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语言触点”,激活写作欲望

2006-07-28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5期
关键词:暗示性陌生化冲动

陈 闻

[设计理念]

在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患“失语症”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冲动,引导学生能自觉地去寻找并保持这种冲动,是作文教学中相当重要的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写作动机的因素很复杂,有内部的驱动也有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一个好的作文教师,善于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一个好的作者,能善于积极主动地捕捉写的冲动与灵感。

激活写作冲动的“触点”很多,本节课将“触点”定位在“通过对语言的重构、变形营造一种语境触动思维”这一点上。语言与思维有着本质的联系,前者是外壳后者是内核,但二者骨肉相连,密不可分。作家王蒙在《符号的组合与思维的开拓》一文中就谈到,“哪怕仅仅从形式上制造新的符号或符号的新的排列组合,也能给思想的开拓以启发。”美的、独到的、新奇的语言往往能让人一见钟情,而且情不自禁地读下去,写开来。高中生,正是对新奇独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尝试的一个群体,独特的语境更能引发写作冲动,激活对生活的体味与思考,拓展思维,反过来去创造美的个性化的语言。“新概念”大赛中,佳作迭出似乎可以说明这一点。

[目标定位]

引导学生能自觉地能过通过对语言的重构、变形营造一种语境,激活自己的写作欲望。

[教学流程]

一、学生进行初始表达,交流发表。

1.要求学生写一句能激发写作欲望,就是能让人想接下去或展开来写的话。限时两分钟,内容字数不限。

导:同学们,你们喜欢写作么?《左传》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就是说,只要是人,都有言说表达的冲动。如何用文字去捕捉这种感觉呢?同学们,在你们的写作经验中,一定有过这样的句子,有了它,你就有了感觉,有了往下写的欲望。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把它写出来好不好?

2.小组讨论交流,选出最佳“激活句”推荐或自荐发表到黑板上。

(通过品评推荐,学生对语言表达、语境的优劣应会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因时间、空间限制,控制在六至八句)

二、师生讨论交流,归纳这些“激活句”的特点。

让学生品评黑板上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能引发写作欲望,这些“激活句”有何特点。教师重点归纳出具“暗示性”“意境美”“陌生化”等特点的语言表达。如果黑板上有实例,则总结归纳;若无,则作补充。

1.暗示性

语言的暗示性往往带有召唤、追问、预示的意味,包括文学创作中的“空白艺术”和“悬念艺术”。在功能上能起着阅读交流动力的作用,能激发读者去想象,去填空,去再创造。

如: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曹雪芹《红楼梦》)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意境美

能构成如诗如画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与审美体验。

如:“那年夏天,落花满衣”。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3.陌生化

陌生化表达要靠独特的想像支撑。如“我看到了我自己,一个受惊的孩子,他的脸型在黑暗里模糊不清。”(余华《在细雨中呼喊》)陌生化表达常结合修辞(如通感、移用)来实现。如“灯光下,妈妈坐在她的往事里”。

“陌生化”的意义在于瓦解心理体验上的惯性化和语言形式上的自动化,从而不断唤醒人们对世界的感觉,把人们从审美疲劳中解脱出来。陌生化运用到写作中,可以实现“他人眼中皆有,他人笔下皆无”的艺术效果。

小结:激活写作冲动的“触点”很多,有时是一粒沙子一朵花、一个眼神一低头,有时是一个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读者。今天,我们至少发现了一个绝佳的“触点”,那就是能通过对语言的拓展变形,使之具有暗示性、意境美、陌生化(还有其他,如趣味性、思辩美、情感美等等)的效果,从而构建出独特的语境,激活对生活的体味与思考,引发写作冲动。(这一环节是难点。归纳教学显然比演绎教学要难,它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教学机智,既使目标在教学流程中自然生成,又要求课堂有可控性。再者,因涉及文艺学术语理论,从理论到操作又是一个难点。其中“陌生化”较深,作重点讲解。讲解时结合实例,尽可能深入浅出)

三、写作实践。

1.“语言变形,语境重构”练习。

请学生回顾一下写过的作文题,谈谈最不喜欢哪一个。教师选择一至两个,要求对其进行“变形”“重构”,完成后交流,进一步巩固延伸。

2.推选一至两句变形后的“句子”,以其营造的“语境”为“触点”,写一段话,交流品评。

(教师可尝试“下水作文”,师生交流,共同促进,也使“触点引发写作”更具说服力)

四、总结升华。

都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从心到手的距离,怎么样缩短这段距离,使我们能自由快乐地“我手写我心”呢?愿我们今天发现的“触点”是照亮写作之路满天星空中明亮的一颗。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把它改一改,就将这句话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对于我们的笔,不是缺少写的内容,而是缺少写的发现。

(陈闻 浙江省苍南中学)

猜你喜欢

暗示性陌生化冲动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论古典诗词中的“裳”的语言暗示性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冲动
对明示性语法教学与暗示性语法教学的再认识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
他的冲动我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