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评改的四个导向

2006-07-28陈宝贵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5期
关键词:导向作家文章

肖 龙 陈宝贵

记得几十年前巴金就对当时的年轻记者萧乾说过“只有写,你才会写。”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也说:无他,唯多做而已。叶圣陶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做,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做。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重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反复历练的。”以上几位大家的经验和论述,充分说明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靠多做、要靠历练。但在科学主义泛滥的今天,或在理论操弄者面前,我们一线的老师总是怕说多读、多写;总是忌讳这些不知机理但又谁也推翻不了的经验。追溯其原因,一是我们自己愿意从科学的角度找出学生写作多快好省的有序的致胜法宝;二是担心既然学生的作文能力靠多读、多写,而淡化了我们老师的作用,三是怕理论家们的聒噪。其实多写的前提是愿写,愿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让学生愿写便是很值得探讨的学问。现在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这原因一是作文前的指导之故;二是作文的评改所导致。比较两者的作用,评改大概更甚,因此把握好作文评改的导向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作文评改我们所应注意的最基本的着眼点是什么?我认为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应始终如一地坚持这样做。也就是说我们的作文评改无论是对学生作文结构的梳理,内容的评价,还是技法的界定,语言的点化,都必须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来进行,因为这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石。试想,如果由于我们的评改而导致学生怕作文,不乐于写作文,那写作的能力或通过写作培养学生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目标怎么能够实现呢?当然以激发、诱导为中心的作文评改,单靠激励、鼓励的片言只语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握几个导向,这些导向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应达到的高度出发。任何形式的评改都有一条底线,那就是不能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而这种导向也必须是为了激发、诱导、巩固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在实施“大语文作文”教学观的实践及探索过程中,为达成其目标,作文评改始终坚持四个导向。

一、导向生活。刘国政先生曾指出:“语文天然是和生活相联系的,它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反映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印象、感情等等。语文的实际运用,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就会黯然失色,江郎才尽。”是的,语文(按叶老的说法,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和生活的联系是天然的、融合的、为一的。在作文的指导中,不少老师侧重的是这样的一个程序:从语言到语言。也就是仅仅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顺畅,没有或很少从生活的源头以及对生活的认识上加以引导,把作文评改仅仅局限于学生作文本身而没有从学生作文的文本引向生活,然后再由生活回到作文这种良性的循环,这样不仅学生的作文视野逐渐狭窄,并且也关闭了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大门,从而也就使学生丧失了作文的兴趣。真正的写作大多是由于生活的激发而产生表达欲望的,而不可能是在自己用烂了的语言中产生的。因此在作文的评改中如果能够导向生活并进而引导学生去观察、研究生活,那样学生的作文就决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比如一位学生在自由写作中连续两篇写了内容相似的文章。一篇为读《卧底女侠》的感想,文章写到作者郭襄为了一个艾滋病人“我愿做一条枕木,让未来防止艾滋病的车队从我身上碾过”后,她抒发了这样的感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未必会走上郭襄一样的道路,但我会试着微笑地张开双眼,窥探世界的美好和谐,当我们伸出一双手准备去爱别人时,内心的满足就会抵得上百万英镑。”另一篇则为关注底层的《我们需要一种关爱》。两篇文章均体现出了同情弱者,关心底层的这种难得的人文精神,她的表达不仅展示了她纯善的心灵,同时也展示了她的一种思维指向。鉴于此,我便引导全班同学对当地的民工生活进行阐说,并要求对底层人的生活进行全面的观察、研究和写作。要求学生可选择一个工厂,一个街道,对民工的来源、生活状况、孩子读书、收入情况、年龄结构、精神生活等进行观察、了解和研究。同学们便写出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文章,还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国情教育,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生活是一个广阔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当我们同样以满腔的热情,引导学生沉浸其中,我们学生的视野就会变得开阔,思想就会变得深沉,情感就会变得丰厚。他们在接受生活的教育中,也会变得坚强,而在写不尽的素材中,写作的能力自然能够提高,在写作的历练中,技巧自然能够熟练。

二、导向阅读。“写作基于阅读 ”叶圣陶先生如是说。文章表达能力的提高,虽然有很多要素,但它的基础是阅读。我们说“读能通神”。因此如何在作文的评改中,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写作及语文的综合素质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高中阶段我一直主张学生能熟读一部名著或一个名家的重要作品。当然真正的缠绕心灵的阅读要讲契合、讲“缘份”,问题是我们的同学如果没有这种意识,“缘份”往往会从中流走。我曾不止一次地向学生介绍著名作家都是从他们喜欢的作家作品走出的例子。比如鲁迅之于果戈里,郭沫若之于惠特曼,冰心之于泰戈尔等等。当然喜欢并不一定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作家,而是从喜欢的反复阅读里接受一个思想家、艺术家的熏陶,和一个个高贵的灵魂真正地对话。喜欢是一种境界,喜欢就是一种反复琢磨感悟的过程。任何作品都是作家心灵的显现,当我们喜欢并反复阅读时往往这个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行文风格、句式选择、词汇的运用等等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我曾对学生说,喜欢一个著名的作家是幸福的,因为说明你已找到了你的心灵的家园,你生命情感的栖息地,你终生对话的知音。问题是我们如何在作文的评改中进行引导呢?虽然采用某些硬性的规定也能起一些作用,但阅读我总觉得有“缘份”在里面,因此抓住学生在作文中的表露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这里可以抓住学生在文章中的引用这一端倪,可以抓住学生在文章中分析一个作家的某一方面为始,当然如果学生能整体地介绍某个作家则是更好的契机了。比如有一个同学写了很富有诗意的《心约》一文,文中较丰富地介绍了她读席慕容的感觉,见于此我便在她的文章后写下了以下阅读感悟:“缘似乎是一种靠天意促成的邂逅,有了这种缘相互的感觉便接通了,相互的感悟便相融了。有这种缘,是人生成长中的一大幸事,一种幸福。因为和优秀的作家结缘,你将变得丰富和睿智,和伟大的作家结缘,你将变得深刻和高贵。”另外我还在作文的公开评讲中,让同学追溯此同学文章风格细腻、诗意、雅美所形成的源渊,由此引申开来让全班同学写了命题作文《我喜欢的一个作家》、《我喜欢的一部作品》的文章,文章写出后,依据积极、健康的原则,对每一个同学所喜欢的作家、作品经多次反复进行重新认定、标示,并张贴上墙(我们的口号是:读透一个作家,读破一部作品,丰富自己的一生)。要求每个同学通过书籍、杂志、网络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所喜欢的作家的生平及作品产生的背景,而对一部名著和一个名家的重要的作品至少要进行三遍到五遍的阅读,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做摘记、搞旁批、写体会等,由此便把阅读引向了深入。使阅读真正成了塑造人、提升人,促使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一环。当然,提倡此类阅读并不是放弃其他类型的阅读,以及广泛地对其他文章、作品的阅读,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三、导向活动。可以这样说,作文活动就是使学生接受一种语言运用的熏陶,接受一种作文观念的洗礼。语言是在运用中日趋完善,作文是在历练中而达化境。任何的言语活动,都能达到对语言运用的体验、感悟,任何触及智能的言语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对语言运用的探索欲、实践欲;任何一次引发心智的言语活动,都会积累起语言运用的经验,作文活动是一个大系统,围绕“大语文作文”教学观,建立“大语文作文”训练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的语文活动,是达成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高的必要的前提。而在作文评改中的导向活动,是我们落实“大语文作文”教学观的一种探索。作文评改中坚持导向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群体和个体在作文中所描述表达的生活情景,和带有普遍性的观点经过点示和讨论,对学生进行纵向、横向的启发和诱导,从而通过活动使学生去深入社会生活,体悟社会生活,其着眼点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思考习惯的养成。导向活动我大多从学生写作的内容中选点,比如曾经有一个同学生写了一篇《春联风波》,文中叙述了春节贴春联时,由于爷爷和父亲在春联内容上的矛盾,反映了两代人观念的差异。这是自由写作中出现的较成功的一篇文章,我把这篇文章放到春节前让同学们阅读,并开展了给家庭草拟春联的语文活动。对联除艺术格式上要按照要求撰写以外,在内容上还要求每位同学必须考虑到家庭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喜好,并注意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此项活动不仅联系了现时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的学生作文中写了有关家乡风物的文章,椐此评改中我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的风物、人物进行多角度的联想、评议,并要求学生从历史、现状、未来的角度展开社会调查,比如一座小桥的历史、一座古迹的特点、一个人物的故事、一种风俗的沿革等等,这种串珠式的导向性评改,不仅培养了学生纵深地思考把握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作文评改中,对于学生文章中所写的小事、身边事、底层事我一直给予较多的关注。我认为在作文评改中,把学生的写作导向写小事、身边事、底层事体现了两个培养维度,一个是能力维度,一个是人格维度。能不能把小事、身边事加以形象、细致地表达,这是有无观察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而作为一个学生对于弱势群体的“恻隐之心”,则看出其人格发展的表征及趋向。

四、导向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目标所在,也是作文教学的活力所在。我们的作文评改,如果只着眼于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合规合矩,甚至以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入我彀中而感成功和自豪,这不仅是一种很肤浅的操作行为,而且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终身发展造成危害。我们知道任何人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一个独特的精神宇宙,当他们拿起笔来抒写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时,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带有他独特的属于他自己的生命印记,这种独特的印记由于区别于其他人,对于学生来说便是新的;或者说此次的感受相对于以往的感受也是独特的,因此也是新的。而导向创新的作文评改首先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独特的表达,肯定他们独特的认识以及形式方面的选择。肯定就是导向。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我们对学生作文评价参照的偏颇,往往对学生作文中的创新要素视而不见,对学生作文中展现出的创新的端倪不能很好地把握。我认为创新既可以以群体作参照,也可以以自己作参照;既可以指内容上的,也可以指形式上或者是词语运用上的独特。无论是相对于自己,还是相对于他人,都应看作是创新。在作文评改中只要我们细致地捕捉这些要素,学生创新的意识就能逐渐形成,学生创新的方法就会慢慢固化。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作文评改中,我专门设置了一个个性化的栏目,凡是内容、形式、语言有新意的均归为此类,当然我所着重的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认识,但也重视学生形式的模仿和创新,哪怕一言一语富有新意的句子我也不放过对其点化、引申、倡导。比如学生的作文在描写晚上失眠时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冷冷的月光、贴着冷冷的墙”;在写老师时“在黑板上凿出了自己的名字”中的一个“凿”字等等我都从创新的角度加以引导,这种引导只要坚持,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形成,创新方法就会练就。细节决定成功,作文评改也如此。

当然,作文评改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如果我们有一种明确的导向并注意加以坚持,我们评改才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写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肖龙 陈宝贵 浙江省慈溪实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导向作家文章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偏向”不是好导向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