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碎的生命,破碎的存在

2006-01-30马文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11期
关键词:陈村雨淋萨特

鬼子在《悲悯三部曲》序言中写道,“我的小说,大致是这样写成的,就是想像中被砸成无数碎片的一个瓶子,一片一片的捡起,然后依照我想像中的瓶子一片一片的拼接的,等拼接好后在将瓶子高高举起,然后再一次的砸到地上,砸的比上一次更加粉碎”。[1]从中我们看出鬼子是一个用自己的想像写作、并把自己的想像穿透的作家。人类原本的善良、良知被人类的恶劣改变的面目全非,就像是已经被砸碎的瓶子一样在人们的面前呈现的痛苦的表情,而作者用自己的独特阐述把这个已经被改变的世界重新组合,把已经被涂抹的有些乱七八糟的世界重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时的世界是一个更加充满伤害与痛苦,更加让我们悲悯的世界。在鬼子的作品之中有着对人的生存更为深层的理解和阐释。

一、《被雨淋湿的河》的先在世界

“存在先于本质”就 “意味着首先存在着,遇到他自身,涌现在世界上,然后才给自己定性”[2],存在的整体性是先在的,本质是虚无的。人的本质是在人作用于先在的世界时所发生的作用形成自己的本质,而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人的本质就是这样不断的伴随着人对于先在世界的作用的改变发生着改变。“我过去成为的,就是我的本质”是一种“自在”状态,“现在是一种虚无,而将来是向着自为要为自在所欠缺的东西的逃避”。所以,人的本质的确立是在作用于先在世界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在《被雨淋湿的河》中作者就书写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的存在,让我们深深的感动,也深深的感到伤痛。

《被雨淋湿的河》叙述者的角色作者用了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文章的叙述过程仍是全知全能的视角。因为在作品中,“我”更多的是聆听,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影响到第三人称真实的叙述,这样的叙述方式使得文章显现了一个更为真实、原始的存在的先在世界,使得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世界的悲苦和人物的悲欢离合。在《被雨淋湿的河》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先在世界的存在:在这里没有良知,没有信任,没有亲情,只有欺骗,只有伤害,在这样一个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世界里任何的事情都是荒谬的。在《被雨淋湿的河》中父母和子女没有应有的亲情,员工也只知道麻木的工作;好人怯懦的不敢争取自己的权益,老板克扣工人的工资、压榨他们的血汗。这样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真诚和关爱,只有欺骗和伤害。先在的存在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把他重新组合的世界,把他感知的世界一点一点的呈现,而我们感受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的悲悯,被人的同情,对这个世界深层的存在主义的关怀。

二、《被雨淋湿的河》的自由和自欺

萨特把世界分为了自在的世界和自为的世界。因为存在着自在世界,人的行为要受到自在世界的限制,就是事实性的存在,同时,人的自为的存在贬斥带有否定性的把自己作为异己的他物的自我认识。事实性的存在和超越性的存在,在人的行为中就存在着自由选择和自欺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被雨淋湿的河》自欺者的形象。在萨特的理论中,自欺是指“具有‘严肃精神的人的行为,意识迫使这种行为作出某个事物的样子,作出把自己的过去当作一个严格整体而使未来成为这个整体不可避免的延续”[3]。自欺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把自己的事实性作为看待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在的存在”。比如,在文中同晓雷一起在采石厂工作的工友,他们任劳任怨,他们不知反抗。这些人的行为就是一种自欺,他把自在世界所形成的事实性作为了自己生活的基准,没有自我,成了一个物化的存在,而不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的人;同样在自欺的行为中还有另外一种,就是“把自己仅仅成为他人眼中的物,让自己完全成为一个他人的存在”[4]。比如,在服装厂工作的工人,他们工作,他们驯服,他们下跪,他们没有尊严,他们已经成为老板眼中只会工作的机器,而非一个人。同样他们在自己的选择时也是一样,他们没有选择、反抗,在老板的几声吼叫中乖乖的听命,甚至跪地请求。这样的存在仅仅是一种物化的存在,他们成为了他人眼中的物,而非个体的人。在《被雨淋湿的河》中,自欺行为最形象的是陈村,他无力于自己的利益,无力于孩子的工作,无力于孩子的选择,更无力于晓雷的死。在自己工资的问题上,只是在小本子上不停的书写,看着激增的数字,他没有反抗;在面对晓雷的事情上,他只有流泪,只有伤痛的熬着每个晚上,也没有开口问清楚;在晓雷死后,他本应该向教育局长讨回公道,不过因为曾经的1000多块钱的帮助而烧毁了证据。这样的陈村是没有自我的陈村,在他的世界里还墨守着以前的陈规,被别人所害,却没有反抗。鬼子写下的这些自欺的人们让我们重新给世界一个定义,重新给人一个定义。在这样的世界里人有的只是伤害和痛苦。

在关于事实性和超越性的关系中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自由选择,虽然人的行为受到事实性的约束,但是人是有自己选择的自由的。在《被雨淋湿的河》中自由选择的形式是由晓雷来诠释的。他在采石厂其他工友对拖欠工资的事无动于衷的时候,起来反抗,杀死了厂长;他在服装厂每个人都被驯服、下跪的时候,救下了被冤枉的孕妇,并且放弃了老板给出的优厚条件;在父亲的工资问题上,他勇敢的招集了所有的教师讨要工资。而就是这样一个在自己生活中自由选择、真正找到自己的人,却最后因为触及了教育局长的利益而被诬陷,最后失去了生命。晓雷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一个想着生存、找一份工作这样一个小小愿望的孩子却最终失去了生命。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用萨特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理论来理解,就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在萨特的眼中世界的荒谬是绝对的,是人世间痛苦的答案。在《被雨淋湿的河》的世界里存在着无数个荒谬的事实。父子冷若冰霜,朋友漠不关心,亲情荡然无存。因为这个荒谬世界的罪恶,让无数的人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我;因为这个世界荒谬的罪恶,让朋友之间没有亲情,只有伤害和痛苦;因为这个世界荒谬的罪恶,世界的黑白颠倒,没有任何可以遵循的真理、善良,美好的世界就这样在我们面前消失。鬼子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人的丑恶,人的无奈。

《被雨淋湿的河》在文章的最后“早已被细碎的雨水淋的湿滋滋的”[5]干枯的河床上,陈村摔倒的身影是这个荒谬的世界的最伤感的画面。在这样干枯的时节,落在河床上的雨水,落在陈村身上、脸上、嘴角的雨水是不是苦涩的让陈村落泪,让每一个人落泪呢!!这就是鬼子给我们呈现的人类存在的最真实的图景,最苦涩的生存现实。

注释:

[1][5] 鬼子《被雨淋湿的河》.[M].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4

[2] 李钧《存在主义文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3][4] 杜小真《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M].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马文静,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陈村雨淋萨特
未雨绸缪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假如你来陈村
下雨
你自己选择
陈村:那就和自己好好玩一场(6)
陈村:那就和自己好好玩一场(1)
爱情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