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里的物象与意象

2006-02-07杨铁金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06年2期
关键词:凌霄花木棉物象

杨铁金

“物象”与“意象”是分析诗歌时常用的两个词。弄清它们的概念,对理解诗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物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如曹植《七启》:“独驰思乎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物象”一词用于诗文理论,见唐代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称李白:“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物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诗文创作,离不开模写生活里的物象。南宋魏庆之所编《诗人玉屑》卷四云:“摹写景象,巧夺天真,探索幽微,妙与神会,谓之物象。”诗歌中的“物象”,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浸透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它同样离不开想象和情感的注入。

意象指意义的形象,是诗人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融入主观情趣和美学理想的客观物象的映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首次用“意象”一词:“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唐末司空图《诗品》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新奇与意象是紧密相连的。岑参描写西北边塞的诗,极富新奇的夸张,所以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评道:“郊、岛辈月锻旬炼而成者,参谈笑得之,辞语壮浪,意象开阔。”宋代姜夔也提倡作诗要“意中有景”,正是意象的另一说法。意象是诗人构思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读诗、写诗的向导。

以舒婷的《致橡树》为例。自然界里的“凌霄花”、“橡树”、“木棉”等原形,是“物象”,经诗人的理解成为诗歌里“凌霄花”、“橡树”、“木棉”等意象的基础。

作为植物的“凌霄花”,为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是一种枝条节部发生的气根攀缘其它物体向上生长的花卉。“橡树”也叫栎树,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表皮粗糙,多裂。“木棉”也叫攀枝花,落叶大乔木,为了争得阳光,总要比周围其它树种高出一头。花单生,形大,红色。人们又喜称它为“英雄树”。

在诗歌里,诗人分别抓住了它们“攀缘”、“高大粗犷”以及“花红且硕大”等特点,赋予新的内涵,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果我们不了解物象,就很难领会诗歌的意象。正如我们不知“水仙”为何物,又怎知舒婷《水仙》里“借一钵清水/答以碧叶玉芩金盏银托/可怜香魂一脉/不胜刻刀千凿万琢”的真正含义呢?

诗歌以意象取胜。一般地说,“意”是“象”中之意,即包含在“物象”之中的作者的主观情志;“象”并非单纯的客观的物象,而是包含着“意”的“象”,即饱含着作者的主观情志的物象。清代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因此,理解“物象”是感受意象美的基础。物象,要在写物;意象,重在达意。物以象明,意以象传,两者都离不开象。但物象如画桥碧荫,容易绮丽;意象却如悠悠花香,追求蕴藉。物象偏于露,意象侧于藏。露之过甚,变为浅显;藏之过深,反生晦涩。

“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物象有限,意象无穷。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但是,在传统诗歌里,有些事物因为人们经常用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它的一些意象就被固定下来。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并突出它的某些方面的特征,“梅”这一意象就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再如古人用“柳”来写分别,以“月”来表现相思等等。这些都与“物象”的本来特征及人们的文化习惯有关。

有时,我们理解现代诗也要注意这种特定的民族文化习惯。

如戴望舒的《雨巷》中,有个重要的意象——“丁香”。它为什么会成为表现“愁怨”的意象呢?这可以从它的习惯意义上加以解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丁香是愁怨和苦闷情感的象征符号。丁香的特别是雨中紫色的因而显得特别沉郁、凝重、苦涩的千百结的“结”是表现人们情感郁结——愁结、苦结、怨结的天然符号。像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以及李璟的“丁香空接雨中愁”(《浣溪沙》)中的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有些诗歌单纯以一种独立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古代的一些抒情小诗;有的诗歌则用多个意象叠加来表现情感。

如舒婷的《致橡树》用了“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等意象分别表现攀缘依附型、点缀赞美型、单纯奉献型和平等发展型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地位平等、个性独立、相互尊重的理想爱情的歌颂。

还有些诗以多种意象的相互映衬,表现情感。诗歌批评家弗莱说:“诗的意象不是在陈述什么,而是通过互相映衬,暗示或唤起所要表达的情绪。”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里“黑夜”、“黑色的眼睛”的意象相互映衬来表现诗人的人生思考。黑暗要扼杀一个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杀却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

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单独看是很美的意象,表现的是世外桃源的自然和谐宁静,然而,在前面的“枯藤,老树,昏鸦”和后面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意象的映衬下,就被涂上了和这些意象相一致的色彩,成为枯索、破败和荒凉的意象表现,而表达的情感则是寂寥、悲凉和日暮途穷的感受,而非是对世外桃源的欣赏。

总之,物象是诗歌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诗歌靠意象构建了美好的艺术天地,同时,它又成为打开诗歌奥秘的钥匙。

猜你喜欢

凌霄花木棉物象
凌霄花
如何与物象相处
容时哥哥
凌霄和月季
南疆木棉红似火
咏凌霄花二首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最暖的春风
南国丝木棉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