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2006-07-28董立国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5期
关键词:整体阅读教学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赋予阅读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既然如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找到阅读的感觉,从阅读中得到营养和教益。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阅读教学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具体实施时,却不尽人意。不少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了知识目标训练课,形成了一套教学的程式: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粗略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然后分段,逐段串讲,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不可否认,这些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师主导下的这种讲解固然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了一定的帮助,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很多学生在一篇文章学完后并没有对文章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有的甚至对文章的基本内容也是不甚了了。字词句章,谋篇布局是阅读教学不争的要求,然而再好的文章也经不起串讲。不管多么震撼人心的文章在这种程式化的教学中也变得索然无味。

文章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重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所谓“整体感知”,不是深刻、细致、全面的理解课文,而是指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在较短时间的阅读中,阅读者主要通过直觉大体上领会、把握课文,获取初步的阅读印象。这个印象是建立在对全文的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是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所获得的总体感受。只有有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才可以说是真正开始进入了作品,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基础。

试以教学沈从文的《边城》为例。这是一篇很多老师认为难以处理的文章。沈从文是这样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的:“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障碍,找到真正的珍珠呢?笔者在教学这篇作品时采用了让学生整体感知的方法,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指导学生初步阅读时,让学生全然不要理会阅读提示,用自己的头脑去阅读,去体会,去找感觉。通过阅读,很多同学有了一种体会,作品中人物是那么的纯朴可爱,可是他们的命运却是那么地凄惨。学生有了这一可贵的发现,就有了打开深入理解和体味作品的钥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理解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人性和人物内心的孤寂与伤痛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如果没有这种初步的整体感知作基础,那么学生只能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和大多数阅读沈从文作品的读者一样,“买椟还珠”了。

重视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是阅读心理学的必然要求。

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学生在对作品进行第一次阅读时所产生的印象,是作为读者和作者进行的第一次感情碰撞,在激烈碰撞的时候产生的火花是学生自己的独到发现。是在他的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和志趣爱好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完全是他自己的独到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若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习注意力就格外集中,学习的兴趣也就会大大增强。学生不是一块被动地等待吸纳水分的海绵,而是一个从外部汲取水分、阳光、氧气,经由内部发生光合作用后成长的小草和幼芽。他们走入课堂时都是一个个性丰富的生命体,他们的主体性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经过自己的阅读和体会,他们最想得到的是自己的独到发现和感悟。在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后,他们的喜悦和兴奋是可想而知的。老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这一独到的感悟,把学生的感悟和理解置于一边,而是自己去分析、讲解,那就只能是自说自话了。这种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悟和理解作品,获得审美体验,也就达不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重视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是由阅读文本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美国一当代美学家说:“在一件艺术品中,其成分总是和整体形象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全新的创造物。虽然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成分在整体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出来,但离开了整体就无法单独赋予每一个成分以意味。”多义性和丰富性是文章的生命。一部《红楼梦》,说尽风流,“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谎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本身既然是丰富多样的,那么不同的读者就不可能产生共同的感受。整体感知就是基于这种美学思想而产生的使教学富有整体“意味”的阅读方式。如果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独立阅读,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学生至多只能是机械地接受一种外加的理解。要想让学生获得符合自己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独到发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权力,让他们从第一次接触作品起就去寻找自己的独到感悟。哪怕是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去获取个人的整体感知,也是值得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是实现新的教学理念下阅读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由此看来,阅读本身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是学生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反复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既然如此,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过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因为它被“讲”风代替了,不允许学生去感受,更不能容忍个性化的感受。学生只能接受为了应付考试而接受的所谓标准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权力被剥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无从培养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阅读,从中获取自己的第一感知,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让学生从阅读的初始阶段就把获取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作为阅读目标,才能纠正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错误观念,使阅读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呢?

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超越文本,超越教师,建立学生、文本、教师之间三维立体的真诚对话,可以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活起来,可以为学生创造上下驰骋的自由王国和个性发展的最大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找到阅读的最好感觉。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最佳的氛围。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人,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因此包办代替,是完全错误的,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而新课程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而这一切如果被教师包办代替,这些能力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

阅读教学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具体实施时,还学生主角的身份,让学生有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方式的权利,有选择学习伙伴的自由,有获取独到体验和感受的自由和可能。要使学生沉潜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司空图)的程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灵魂和意蕴。

第二、必须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进行整体感知,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并不是说可以忽视教师的引导甚至是不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整体感知的要求。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整体感知的对象是整篇课文,虽然整体感知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自由度,但毕竟这是语文教学,一般必须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否则,很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浮浅,教学过程的松散。第二,引导深层心灵的对话。学生的整体感知,很可能出现停留在字词句表面,难以深入的状况。必须使学生懂得,整体感知实质上也是与作者、作品心灵的对话、碰撞和沟通。第三,注重感知关键的点拨。教师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整体感知,可能存在什么障碍,选择最主要的、普遍性的障碍,通过恰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第三、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整体感知表面上看来似乎比较简单,有的人甚至以为不过是让学生在阅读时先留下一个粗浅的整体印象。其实不然,整体感知是以阅读者的理论修养、知识积累、情感凝聚、兴趣指向等综合修养要素为依托的。完全可以说,整体感知的状态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认知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差异。整体感知的功力在“文外”,一个人的综合修养要素越是全面、扎实、出众,那么整体感知的质量必然越高。因而,倘若要真正提高学生整体感知的效果,就不能仅仅限于具体的方法指导,根本途径是切实加强学生的综合修养,例如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文艺学、心理学、写作学等等方面的修养。当然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必须把渐次提升阅读层次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

整体感知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由于学生自身的人生经验和阅历存在不足,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感悟和理解的偏差。我们不可能苛求学生都能达到高层次的整体感知的境界,但作为教师,应该明白阅读可以区分出层次的道理,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提升整体感知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

阅读教学是最富有情感的教学活动,也是最能实现人文教育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把阅读教学的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充分重视学生自己的个性体验,使学生获得自己的感知和体验,从而产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理解作品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变成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会多姿多彩,兴趣盎然了。同时,教师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中获得新的启发,教学相长,这正是教师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教师的乐趣所在。

让我们从重视学生阅读的第一感觉入手,在整体感知和体验的引导下,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在作品里遨游,尽情地领悟和感受优秀作品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吧。

(董立国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基础部)

猜你喜欢

整体阅读教学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