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质疑”的钥匙开启阅读大门

2006-07-11经守红

阅读(中年级) 2006年6期
关键词:爬山虎质疑钥匙

经守红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都是问号。要我说,开启阅读大门也一样要用到“质疑”这把钥匙。质疑就是善疑好问。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发现疑点,敢于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分析、研究来解决它。

就拿读课文来说吧。看到一篇课文,有的同学问:能提什么样的问题?还有的说,我的疑问挺多的,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听我一一道来:

1.对课文题目展开质疑。课文标题一般都是文章中心的提炼或主要内容的缩影,它像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看到一篇新标题,就可以围绕它提一个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往往能够一下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学习《有趣的发现》一文,可以问问自己:是谁发现了什么?这个发现有趣在哪里?把自己阅读的“胃口”吊了起来,读文章时可以一边读书一边自我释疑。这样做,比脑袋空空什么也不想就读课文效果好多了。

2.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质疑。课文里有些语句、字词,看似平常,但往往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抓住它们,能够事半功倍。例如《八只小猫》一文中作者对瓷猫的喜欢,不但出于这些小猫的姿态和神情可爱,“还出于骄傲的爱国心。”作者用“还”字说明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可体会到:作者喜爱小猫还因为这是一群为国争光的小猫。这个“还”字表明作者为国产瓷猫打败日本猫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有些课文初读有矛盾之处,但若前后联系起来,细细推究一番,却会发现是合乎情理的,也正是作者匠心所在。我们所学习的许多课文中都有这样的例子。如《中彩那天》这篇课文,为什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汽车,父亲却神情严肃,还把“我”赶下车,甚至咆哮着要“我”滚开?从矛盾处发问,有助于对全文精彩之笔的领会。

4.从写作手法上质疑。课文是写作最好的范文。因此,每学完一篇文章之后,要善于体会课文在遣词造句、篇章结构方面的写作技巧。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什么偏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做标题呢?问了,想了,便明白作者正是借“爬山虎”来表达自己对叶老的无限怀念之情,课题点明了文章中心。同时,还学到了一种含蓄的、新颖的定题方法。

其实,质疑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从标点质疑,从修辞质疑,从文章的对比之处质疑等等。说到这里,我还想问,有没有同学敢给课本“挑刺”?请看这几个例子:

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有一位学生发现插图有误。课文明明说“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而图却画得天高云淡。瞧,这位同学是多么细心啊!读《在大海中永生》一文,一位同学认为“鲜花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中“拌”字含有搅拌之意,不如换成“伴”字更能体现人们的怀念之情。他更进一步了,质疑出字词的不妥之处,真了不起!后来,作者欣然做了修改。还有,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读《海滨仲夏夜》“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中闪烁起来了”,觉得“启明星”写错了,应是“长庚星”,查阅工具书后证明了自己的判断。他居然发现了课本和作家出现的知识差错,是不是更厉害?所以呀,阅读过程中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又不能迷信和盲从,被书本和权威限制、吓住了。

读课文要质疑,读其他的书籍也一样,要有大胆怀疑的精神。有疑问,才不会做思想的懒汉。假如读书时你一直不断地发问,思维火花噼啪闪耀,就会创造出最佳的读书效果呢。

猜你喜欢

爬山虎质疑钥匙
爬山虎
爬山虎
爬山虎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钥匙和锁
钥匙
爬山虎
钥匙失踪记
钥匙与锁的幽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