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文阅读题

2006-03-24余艺欣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6年3期
关键词:唢呐声二泉映月内蕴

余艺欣

认真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二胡的吟叹

草原将逝的时候,悠扬醇美的马头琴是永不消失的草原。浑厚而低沉的琴音里,有在原野上奔腾的马队、有套马杆娴熟的挥舞、有伴着呼啸的风飞扬的长调、有悲怆的热泪和欢乐的牧歌。

盛产红高粱和信天游的黄土高坡上,怒吼着秦腔也怒吼着唢呐。高亢嘹亮的唢呐声在农家小院响起,满山满沟全是乡村的气息和情韵。婚嫁是唢呐声欢快流畅淋漓尽致,张扬一院的喜悦;丧葬是唢呐声呜呜咽咽泣诉不绝,淌出四野悲凉。黄土地的情怀,就是一支吹天吹地吹得锃亮可鉴的唢呐。

可二胡呢,二胡找不到自己的故鄉。二胡是漂泊的,漂泊在万里雪飘的苍莽北国,也漂泊在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婉约江南。当松香在如水的月色中浮动的时候,当连绵的秋雨抚打窗棂的时候,当袅袅炊烟在乡野暮色中缭绕的时候,常常与漂泊的二胡不期而遇。倾听来自二胡的音乐,就像倾听某个人孤独地诉说,一顿一挫,渐强渐弱,不紧不慢地絮叨着,一根细弦伴着微弱的颤音,亦起亦落抖得人心痛。

这就是二胡,落寂而哀怨的二胡,林黛玉般的易于感伤的二胡。《二泉映月》如泉水咽漫,濡湿了江南巷子里长长短短的石板路;《病中吟》如泪水渗出,流淌的是说不尽的凄凉。我从没听过明快舒展的二胡曲。如果有,那也是苦楚生出的快乐,铿锵的音调雾一样朦胧,听到尽头,弓弦背后弥漫着彻骨的沧桑。

和《高山流水》一起流传千古的,是钟子期的那具焦尾琴;触动白居易诗情的,是浔阳江边的一柄琵琶。唐诗宋词元曲明剧吟唱至今,其间少有二胡的一声轻叹。内蕴沉郁的二胡,入不了骚人墨客色彩浓重的梦。

二胡的沧桑感注定它属于民间,注定它只是凡夫俗子们悲喜交集的歌,弦上流不出太多的绮丽繁华。喧嚣的闹市中,二胡声总显得微渺和隐约,但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的乡野,二胡声和蛙声莺声一样声声入耳。

和着竹杆叩地的回声,瞎子阿炳的二胡声阴差阳错地飘进了神圣殿堂。随后,各种音乐会上,许多人开始演奏《二泉映月》,在我听来,总是比阿炳的原声差点韵味。也许,只有在无锡的民间艺人,指间才能漾出最为充沛的山水气息,漾出与民间乡里普通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动气息。

漂泊的二胡,民间的二胡,灵性的二胡。岁月无声,人生若梦。物是人非浮于眼前,耳边不息的,该是二胡的吟叹吧。

(选自《西部晨风》)

1、本文主要是写二胡,可开篇却从马头琴和唢呐写起,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二胡是“漂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看来,二胡的音乐总在什么时候响起,它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内蕴沉郁的二胡,入不了骚人墨客色彩浓重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胡是漂泊的,二胡是民间的,可作者为什么又说二胡是“灵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二胡的“吟叹”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唢呐声二泉映月内蕴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唢呐声声颂航天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
外感发热误治转湿热内蕴发热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