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遭遇“癌中之王”,越洋短信遥创生命奇迹

2005-09-13郝俊杰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05年17期
关键词:于敏化疗医生

郝俊杰

2005年4月1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和妇科重症病房里,同时进行着两场拯救行动。患者是一个31岁的妇女和她出生仅50多天的孩子。母子俩一起患上了绝症——胎盘内绒毛膜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八例母婴同为绒癌的病例,而在前七例中,婴儿全部死亡,母亲中也仅有4例存活!

祸不单行,年轻母亲和婴儿同患绝症

今年31岁的于敏和丈夫孙青都是山西临汾市汾阳县人。于敏在一家民办制衣厂打工,孙青在自来水公司上班,两人每月共有不到一千元的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虽然如此,可小两口十分恩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改变窘迫的生活。

2004年6月,于敏有 “喜”了。对于收入很低、负担很重的于敏夫妇来说,养孩子只会给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于敏想到医院打胎。

可是,医生告诉他们,于敏的子宫壁由于人工流产过两次,已经非常薄了,再打胎,她可能终身不育。现在这个孩子,关系到于敏的今后,她一下左右为难起来。

孙青毅然决定留下这个孩子。见妻子不语,他拍着胸脯说:“放心,我一个大男人还养不活个小孩子?你就放心地生吧!”有了丈夫的保证,于敏也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2005年2月21日,于敏在县医院生下一个男孩。孩子是足月顺产,各项体征基本正常,只是体重较一般孩子为轻,面色也不够红润。医生说,可能是于敏母体环境不够健康造成的。于敏夫妇给孩子取名为孙浩康,希望他早日健康、强壮起来。

2005年3月6日下午,正在为女儿照顾月子的于敏的母亲叶菊花突然发现:小外孙的大便竟是黑色的!接下来几天,小浩康又连续出现黑便,而且面色蜡黄,不停啼哭,四肢无力。医生诊断,小浩康排的是血便,可能是肠道出血所致。医生给小浩康开了点止血药,头几天还管用,可没过几天,血便依旧。经过拍片检查,发现小浩康小肠里有一段阴影,极可能是癌变。医生感到不可思议:婴儿才出生十几天就得了癌症!他们建议孙青带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那里有全国最好的儿科大夫,要是耽误了治疗,孩子的命也许就保不住了。孙青的心猛地一沉。

2005年3月12日,孙青东拼西凑,总算筹集了一万多元,带着儿子来到北京儿童医院。此时,小浩康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医生推断小浩康得的是肠道肿瘤(即肠癌),决定做空肠肿物切除手术。手术要从腹部开口实施,医生们不能保证一定治愈,毕竟,这么小的癌症患者他们也是头一次碰到,也不敢完全确诊是肠癌,他们对治好小浩康没有成功把握,让家属三思。孙青心一横,在手术证明单上签了名。

2005年3月17日上午,小浩康的手术在紧张进行着。此前,医生已经对他进行了成功的止血治疗,但他饮食都不正常,必须靠输液维持生命,细小稚嫩的小胳臂上布满了针扎的印痕,看了让人心酸。躺在手术台上,小浩康无助地哭着,孙青悲痛难当。四个小时后,小浩康才被从手术室里推出来。医生对孙青说,手术很成功,可以放心了。孙青和叶菊花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赶紧打电话给家里报喜。

然而,他们的喜悦没持续多久,就接到家里的电话,原来,于敏在手术的当天晚上出现了下体和肺部大出血症状。在此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于敏又接连两次大出血,甚至晕厥,情况一次比一次糟糕。

与此同时,小浩康也出现危险。术后没几天,他又开始排血便,饮食依然没有好转,病情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北京儿童医院的医生马上把他的病理切片送到北京协和医院专家那里做进一步分析。三天后,结果出来了,小浩康被诊断为小肠壁绒癌,同时,他的肺部也有癌变发生!得知这一惊人噩耗的孙青欲哭无泪。他抱着虚弱的儿子,和岳母相互搀扶着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感觉天就要塌下来了。

越洋电话苦劝,真诚医生感动患者共抗癌魔

孙青带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国内治疗绒癌最具权威性的协和医院,接待他的是妇科教授、著名绒癌专家沈铿。多年临床经验告诉他,这极有可能是一对世界罕见的母子同患绒癌的患者。他马上向孙青询问孩子母亲和孩子的病情,让孙青迅速给小浩康办理住院手续,同时建议让山西医院把于敏的病理切片寄到北京来做进一步诊断。

一周后,于敏的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出来了,她果然得了子宫绒癌,而且已到晚期!捧着检验结果,孙青不住念着妻子的名字,感到自己一家人的命实在是太苦了。他强忍泪水向老人隐瞒了妻子和儿子的病情,尽量安慰老人。自己却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了一场。

过了几天,于敏由弟弟陪着也来北京了。她翻开儿子的衣服,看到他肚子上长达8厘米的手术刀口,心疼地痛哭不止。她发现儿子比离开山西时更弱了,想给他喂口母奶,可刚撩起衣襟,想起医生叮嘱她,此时她的身体状况不宜给孩子喂奶,只好忍痛放下衣服。

此时,孙青带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早已从医院离开,和岳母带着小浩康找了个20元钱一晚上的旅馆安身。小浩康由于失去医生的照顾,又吃不进牛奶,老是不停哭闹,让孙青无比难受。

孙青得知,协和医院在此前还从未接治过不到两个月大的癌症婴儿,最小的患者也有十个月大,他们对小浩康没有治愈的把握。另外,母子同时治疗需要十万元的费用,这对于孙青夫妻来说不啻天文数字。他们已经为小浩康和于敏的病花了近两万元,用光了多年积蓄,还找亲朋好友借了一万多元,想到小浩康治愈的渺茫,想到一家人今后的生活,孙青夫妇异常憋闷,拿着诊断书两眼发呆。

晚上,看着儿子病弱的模样,孙青忍不住抽泣起来:“儿啊,爸爸实在不能保你了。你妈还有救,她毕竟是个大人,身体壮。可你呢,你太弱小了,连医学教授都说没把握,你要爹怎么办呢?都怪爹没本事,没钱救你啊!”他正在伤心时,协和医院的大夫给他打来电话,大夫说,经过专家会诊,他们决定为小浩康实施化疗。大夫让孙青夫妇不要过于担心治疗效果,所有医生会竭尽全力让小浩康母子平安。要相信医生,相信医学。可孙青还是下不了决心。

一直过了三天,孙青夫妻也没到医院来。这可把协和医院儿科和妇科医生们急坏了,病人晚来一天,治愈的希望就少一分!绒癌是一种病变速度十分快的癌症,素有“癌症之王”之称。如不及时就医,后果不堪设想。儿科医生们反复打电话甚至亲自去劝说,可孙青夫妇迟迟下不了决心。

2005年4月7日,沈铿此时正在希腊出席重要学术会议,时间非常紧张。听说这一情况,他恨不得马上飞回北京,把病人拽到医院,可惜时间来不及啊。考虑到情况的紧急,沈教授不顾旅途疲劳,特意向大会请了半天假,给孙青打了电话。电话中,他一再地向孙青保证,协和医院会尽全力拯救母子俩,为了给孙青信心,他还举了很多经他治好的患者例子。孙青感动极了。

两小时过去了,孙青还没做出最后决定。沈教授不死心,又换了块电池打过来。孙青终于被感动了,向沈教授保证一定会带妻儿住院。

2005年4月8日,于敏和小浩康住进了病房。医生们准备为这对母子实施化学疗法,这是目前协和医院一套非常成熟的专门针对绒癌的疗法。由于婴儿化疗剂量极难控制,而沈教授要求治疗方案由全体主治医生会诊后定出。考虑到越洋电话的昂贵,大家决定用手机短信互相发送意见和建议。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手机短信会议”开始了。

办公室里,只听一阵按键的声音,几位妇科和儿科的医生分别把手头的医学报告和化验单上的数据通过手机短信发到万里之外的沈铿教授手上。不一会儿,沈教授回复了,是一大堆质疑和推断,并让大家继续发数据,他好继续推断。这样一条一条,终于把手上的数据发完,这时大家手指早已麻木失去了知觉!

为了保险起见,需要弄清癌症发病的根源所在。沈教授建议对患者的胎盘做切片检验。可胎盘一般是生完孩子就处理掉了,谁还保留啊?医生们试探地问孙青,结果,没想到孙青老家有个风俗,孩子生下后会将胎盘风干保存。医生们听后大为振奋。

一周后,胎盘由孙青的弟弟送来了。病理科的郭丽娜教授亲自做切片化验。经过仔细检查,她终于发现一块癌变病灶,并在半天内做出了切片化验,结果证明,于敏母子的绒癌为胎盘内绒癌,这是国内惟一的原发于胎盘的母子共患绒癌病例。

白衣天使齐心合力,给世界一个奇迹

2005年4月14日,于敏母子的化疗第一疗程同时进行。化疗前,于敏说什么也不肯上病床,说要看着儿子先输液,儿子治完自己再治。可医生考虑到于敏此时身体也极度虚弱,她患病后还出现了类似产后抑郁的症状,所以不同意她去看儿子。孙青极力劝说妻子回到了病房,亲自看着她插上了针管,这才急急忙忙跑回儿科病房,小浩康的生命考验终于来临了。沈铿、何艳燕、魏珉三教授和主治医生李正红与其他医生给小浩康制定了化疗方案。

此时,小浩康体重只有七斤多,比正常同龄孩子轻了三四斤。由于刚刚做过肠切除手术,腹部的疤还未长好,并有溃烂。因为母亲患癌症,他已有近一个月没吃母奶了,牛奶又吃不进去,小家伙骨瘦如柴。婴儿的血管本就纤细,小浩康又那么瘦,找他的血管就难上加难。由于疼痛和不舒服,他哭闹着。每一声啼哭,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让人揪心。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第一次化疗终于结束了。主治医生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发现自己浑身都湿透了,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小浩康早已不哭了,带着泪水睡着了。看着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医生和护士们都欣慰地笑了。

过了一会儿,于敏挣扎着由弟弟搀扶着来到了婴儿重症监护室。透过玻璃,她看到熟睡的儿子,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在场的人都为她坚强的母爱悄悄落下泪水。

第一次化疗后,要有一段观察期,才能确定下一次的化疗时间、药品种类和剂量,为了小浩康不出危险,医生们每天为他检查身体各部位,为他验血、验尿。由于化疗后癌细胞要从尿道排出,而尿液须为碱性,否则癌细胞会沉积肾脏,造成肾脏损害甚至功能衰竭。因此,必须要用PH试纸测小浩康尿样的酸碱度。

化疗结果出来了,小浩康肝功能正常,白细胞没有明显减少,转氨酶增多,这说明化疗起作用了,而且剂量正好,没有对他的肝脏和血细胞等造成损害。大家非常高兴,准备尽快实施第二次化疗。

谁知,就在第三天,小浩康出现厌食、躁动和反应迟钝等症状。医生感到不妙,医生把他从头到脚检查了好几遍,最后发现他的口腔出现少许溃疡,腹部的伤口发生缝线反应,长出了肉芽。医生不由暗暗埋怨自己检查不够仔细,任何一个微小的伤口或者溃疡,对小浩康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他的抵抗力不及正常婴儿的十分之一,生命是非常脆弱的,需要万分小心呵护。从这天开始,医生们天天为他擦洗伤口,检查口腔和腹股沟、肛门等,一有异样马上进行紧急处理。

在另一间病房,于敏的治疗无声无息地进行着。第一次化疗的效果很理想,沈教授等医生确定的药物和剂量都很准确到位。她本想多来看看儿子,可由于化疗反应太大,加上癌症晚期病人身体过于虚弱,医生和家人都不让她行动。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医院特意为小浩康开辟了独立的监护室。父亲孙青还比较懂规矩,看婴儿时都戴着口罩,可外婆叶菊花经常忘记医生的嘱咐,不但忘了戴口罩,还经常把山西赶来的亲戚往病房里带,这可吓坏了儿科的大夫。大家对她耐心讲解,让她记住卫生常识和看护小浩康的注意事项,老人吃力地背诵着,不住地念叨,终于学会了按医生嘱咐行事。有一次孩子舅舅来看外甥,忘记戴口罩,被她责骂了好几次。

第一疗程后,还有十几天等待第二次化疗的过程。为了省钱,于敏在不化疗时搬出了病房,住进了简陋的小旅馆。医生怕她受到感染,对她千叮万嘱,给她开好各种护理药物。同时,医生们考虑到于敏家庭的贫困,尽量想办法为他们省钱,能用国产药的地方就不用进口药。

在妻子和儿子接受治疗的时间,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孙青是最劳累的一个人。他每天要不停地往返于儿科和妇科病房,爬上爬下,为妻子买饭喂饭、领药,为儿子喂奶、擦洗身体、做按摩。妻子时常向他询问儿子的病情,问得颇为详细,诸如白细胞是多少,转氨酶是多少,吃奶量又是多少等,孙青往往一天要跑上好几遍,才能满足妻子的质询。从孩子和妻子患病以来,肩负重担的孙青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饮食也不规律,为了省钱买药他经常喝开水就馒头,原来130多斤的他瘦到仅100斤。而他尽量给妻子买营养丰富的饭菜吃。

就这样,经过近一个月的化疗和医生精心的护理,小浩康的各项体征都恢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体重也由刚住院的7斤多长到10斤,喝奶量由一次70多毫升涨到100多毫升,睡眠时间也大大延长了。CT结果显示,他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完全消除,血检等多项指标呈阴性,这标志着他的癌症已经基本治愈了。看着一天天面色红润、健康起来的儿子,孙青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与此同时,母亲于敏的检查结果也出现了令人惊喜的转变。经所有专家会诊,她的病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只要经过一段巩固治疗就可完全康复。母子俩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不能不让人为之惊叹。

如今,于敏夫妇商量等母子出院后一起去天安门逛逛,给首都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虽然他们因为治疗癌症已经欠下数万元外债,但是,经过这次浴火重生,他们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美丽。

猜你喜欢

于敏化疗医生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于敏与邓稼先的生死之交
“国产的土专家一号”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回答问题有“三不”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于敏的“暗语”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