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2006-07-28何正洋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5期
关键词:侍萍周朴园金钱

高中语文的教材思想内容健康,课文的主题深刻而明确。有的渗透着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包含着人文关怀,有的揭示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些范围极广的思想教育内容,错综交叉在一起,没有明确的体系,给进行思想教育增加了难度。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主动利用、有机渗透的原则,把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跨时空的永恒主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高举其旗帜,光大其传统,弘扬其精神。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对学生进行形象化的教育。如:在介绍作者时,有意识介绍他们的爱国事例,揭示他们的伟大人格。杜甫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他的伟大精神和人格,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于国防建设,为我国航天事业和核武器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怎能不激起学生对自己思想行为的思考呢?一位学生说得好:“我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光有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拥有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在讲解具有鲜明爱国主义思想倾向的课文时,教师要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及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学习古诗文,让学生为祖国悠久和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二、积极进行道德品质的陶冶

只要是歌颂和赞美人类高尚而纯洁的伦理道德的作品,不论是中国的、外国的,还是古代的、现代的,对我们都有教育、启迪、感化的作用。当今中学生,有的没有理想,不肯学习,得过且过;有的进校后有一种失落感、自卑感;有的怕苦怕累怕脏,对集体的事漠然视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利用艺术形象对照、感染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讲到战争题材的小说《百合花》、《荷花淀》时,我把重点放在揭示作品的主题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因为有无数的水生和水生嫂们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与侵略者展开英勇战斗;同样,是千千万万个通讯员这样的战士用青春和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今天。他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他们的爱国热忱、乐观精神,他们为正义事业壮烈献身的崇高品质,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主动进行义和利的教育

市场经济的建立,对学生道德的进步有积极的一面,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在学校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主动进行正确对待义和利的教育。在教授《守财奴》时,我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剖析:葛朗台利欲熏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作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爱财——骗财——守财是他一生的写照,从中看出金钱社会对人们灵魂的扭曲。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我问学生:“侍萍把周朴园给她的五千元支票撕了,对这一行为,你如何评价?”有的学生说:“不拿白不拿!”也有的学生说:“侍萍太傻!应乘机多敲他一笔!”我领着学生回顾了侍萍三十年中所受的苦难,说明这些是无法用金钱来一笔勾销的。我再紧扣故事情节,让学生明白,钱不能买到幸福,也不能掩盖周朴园抛弃侍萍的行为,侍萍撕去支票,是对惟利是图的周朴园有力的回击。因此,学生一致认为的丑恶,钱对我们是重要的,但做事不能光钻钱眼,要讲利,更要讲义,要使义、利统一,摆脱金钱的桎梏,自觉地履行道德和义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既避免了抽象无味的道德说教,也使教学内容有了立体感,扩大了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课堂上也有了意外的收获。

(何正洋 贵州省遵义县新舟中学)

猜你喜欢

侍萍周朴园金钱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如何看待《雷雨》周朴园其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分析
《雷雨》(节选)
周朴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