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精英比一比

2005-04-29李雪莉

人民周刊 2005年11期
关键词:念书精英新加坡

李雪莉

中国:打造国际化校园

中国大陆这代年轻学子,每天都在感受全球化潮流带来的巨大变化与竞争。机会等待他们,也考验他们。

中国大陆学生比较务实、目标明确,善于把握每个机会,而国际化的速度与国际视野,拉近了中国学生与亚洲其他年轻竞争者的距离。

在北大校园草坪上,随处可见碧发、黑发、红发学生围成一圈,朗朗笑声里,中英、中法等多种语言交换正在进行着。

校园的国际化,促成跨国的“互惠”交流,而且渐渐掀起“蝴蝶效应”。去年北大外国留学生超过4000人,清华则超过1000人。国际视野像猛力振翅的蝴蝶,带来无限冒险、创新与文化的撞击力量。视野决定了这一辈中国大陆精英的格局。

新加坡:走出舒适圈

与亚洲许多国家相较,国民所得超过2.5万美元、生活品质居世界第四的新加坡,一直是个过于舒服的地方。但现在,这个花园城市开始不安。无论是刚成年、出自培养未来领袖的莱佛士高校精英,或20岁出头、即将进入业界的大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常讲一句话——“Out of comfort zone(走出舒适圈)”。

他们说,生命太短暂,未来变化太快,新加坡生活条件太好、太舒服,应该要离开舒适的地方,把自己丢向国际,挑战自我。

以往被讥为念书机器、“怕输”的新加坡大学生,已开始展现新的面貌。创业风潮正在年轻一代兴起。很多人的梦想,是创造属于新加坡的全球品牌。

“韩国有三星,日本有索尼,中国甚至有海尔,但新加坡却没有代表自己的品牌。”28岁的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生沈利生热切地说,他希望打造出新加坡的软件品牌,在国际市场争一口气。

新加坡大学生对成功的看法也很务实。南大大众传播系学生王思莹今年毕业,已有自己的品牌“Sassy G”。她随身的化妆包、笔袋都是自己设计,毕业后有更多时间经营品牌,但她要先进企业工作历练。“我的工作经验不够,”她坦白地说,“这样说服不了人,一定要先磨练。”

新加坡已不满足于接轨国际,而是要求与国际同步。新加坡大学,“国际化”已内化于无形。新大会计系学生林可芯,一天平均与六七个不同国家的人上课、开会、做报告,英语、中文与马来语交替使用,早就习惯成自然。

不过,无论是打造世界品牌、念书或出国工作,他们心里都惦念着新加坡。在他们眼中,走出国门不是脑力外流,而是替新加坡打天下,“我们要走出去,替新加坡把工作机会带回来。”

韩国:饥饿的精神赢得全世界

总是自称“白衣民族”的韩国人,世人对他们的印象已经是2002年世足赛中,一身红的“红魔鬼”,气势如虹。韩国学生,已经被许多中国学生指明是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韩国人其实并不特别聪明,”汉城大学电机系的一名尖子生说,“但我们像疯了一样努力,所以速度领先。”这名学生在当兵两年内,一周只睡3天,读完超过200本像是彼得·杜拉克这些大师级的著作。

“我们班上,大概有80%的同学想创业。”KAIST电机系四年级的鲁昌炫一一细数几位刚毕业的学长,有的已经创业成功,“现在开着保时捷在斯坦福念书。”

除了出国念书,韩国的大学生也积极参与这个世界。亚洲更是他们关注的焦点。KAIST的鲁昌炫,专门旅行“崛起的亚洲”,前不久他只花了1200美元,在东南亚旅行了40天,睡了好几天车站。现在他正与学校合作,筹办一个协助外籍教授和学生在韩国生活的组织。

韩国的年轻精英能否再创“汉江奇迹”与“三星奇迹”?在父辈的护航与自身的努力下,似乎指日可待。

香港:北望内地找机会

香港的年轻精英一致“北望”内地这个更大的舞台。他们充满自信,但同时也没有太大的野心。他们最大的期望,是把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扮演好,获得肯定。

在科技大学双修数学与物理的叶智皓,高中只读了一年就申请上大学,是香港所谓的“尖子”学生,3年内修完双主修,最近刚收到耶鲁大学数学博士班入学许可。除了是数学和物理天才,叶智皓还弹得一手好琴,已经达到钢琴演奏二级的水准,小提琴演奏也达到第四级的程度,他未来的愿望是当一位教授。问叶智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家庭、名誉、爱情。”他毫不考虑就脱口而出。

面对来势汹汹、未来可能直接竞争的内地学生,香港学生信心十足。

香港大学教育的一个改革方向,是强调通识教育,这成为各大学的必修课程。

香港原本的大学体制属3年制精英教育,强调知识的深度,造就了全世界对香港在法律、会计、金融等专业领域杰出的印象。事实上,以专业著称的香港学生,在大环境快速变化下,也感觉到“只懂专业”的危机。

香港的大学生对通识课程反应很热烈。清晨5点就有学生起个大早,排队选课。香港排名第一的中文大学企管硕士课程,也全面改制。“我们希望学生从专业出发,但是懂得更多方面的思考。”中大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赖绍琼说。

视野更宽、看得更远的香港年轻精英,竞争力也将更进一步。

日本:向大学开刀重振国力

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大学有些机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学必须进行改革。

现在日本最大的话题是自从十几年前实施“优多利”教育之后,日本学生素质降低的问题。所谓“优多利”(日语发音,闲适、优裕的意思)教育,是不再如十几、二十年前强调填鸭教育、升学竞争,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日本社会就犹如钟摆一样,摆荡到右边,发现有问题,现在又想摆回到左边。自从日本实施“优多利”教育之后,日本大学生的素质变差。因此,日本现在又开始讨论要修正“优多利”教育,回到过去,让发育中的青少年,能够在高压之下念书。

目前,日本除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庆应大学这些顶尖的大学仍然能够吸引到足够的好学生之外,其他二三流大学,由于日本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少子化之故,几乎招不到足够的大学生。

经济走了10年的谷底、教育的方针还在左右摆荡微调,日本社会似乎很难再唤回20年前日本第一的雄风。

(吴建雄摘自《海外星云》)

猜你喜欢

念书精英新加坡
它们都是“精英”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理 想
理想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