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香飘飘 病痛夭夭

2006-05-10程南方

祝您健康 2006年5期
关键词:艾条灸艾条艾炷

程南方

艾灸法可温经散寒、扶阳固脱,对寒疝腹痛、泄泻、痛经、寒湿痹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疗效;灸法亦有行气活血、防病保健的功效,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因其简便易行、方便有效,不失为一种家庭治疗保健的良法,您不妨一试。

常用的艾灸法有艾条灸和艾炷灸。

(1)艾条灸:艾条即为包装成柱状的艾绒,可在医药器材店里买到。灸时先将艾条一头点燃,手如持笔状握艾条,以燃头对准穴位或病位施灸,距离以有温热感为度,此称为“温和灸”;也可在施术部位上方作环转运动,称“回旋灸”;还可像鸟雀啄食般上下运动施灸,称“雀啄灸”。

(2)艾炷灸:即使用艾柱施灸的一种方法。把艾条外层包装纸去掉,将其中的艾绒捏成莲子般大小的圆锥形艾炷,以备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治。使用时常在艾炷下垫以盐、姜片、蒜泥等作为介质以增加疗效。一般病症每次施灸3~5壮。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病的自我艾灸法。

腹痛、泄泻:对受寒着凉而致的腹痛、泄泻,宜采用隔盐、隔姜灸神阙之法。准备些许食盐及姜片一枚。姜片的面积要略大于肚脐,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中间以针扎数孔,受术者仰卧于床,暴露腹部,家人将食盐填敷于脐孔,与脐周皮肤平齐为度,再将制好的姜片放于其上。将艾绒捏成底面略小于姜片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将艾炷顶部点燃。随着艾炷的燃烧,热量将穿过姜片,渗透到盐层,直至到达肌肤,温煦脏腑。至艾炷燃尽后,再换一新艾炷重新施灸,共灸3~5壮,每日1次。若姜片干枯皱缩,可在更换艾炷时将其一并更换。此法有温里祛寒、缓解疼痛、扶阳固脱、升提止泻之效。如伴恶心、呕吐者,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中魁穴(中指屈曲,近掌指间关节中点)施以艾条灸,每次10~15分钟。伴厌食、乏力者,可使用艾条灸于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每次10~15分钟。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者可用艾条独灸大椎穴(低头,颈根部突出骨节之下凹陷中是穴)。每次20分钟,每日1次。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法,姜片制作如上,患者俯卧,家人把姜片置于其大椎穴,上放置艾炷,点燃施灸,共3~5壮,每日3次。寒痰咳嗽者可用艾条灸于列缺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间下凹陷是穴)及合谷穴(虎口后方肌肉丰隆处)20分钟,每日1次。哮喘者可用艾条灸于天突穴(胸骨上窝中点)及上气海穴(平卧,两乳头连线中点),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注意在艾灸过程中要防寒保暖,以免因受凉而加重病情。在使用隔蒜灸时应注意灸治时间,以免刺激量过大而引起皮肤发疱。即使发疱也无须惊慌,适当的发疱疗效更好。小疱无须处理,待其自然吸收即可,大疱可将其刺破,外涂甲紫药水。对于病情较重者,不可拘于艾灸一法,应配合药物等治疗手段,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编辑李军)

猜你喜欢

艾条灸艾条艾炷
Chinese Acupuncture
家用简易艾条支架
艾条不要用水熄灭
便携式安全点艾神器
艾条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隔姜灸治腰痛
不同质量艾炷灸温度时间曲线变化的研究
隔物灸量化指标机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