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2006-07-28陈洪喜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5期
关键词:教材因素情感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力克山大提出来的,对于非智力因素具体内涵的理解上,目前心理学界尚无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参与认知活动,但对认识活动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动机,情感、品质等心理成分。大发明家爱迪生曾以个人的经历说过,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这汗水就是属于非智力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品质。因此,每位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也要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这片沃土。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开掘非智力因素,谈点个人看法。

一、找准激发动机的角度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动机

教学中的启发式,并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给学生提出有一定梯度一定难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学生既熟悉,又不能马上用已有知识去解决,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当感性的输入与现有的认识结构之间存在着差距时,人的兴趣最大。如一位老师在上高一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胡同文化》,评析如何看待“胡同文化去留”时,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当上了北京市市长,在进行旧城改建时,有可能遇到拆不拆那些具有上百年历史四合院的问题,那么,你该如何去处理呀?”这一巧问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听某一天自己可以当上市长了、思维就兴奋了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自然而然地被引发出来了。

(2)利用情感的功能激发动机

不少教师认为,现在课堂上如果想让学生掉眼泪比登天还难,其实这种观点是有偏颇的,尽管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部分学生可能有逆反心理,但他们毕竟是一群活生生的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喜怒哀乐。所以,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我们施教者的一方。“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苏霍姆林斯基语)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一点,我想每位教师都不会轻易忽视。利用情感的作用,无疑需要教师语言的铺陈之美,需要老师以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来驾驭课堂,纵情渲染,从而为学生步入一种情境。如教学《涉江》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其中一个班的学生读起来断断续续,索然无味。我就吸取上节课的教训,在另一个班上课之始就用一种悲壮肃穆的语调,生动详尽介绍屈原一生的不幸遭遇和作为文人的伟大品格。涓涓语流如一曲悲怆的挽歌,把学生一下子带进了那隔膜的时代,这个班学生朗读起来就比先前那个班的学生来得感情充沛,效果较好。因此只要教师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一定能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3)巧用鼓励语,激发动机

语文学科的教学是母语教学,因其模糊性、主观性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像其它学科那样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学习效果,学生有一种“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感觉,容易产生漠视心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一系列鼓励性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先问:“你们感觉语文中最难的是什么?”学生会答“作文”,这时老师就用希望激励学生:“你们信不信,今天我们学了这节课之后,人人会喜欢上作文,你们愿不愿去学这一招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运用“你成功了”“悟性不错”“很优美的一个句子”等等的激励语言。这样往往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现代生活中,要竞争,没有良好学习品质不行,遇到挫折,没有意志力也不行。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明确树立“吃苦”的旗帜,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锤炼其健康人格的需要。要回答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习的品质,我想以下一些做法或许是有益的。

(1)强调提问的多次修改

课堂上,我们提倡学生发问,但往往只满足于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问的有无质量,问得是否恰当,问得是否新颖,我们可能很少对学生作这样的引导。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会经常碰到学生提问一些字音如何读,词语如何解释等自己有能力去解决的细小问题,或者是学生不加思索地问这篇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十分宽泛的问题。其实这些都是学生“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动手的表现,所以作为教师就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提问,既要鼓励去问,又要强调提问的艺术性,要引导学生学习要有不断思考、砥砺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明白:凡事,不可率尔而作,从而培养了学生这种苦思冥想,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2)扩大问题的难度,增大思考容量,形成探究精神

在教材中,我们有时要抓住教材中“亮点”设置问题,使学生咬住一个问题不放,步步深入地探究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不仅仅是释疑解惑者,而应该是一个善于设置思考的障碍者。教学中抓住一个问题,分层思索,量不多,而难度在增大,那么学生思而得之的乐趣就能应运而生。

(3)让教材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学习上的挫折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难免的。伴随着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忧郁等消极思想,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极为不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当适时地结合教材中相关的例子,抑或讲述个人求学经历(广义上的教材)来疏导学生的失败情绪,让其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常言道:“经师易当,人师难做”,我们每位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位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成为一位心灵的塑造者。

以上几个问题,我主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理解语文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其实,非智力因素这几个主要心理成分,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其整体性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假如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能“善假于物”,耕耘好非智力因素这块沃土,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教学的世界定然变得更加美好。

(陈洪喜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材因素情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解石三大因素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