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考古的重要收获

2007-03-10马玉蕻

丝绸之路 2007年2期
关键词:新石器长城甘肃

马玉蕻

大地湾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1995年又进行了补充发掘。前后8年发掘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房址240座、灶址98个、柱基2处、灰炕和窑穴325个、墓葬65座、窑址35座以及沟渠12段。出土器物8367件,其中陶器4204件,石器、玉器1937件,骨角牙蚌器2226件,兽骨1.7万多件,残陶片数十万块。该遗址包含了距今8000~5000年的远古文化遗存,是甘肃史前考古极为重要的发现,被学术界评为20世纪我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以大地湾考古为标志,甘肃新石器时代研究从此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的《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2006年上半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报告分上、下两册,共八章,80万字,700余张图片,全面公布了大地湾的出土遗迹、遗物资料、初步研究成果及大地湾动物、木炭、植物、彩陶和颜料、玉器等鉴定分析报告。该报告的出版为今后大地湾遗址的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报告中对陶器、石器等部分的详尽说明,在国内现有的考古报告中是不多见的。报告还开创了对骨器所属动物、所属部位研究的先例。该报告的发表,不仅为西北地区考古学区系类型研究等课题提供了珍贵资料,而且也证明了甘肃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甘肃留存有大量战国长城、秦长城、汉代长城、明代长城,还有历代遗留的烽燧亭障,歷来被誉为“天然的长城博物馆”。甘肃的长城调查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对历代长城的调查研究一直是甘肃文物考古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空缺和遗憾。

甘肃省已故长城专家、简牍学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扔骧先生,自1995年退休后,历经9年编撰的《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2005年1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河西长城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和简牍资料进行史地研究的结晶。全书分七章,20多万字,80余幅线图,180余张照片,详细具体地记述了河西汉塞修建的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汉塞的形制、走向和沿途所有长城,是对河西汉塞调查、研究的全面总结,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2006年12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文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50多名专家、学者聚集兰州举行了《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及《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专题座谈会。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这两部著作的重要价值,认为它们的出版是甘肃文物考古的重要收获。同时学者专家们也提出,甘肃的文物考古工作不能停留在报告阶段,要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和保护,昭示世人以历史信息,为其他各种学科研究提供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猜你喜欢

新石器长城甘肃
鹰形陶鼎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大连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积石冢研究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新石器时代割体葬研究
守护长城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