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化教育中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6-07-28陈文婕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5期
关键词:作文教师学生

伴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小班化教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小班化”的课堂里,师生间的距离缩小了,学生直接沐浴教师阳光的机会增多了,学生创新学习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种变化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极具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教学任务。目前,作文教学的创新已成为教育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陶行知先生在著名的《创造宣言》中曾强调“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语言的条件。当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有了一种强烈地要说出来的感觉,他就能充分放松自我,投入情境,体验生活,激起情绪,继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写出“我有他无”的个性化作文。

从知识和能力相互转化的观点来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并且注意它们的相互作用。

一、写作情境的创设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首要条件。合理的营造教室环境,不但能增进学习的效果,而且能陶冶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班人数少的优势,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室布置,把教室变成服务学生用脑思考和用语言表现的实验室。当学生不具备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图式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物、运用媒体再现生活。

学生的想法虽然“幼稚”,但“幼稚”恰恰是童心创造的火苗。在教室的墙面布置中,以往都是形式单一的学习园地、黑板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版面被教师“挪用”,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产生距离和陌生感。那么,小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他们可以结合每天教室中、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用即时的语言蹦跳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也可以结合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延伸出与作者的共鸣或争议;甚至无法表达的语言,可以用图片、剪纸等让他人了解内心的文字。跳出固有的模式去自行设计,自行排版,自行美化,使得墙壁也会把话说。尽管,有一些布置比较粗糙,但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自我肯定,尝试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的中,教室的墙面设计内容将日趋丰富,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齐头并进,这也是母语学习继续化成功的外观形式。

开学伊始的作文一览表不仅能明确本学期作文写作的主题,每周的单元菜单,又能使学生、家长明确近阶段所需关注的作文内容。这些由教师引领的“墙壁”还预先提供了与其内容相关的名家名篇,每学期末上墙的作文收纳袋,记录下每一位学生学习写作的轨迹。墙壁,在给予了学生充分地收集作文素材,积累作文妙语佳句养成习惯的同时,又营造了学生习作的民主氛围,给学生开垦出了一片处女作的展示天地。

二、写作小组的沟通

大班教学的组织形式大多为“秧田式”,学生面对教师彼此而坐,教学活动主要是师生的双向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教师的权威因素,有意无意地发挥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的萌发,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往往局限于教师与少数优生,大多数学生只是“听众”,没有发言机会,得不到教师的激励肯定,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要让每位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在师生心理相容、思想沟通的氛围中激发创造兴趣,关键要体现师生平等。

弗劳尔和海斯(L.Flower & J.hayes,1986)的研究表明,提高写作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建立写作小组。那么,小班化围坐式的学习小组能提供一种迥然不同的写作氛围。该小组以阅读、写作、听说为主要活动内容。在此情境下,教师把学生看成促进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不只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学生进行写作是出于想跟他人交流的愿望,写文章真正成了说自己想说的话。

结合《龟兔赛跑》的课本剧表演,全班各小组学生通过异质分组,自愿组合成几个课本剧组。他们根据个人的爱好与兴趣确定本组的剧目:《白雪公主》、《东郭先生和狼》、《丑小鸭》,由每组组长分配角色,搭配服饰,通过合作表演,过一把当演员的瘾。以后个人优化,从自己当演员的衣着、外貌、神态和动作等方面把演出过程写具体。小学生思维活跃,在愉悦的情境创设下,他们毫不忌讳地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教师对语句的整合,对文章中灵感的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得以萌发,创作的积极性得以鼓舞,在提高作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同时,也进行语言优化和重组。话匣子一开,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情绪融为一体,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写作能力的乐园。又如在小组围坐讨论进行作文修改时,教师常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讨论;有时走到讨论得不太热烈的小组中间插上几句;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加以赞许;学生指出错误,教师积极采纳,并对这位学生表示感谢等等。时间一久,学生就觉得自己处于安全的气氛而无须做作,而且能够自发地尝试自我实现。

写作小组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乐于参与,也给写作提供了支持、动力和素材。

三、写作素材的积累

弗劳尔和海斯关于写作过程的认知模式认为,写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成分:任务环境、作者的长时记忆和作者的工作记忆。作者的长时记忆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写作质量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具有同等写作技能水平的人,如果对文章主题所拥有的陈述性知识不同,写出的文章就会有较大的质量差异。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它的广泛应用性。我们可以打破各门学科的界限,借助各学科的形式或内容为语文教学服务,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又能获得其他学科方面的收益。比如语文与美术结合的“春的旋律”、“外星球上的植树节”;与音乐结合的音乐童话;与电脑结合的“神气的话笔”等等。这样的活动不光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触发了创新灵感。

灵感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生活。小班人数少,有更多的机会带领他们外出参观、访问,去接触自然、考察社会。比如带孩子去乡下的农业示范园区,看看大棚蔬菜、大棚草莓,动手松松土、摘摘草莓,让泥土的芬芳钻进孩子的鼻,让温柔的春风轻抚孩子的脸。再如“三八”妇女节,让孩子们为妈妈亲手制作一件礼品,对妈妈说一句祝贺的话,为妈妈做几件事情,再比比谁的行动最有创造性。又如开展家庭体验活动,从父母两者中选择一个角色,在双休日当一回“爸爸”或“妈妈”,体验父母亲工作、持家的艰辛,写写自己的感受……

除了写作的数量,对文章主题所拥有的陈述性知识以外,大量的阅读可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作品,其中大多数文章一般说来都是质量比较高的。阅读至少可以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作品是优秀的。

四、写作评价的创新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正如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如结合三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教师带学生们到大世界照哈哈镜,看着自己在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里不同的模样,学生们不禁捧腹大笑,连从来不曾审视自己的小张也笑了,看到大家都那么尽情尽兴,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大家说:“瞧,镜中的你多么与众不同,不管是小眼睛,还是大眼睛,是高鼻梁,还是塌鼻子,都是那么富有灵气。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老师相信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你自己一定也能写出你有他无的《我的自画像》。”

小班的作文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地展示“差异”。在教学中,教师作为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我不断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班里经常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信息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自己近期所得的材料和感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趁机向学生提出:“你们爱听,爱说,想不想开个作品发布会?”“作品?”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教师教学生制作自己的作品集:《小星星集》、《我的小浪花》……当他们在翻看自己的习作时,教师毫不吝啬地给予夸奖和微笑,只要他们有一丁点儿进步,都拿到课堂上读一读,讲一讲,让课堂成为他们的原创作品的发表会,教师当然成为他们的第一个读者。看到自己的习作写成了像模像样的“作品”,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让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大声读给伙伴或父母听。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耳朵,大胆修改那些听起来怪异的句子。根据经验,学生在默读时容易漏掉错误,大声读出来会使错误显而易见。他们很快会发现,听起来不对劲的文章往往不好,好的文章听上去应该很悦耳。如此,学生就得到了有关自己写作质量的直接反馈。仅仅大声朗读还不够,学生还要重写怪异的地方,直到听起来顺耳。

正如恩格勒特等人1991年所提出的,伙伴不但是学生文章的重要读者,还使“读者”这一概念变得明确而现实,通过与伙伴交流,学生会逐步形成自己内部的对话。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进一步学习研究博采众长,创设更开放的教室空间,安排更新颖的组织形式,探索更开放、更多元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开发更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小班发挥其各方面的优势,给学生有关语法问题的反馈,一个支持性的、自由的环境能帮助学生获得对某一写作主题和写作过程的知识,并促进学生写作的创新。

(陈文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作文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