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屈的战歌 胜利的旋律

2006-07-06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4期
关键词:子弟兵解放区日寇

范 静

抗战烽烟燃起,一大批诗人怀着满腔热情来到晋察冀解放区,以诗歌为武器,投入到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中,用枪和笔保卫解放区,同日寇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血与火的搏击中,一些诗人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战斗的篇章。任霄、劳森、陈辉、史轮、马驰野……这串闪光的名字中有一位“肩背枪手握笔”的战士诗人陈辉,诗情奔腾昂扬,一首《为祖国而歌》尽情抒发了“一个大手大脚的劳动人民的儿子”对祖国至死不渝的强烈爱恋和“紫黑色的年轻的战士”“我要以血肉、生命来为祖国唱一首无比崇高的赞美词”的心声。这首发自肺腑诗篇也表达了每个中国人在抵御外侮的岁月里最深沉的爱国情怀。

正是缘于对祖国爱的深沉,日寇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才令诗人在愤怒中觉醒。“时代的鼓手”田间,擂响了第一声战鼓《给战斗者》,“战士底坟场/全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的战斗意志,全诗以丰沛的激情和强劲的感召力量,在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最早抒写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起反抗的坚定信念,迸发出时代的最强音,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人民的抗争勇气。晋察冀诗歌领袖田间带动了陈辉、方冰、魏巍、邵子南等一批战斗诗人,使街头诗、传单诗、朗诵诗成为了抗战初期最具时代特色的诗歌形式,起到了巨大的宣传动员作用。邵子南《英雄谣》、魏巍《在煤斗店》、丹辉《孕育新的中国》等诗在民众中广为传诵,使解放区人民深刻认识到“有国才有家,打走日本鬼子,才过安生日子”的道理。魏巍直接写日寇的残暴“今天,我又刺死了一个中国人”激起人民的愤怒;丹辉把“火热的诗句/写给民众/用粗野的声音/呼喊着/前进!”激励人民投入“复仇”的战斗中英勇杀敌,解放区军民在战斗的号角声中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去了。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解放区涌现出了无数的革命英雄。一部部真实反映解放区军民同日寇浴血奋战的叙事诗作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鲁藜在《锻炼》诗中讲述的是一位受伤被俘的青年战士与亲日派殊死斗争最后被抗日地下组织营救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战士宁死不屈的斗争意志和对民族事业的忠诚。丹辉《红羊角》是战斗的号角,日寇突袭山村时,牧羊人吹起“又亮又急”的羊角,发出“尖利的警号”,“敌人疯狂地”向他射击,但他依然“立在岩顶上,猛吹着红色的羊角”。这位坚强勇敢的牧羊人正是千万个抗击侵略的解放区民众中的一个,正是他们筑就了中国抗日最坚固的血肉长城。

在漫天的烽烟中,誓死抵抗的战歌是民族生存的呐喊,是时代的主旋律。但在漫长的抗战中,前进的节奏也有急有缓,战士们有奋勇杀敌的忠肝义胆,也有深情款款的侠骨柔肠。魏巍《蝈蝈,你喊起他们吧!》以浪漫的笔触描绘了一群战士经过一夜的激战,疲乏地入睡后,那甜美的梦境“你可曾看见/在他们的梦里/手榴弹开花是多么美丽”流露出他们纯真细腻的情怀。鲁藜用《夜葬》《红的雪花》《纪念塔》等诗歌饱含激情的回忆并哀悼了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和人民。“冬天,在战斗中/我们誓用雪掩埋一个战死的同志/雪堆成一座坟/血液渲染着它的周围”礼赞了为民族利益而牺牲的抗日英雄,他们将在解放区人民的怀念中永生。

因为解放区人民和子弟兵心连着心,情谊比山高比水深,在艰苦岁月里“老妈妈雪夜送热米汤”(丹辉《夜别插金岭》),姑娘送柿子(丹辉《夜过柿树林》),老百姓缴公粮“给前方送去山里的深情”(丹辉《送粮夜渡》),这一片深情子弟兵怎能忘怀?“大嫂废寝忘食地救护伤员,老奶奶补军衣彻夜不眠,大娘在月下纺棉花,姐妹们连夜做军鞋。”(巍巍回忆)哪一段故事的背后不是藏着人民爱子弟兵的一份心哪,“为着你,我不惜自己的热血流干”是子弟兵用实际行动报答乡亲的决心,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军民鱼水情是军民团结一致,坚决抗日的力量源泉。这样英勇的部队,这样不屈的民族,这样团结的国家,为正义而战怎能不获全胜?

在解放区火热的斗争中,晋察冀诗歌走过的是一条歌唱民族解放同时也实现了自我解放的道路,1942年为界分前后期。前期诗歌以投枪匕首般锋利,擂鼓呐喊般的嘹亮,烈火赤焰般的炽烈,走向战争,走向人民。后期诗歌,从民间形式和群众语言中汲取力量,“让诗和人民在一起”,形成了一场气势恢宏的群众性诗歌运动,汇成了一支波澜壮阔的晋察冀解放区军民团结一致的抗日战歌,和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发出动人心弦的铮铮之音,这胜利的旋律,每个中国人都不该忘记!

(范 静,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子弟兵解放区日寇
聂荣臻首提“子弟兵”一词
不朽的抗联战士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写好行动显真情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林海雪原(一)
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中的人学思想
“子弟兵”称谓的由来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书店及出版事业
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