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郎咸平:为中国高科技文明把脉

2006-12-20

中关村 2006年12期
关键词:郎咸平高新技术科幻

关 纯

“郎旋风”曾掀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大不小的一场风波,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郎顾之争”以顾雏军锒铛入狱,画上了悲惨无奈的句号。“旋风”过后,当人们冷静沉思言犹在耳的论争时,殊不料郎先生又放言“中国高科技”问题,“吹皱一池春水”。

今年的初春时节,郎咸平教授出版新作——《科幻》。乍看《科幻》这样的书名,似嫌费解,细读之后,方知这是一部严肃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的经济著作。用编者的话说,这是“一部值得所有行业和企业借鉴的发展战略案例集”。为什么书名叫《科幻》呢?惟有拜读完全书才能悟出“此中意味”。此外,《科幻》与郎教授的其他著作,诸如《标本》——地产领导者领先之道,《思维》——国际级企业和企业家战略思维,以及之前的《操纵》、《整合》、《运作》等著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书系。

《科幻》的前言中,郎咸平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因此,中国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一论点,主要是根据2000年到200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的分析,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五大因素:一是“研究与开发财力不足”;二是“科技人力资源效率低下”;三是“科技管理水平低下”;四是“科技基础设施水平低下”;五是“国民教育水平较低,知识转化效率低下”……朗教授采用了“中国总体竞争力”的概念,即由“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等四大指标构成。按这样的指标排列,中国在第30位左右波动。中国的综合排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表现”;如果按“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来排,一直都在30到40位前后。

《科幻》的导言中,郎咸平教授明白无误地提出对“中华文化到底养不养高科技”的质疑,结论是否定的。郎咸平教授剖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五大”不足:研发人员工资最高,流动性最大,稍不满意则“跳槽”;研发人员层次很高,但效率很低,研发出成果的产品很少;科研产品问题很多,维护服务压力很大;企业研发投资大,收益小;“老板给员工打工”,高技术企业过分依赖研发人员。……基于此,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最缺少的就是“技术竞争力”。中国每天新成立和倒闭的高新技术企业很多,一批“先烈”倒下去,一批“后人”跟上来,但没有多少能活过10岁的。

郎咸平教授认为:“中国的高科技思维似中餐馆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和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中餐馆的科研思维,不是麦当劳的科研思维,影响了中国科研的发展。麦当劳积累“手艺”,它的分店可以开到世界各地,谁都可以去做他的薯条。微软也一样,从W95到2000,其产品相当于麦当劳的“汉堡”。正是这样简单的思路创造了西方辉煌的科技文明。然而,中国的企业往往依靠的是“大拿”级的关键人物,这种思维不改,难以成就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郎咸平教授不惧怕“国粹派”文人的攻讦,毅然举起镢头,挖开祖坟,批判国人“不养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一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认为是理所当然”。企业研发人员过于追求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体现,谁都认为不用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的失败负责,甚至认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成功必然是建立在无数失败的基础上的。二是崇尚“悲剧英雄”,迷信“杀鸡焉用牛刀”、“以少胜多”和“四两拨千斤”的神话。在科研工作上惟独喜欢“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认为多花钱就是没水平,导致科研的成功率很低。三是“做事无错便是英雄”,在国人的潜意识里,做出来的事情没有错误就叫有水平。因之,把加强对错误的测试与验证过程视为一种资源浪费。而在西方的理念中,完成的工作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错,高新技术含量越大,错误往往也就越多。四是迷信“内行领导内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如此。研发机构提拔干部多看重技术水准,惟恐镇不住下属。而西方的研发机构往往是学过管理的MBA“外行领导内行”。五是“过分看重‘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却忽视‘有特殊贡献的团队,助长了人们‘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心态”。这正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长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六是过于“迷信奇迹,崇拜奇迹”。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把产品开发出来就行,导致产品缺乏可靠性和竞争力。结果是,“没有一套科学程序,连怎么改进都无法入手。却是对低端产品的研发不断重复投入,已经是欧美的10多倍。七是“国学文化崇尚精神目标”。“追求第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愚公移山”、“国内首创”、“填补空白”……为此,许多产品的研发,进度延期,经费追加,很难见成果。

鉴于如上的分析,郎咸平教授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思维误区”,主要是:“面向科研还是面向研发”——过于宣传“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为掩盖企业决策和管理失误开脱责任。混淆“科研”和“研发”理念,放弃管理控制,放任自流,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面向专案还是面向产品”——仅关注产品的最终结果,不关心项目的控制与管理,研发进度一拖再拖,目标不断变化,费用不断加码,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目标失控的根本原因。“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把产品开发出来就行。惟看重产品结果,忽视过程控制,是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失控的主要原因。“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技术积累是产品创新的前提。忽视新产品研发所需要的技术储备与积累,而过于寄希望于“新机遇”的奇迹出现,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面向研发规律还是面向研发进度”——许多企业往往特别关注产品的研发进度,忽视和取消保证质量的过程控制。追求进度、忽视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规律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问题多、质量差的主要原因。“面向‘以人为本还是坚持‘以法为本”——高新技术产品最重要的特征是“团队化”。“团队化”的基础就是“以法为本”。大肆宣扬“体现个人价值”,寄希望于“人治”创造“奇迹”,把新产品的研发成功寄托在“能人”身上,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效率低、状态失控、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读到这里,我们对郎咸平教授的新著《科幻》的涵义,应该说有了一定的理解。《科幻》寓意“科技发展出现幻象”之意。尽管我们读郎教授的结论,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这是西方学者眼里所看到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现实,且又如此坦诚地说出来,实在难能可贵;我们还是应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拜读为好。郎咸平教授的“中国情结”让他产生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切情绪;他的思维方法也多是“以人之长,比己之短”,善于“横比”,而不懂国人喜欢的“纵比”,即“自己跟自己比”,多讲成绩,少谈不足。还是那句老话,“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改不了”。《韩非子》有道是,“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这也就是说,“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我们期许国人更有“达者”的气度,“知不足而后思进取”,是之谓也。

猜你喜欢

郎咸平高新技术科幻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郎咸平 大湾区核心吸引力是留住高素质人才
马光远VS郎咸平——“论剑”广州之巅 解读大湾区红利
郎咸平早年是差生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