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重点

2006-08-18

全国新书目 2006年14期
关键词:出版社建设文化

兰 月

一、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含义

出版社企业文化是指出版社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被出版社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循的有本社特色的出版思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企业客观存在情况的反映。出版社企业文化虽然是出版社长期实践的结果,但它又影响出版社以后的实践活动。出版社企业文化形成于出版社一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随着出版社所处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出版社企业文化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二、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激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以文化传播为己任的出版社更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1.有效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出版社不仅仅是文化单位,肩负着积累知识、传承文化的使命,而且要通过经营管理,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要做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准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往建立在单纯物质和资金基础上的竞争优势将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立性、战略性和积累性等特点。而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出版社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出版社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也就是员工队伍和员工的创造能力以及所生产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为此,出版社要通过向员工灌输团结、进取、诚信、敬业等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造就一批愿意积极主动地为出版社创造价值的员工队伍,进而生产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2.进行企业文化管理出版社的产品属性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出版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出版社的图书产品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图书产品在意识形态上的导向性。出版社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状况,以及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决定了出版社的产品能否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能否生产出高品位、高境界、高质量的出版物。出版社承载的重大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其必须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宣传先进思想,传播优秀文化,塑造高尚的职业道德,做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器。

另一方面,出版社的生产方式是以脑力劳动为主,脑力劳动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是在无形状态下进行的,其劳动强度和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出版社作为文化企业,其凤工的知识水平普遍较高,员工对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更为看重。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满足员工高层次的需求,往往使员工陷入被动状态,也很难真正促进员工自觉性和责任感的提高。而企业文化建设,能在员工中灌输、培育起被广大员工认可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并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引导员工把实现企业目标和追求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

所以,在出版社的管理中,应当充分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不做表面文章,而是让每位员工切实感受到这份尊重。在经历了靠经验管理的人治和科学管理的法冶之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应该重视用文治,即企业文化管理。实行企业文化理念化管理的出版社,强调以人为本,不再依靠单纯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精神理念会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心底,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出版社对其时时刻刻的关注,员工也会把自己的利益和出版社的利益紧紧联系到一起。

3.增强对员工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在于企业文化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粘合剂和强磁场作用,能够把企业的员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心协力,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拼搏。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首先表现在出版社全体成员思想上增强了凝聚精神,然后在行动上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出版社的更快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层次更高了,自我价值观念增强了,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奋发向上、和谐愉悦的氛围里。据此,管理学家赫兹纳告诫我们要重视激励人的内在因素,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防止产生不满,调动积极性的因素,如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福利关系、领导艺术等。激励因素是指对人的积极性具有激励作用的因素,如工作上的成就感、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得到承认、个人发展的可能性等。无疑,企业文化就有这种激励作用。所以,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更应该重视员工工作上的成就感、职务上的责任感、传承文化的使命感,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出版社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对全社职工起着吸引、凝聚的作用,并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1.大力营造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出版社的外部环境。出版社要利用各种传播手段,通过信息交流和广泛宣传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信誉,在出版社和社会之间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取得公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自身的企业目标。从短期来看,良好的外部环境能给出版社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长远来看,可以使出版社在公众中树起自己的品牌,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秉承“面向全民外语教育,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出版宗旨,在出版多层次、多品种的外语教学产品的基础上,还提供有关的教育服务和文化服务。从1996年开始每年投入上百万元举办“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从2002年起每年投资三百万元举办“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此外,外研社还投资一千多万元对大中小学的英语教师分批进行轮训研讨活动。这一系列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巩固并加强了外研社在读者和图书经销商心目中的品牌地位,为外研社成为英语类图书的龙头老大建立起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出版社的内部环境。出版社领导层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出版社领导首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者,同时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参与者。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现在日常的经营管理、生产实践和文体活动中。因此,要建立起独特的企业文化,出版社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倡导,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宣传并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形成建设企业文化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而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必须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着力培养出版社企业文化的个性

出版社企业文化有它的共性,即企业文化建设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侧重于在全体员工中培育并形成一定的经营理念、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然而,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历史、性质、规模、人员素质等因素,而且每个出版社处于不同的外部环境之中,这些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不

同,必然会形成具有本社特色的价值观、经营准则、发展目标等。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独特性越鲜明,其内部凝聚力就越强。因此,企业文化的个性对于出版社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讲,经营模式、管理体制、营销方式等都可以模仿,但企业文化的个性是无法模仿的。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只有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能促进企业的发展,才是有效的企业文化。因此,出版社企业文化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要在结合具体社情的基础上被确定下来,并在出版社积累的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例如,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为使自己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符合社情,开展了社内企业文化建设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人基本情况、职业满意度、企业发展理念、企业核心领导层评价、组织与团队、企业文化物质层面、企业文化制度层面、企业文化精神层面、价值取向、开放式问题10个方面,共108个问题。在回收问卷的统计中,得出员工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不同部门工作经历等7个主要维度,18个主要选项、100个问题的基本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比较全面地掌握了社内企业文化现状和员工企业文化诉求。在充分把握出版社历史、现状、未来的基础上,确定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3.关注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所谓倡导团队精神,就是要建立一种企业制度文化,使出版社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各员工之间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进而增强出版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竞争力和战斗力。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要依靠全体凤工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如果不关注群体意识,就会造成选题结构不合理,出书特色不鲜明,形不成核心竞争力等情况。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几年前实行的工作室组织形式,就是工作室内既有策划编辑、案头编辑、校对人员,也有市场推广人员和广告宣传人员。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齐心协力地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整个团队能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体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

团队精神的培育,一靠机制,二靠制度,三靠沟通。出版社的运行机制要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奋发向上、不断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实行绩效考核,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出版社的规章制度要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按章办事。在出版社内部,领导与职员、职员与职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沟通,使全体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规范、行为准则、企业愿景,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猜你喜欢

出版社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寒露
我等待……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