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一语文先秦历史散文“巧谏”谈

2006-07-28胡天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5期
关键词:邹忌步步齐王

高一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选编先秦谏说类历史散文三篇:《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情动词警、谏说巧妙而使人君采纳,几达“一言兴邦”之功效。现就三篇文章的“巧谏”艺术略作探讨。

1.烛之武:巧借矛盾

公元前630年,秦晋围郑。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一是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这事本与秦无关,但秦想借此“捞一把”,扩张一下势力。国难当头,郑国老臣烛之武临危受命,身赴敌营,劝秦撤兵。他谏说成功的关键,是巧借了秦晋之间的矛盾。首先,晓以利害。见到秦伯(穆公)后,先言亡郑对秦有害无益,分析秦“越国以鄙远”的难处,谈亡郑实际上是扩展了晋的土地,增强了晋的势力,晋强就意味着秦弱;后说存郑对秦有益无害:“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一害一利,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其次,反间秦晋。烛之武进一步分析道:“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指出晋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巧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离间双方,使秦伯不得不慎思。最后面向未来,预言晋国此后的动向:“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是秦最大的威胁。由于晋当时已是中原霸主,秦伯早有戒心,烛之武的谏说可谓戳到了秦伯的痛处,使他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改变主意,退兵助郑。烛之武面对强敌,不卑不亢,巧借矛盾,从容谏说。短短百二十字,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辩士”的形象,同时也体现了《左传》“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的辞令之美。

2.邹忌:巧用类比

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长夜之饮,“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后邹忌多次借机委婉进谏,多被威王采纳,遂使齐国大振,终拜邹忌为齐相。邹忌的谏说,自出心裁,巧在以闺房小事论邦国大计。文章先从他与徐公比美的生活小事入手,通过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使邹忌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及至徐公来,邹忌深感“弗如远甚”,这才明白:妻、妾、客出于“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皆以我为美。由此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委婉地劝谏威王:你身边的宫妇、朝臣,四境之内的文臣武将,不正如我的妻、妾、客一样,因为“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而整天哄骗你吗?“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巧妙点出齐国臣谄君弊的朝政弊病。邹忌谏说,虚言自己,实谏齐王,以“齐家”与“治国”相类比,使齐王如受当头棒喝,猝然猛醒,进而悬赏求谏。全篇说辞,寓庄于谐,即小见大,终使齐王纳谏除弊,成就霸业。《古文观止》赞曰:“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3.触龙:巧设闲语

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立,是为孝成王。“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史记·赵世家》)拔赵三城,赵国危在旦夕,赵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必以长安君(太后的小儿子)为质,兵乃出”。太后溺爱幼子,岂肯答应?左师触龙在太后“盛气而待”的情况下,前去谏说。触龙的谏说,妙在巧设闲语,步步深入。第一步,聊家常,缓和气氛。先从太后的饮食起居问起,大谈自己的养生之道,使太后误以为触龙是来探望、安慰她的,所以“色少解”。第二步,说幼子,托及身后。触龙从自己爱怜幼子引入,提出让小儿子舒祺在自己“未填沟壑”之前,得“补黑衣之数”。“托幼子”这招实在高明,它引起了太后强烈的情感共鸣:终于有个理解我的人了,老臣真是“与我心有慽慽焉”!至此,太后由“色少解”转为“笑曰”。第三步,谈燕后,避实就虚。按照常理,下文该说长安君了吧,触龙却故意荡开一笔,先言燕后,指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竭力夸赞太后爱燕后“为之计深远”的明智,暗衬爱长安君“为之计短”,欲擒故纵,使太后很是纳闷。前三步,看似“句句闲语”,实则步步紧逼。第四步,话今昔,单刀直入。正当太后越陷越深时,触龙感到进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紧紧抓住机会,剖析历史上赵及诸侯子孙没有继世为侯的深刻教训,危词警醒,然后单刀直入,指明太后的做法看似“计长”实为“计短”,倘要真爱长安君,应“令有功于国”,否则将无以“自托于赵”。谏说至此,太后心悦诚服,情不自禁说出“诺,恣君之所使之”。触龙的谏说,巧设闲语,步步深入,充分展示了纵横捭阖的游说特色。《古文观止》评曰:“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可谓中肯之论。

上述三篇先秦谏说文,辞令娴雅,谏说巧妙,充分反映出古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超的辞令技巧,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智慧。“一言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诚哉斯言。

(胡天泉,甘肃省庄浪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邹忌步步齐王
辛巴狗亚特兰蒂斯大冒险
远见与智慧
齐王立后
呆若木鸡
邹忌比美
画鬼容易
邹忌形象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