对小人书“说三道四”。班长是大家最信任的“图书管理员”,还设有“护书使者”负责监督大家的爱书行为。小人书在借阅过程中不仅没有丢失,而且还增加了许多,原来孩子们把自己的读物也带到了班级里与同学相互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之后,我又把家庭作业由“说”改为“写”。写摘抄笔记,写随笔,写感想,写评论。班级的作业栏上,每周都有精彩的生成。美术课上孩子们画起了连环画,他们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和生活中的故事画下来,再配上文字。那段时间,有的孩子每天画日记画,有的孩子口袋里揣着速写本和我一起去采风。

作为一个业余的小人书收藏爱好者,我的小人书从来都是只买不卖,我收藏它们,是为了阅读。当年小人书的单本印量不尽相同,如一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50本一套的《东周列国故事》,各单本印量多达100万册,而其中的《卧薪尝胆》单本只印了10万册,这就造成整套书很难配齐,被收藏者称为“筋书”的《卧薪尝胆》是我千淘万淘才在无锡旧书市场偶然间寻到的。再如一套上海版16本的《红楼梦》中的“筋书”———《红楼二尤》,是我托上海的朋友几经周折才买到的。一些小人书收藏者知道我的收藏都很羡慕,他们认为我放开让学生翻看这么珍贵的“筋书”太可惜了,总想从我这里“淘书”,都被我断然拒绝了。

几年来,小人书把我的学生们带进了广阔的阅读天地,为他们打开了通向未知世界的一扇窗。孩子们翱翔在语言的天空,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释放着灵性,展示着才华,班上陆续有学生参加全国各种征文比赛、绘画比赛获奖。现在小人书阅读已经扩展到我们整个学校,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课;我的小人书阅读实验研究课题《基于小人书图画读物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也立项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课题。

我多么希望小人书不再成为收藏家的珍馐,而是重整旗鼓,重新占领书店的一角,重新回到孩子们的手中,成为他们成长的伴侣。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人书图书绘画
童年的小人书
班里有个图书角
蹭书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一本小人书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