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麦当劳学艺

2004-12-10

成功营销 2004年12期
关键词:麦当劳经理经营

孙 涤

笔者曾在麦当劳学艺(北京的长安分店),我戏称它是一门博士后管理课程。1996年我趁作为美国富布莱特奖金资助的学者到国内研究之机,向麦当劳总部提出要考察其在中国的作业和规划发展,得到了它的支持。

选择麦当劳补课的六个原因

我之所以选择去麦当劳来补课,有几重原因。

首先,麦当劳是个公认的成功企业,它已经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一块招牌。1982年初我到美国时,麦当劳不过是诸多速食连锁企业中之一家,略领先于汉堡王公司,两者的分店家数相差不远。今天麦当劳的31000家店几乎是汉堡王的一倍。对于特许经营费用,麦当劳也收得够狠:4%的销售额。麦当劳更高的一招,是它的地产经营。它在整体布局之下,选定地点,置地盖屋,装潢成店,再出租给投资经营的加盟者,一般租金为销售毛额的10%。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麦当劳是全美国最大的地主和地产公司。

第二,麦当劳的营销策略颇有吸引人的突出表现。不仅美国的儿童认定麦当劳,连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到美国不出一年,也嚷着要吃麦当劳,将华夏烹调艺术弃之不顾。这和麦当劳在赢得将来的顾客,即在怎样吸引儿童上狠下工夫是分不开的。在致力于扭曲儿童的口味,使之成为忠实顾客这一点上,麦当劳的确相当高妙。办生日庆祝会,搞游乐场地,树立麦当劳独特的形象,都非常成功。

第三,麦当劳注重“点点滴滴”的管理,非常值得中国的企业借鉴。它对人员的培训、品质的控制、顾客的满意程度、供销的管理、细节制度的执行等无不非常在意。从基层干起,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这正是我这样“过度”接受理论训练,每每“大处落墨”的学人们的缺门。依我猜想,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恰恰应该在这些为教科书所偏忽的环节中去寻找。

第四,麦当劳是个“无科技”的服务性企业,既没有专利保护,也不需巨额投资,其优势完全靠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贯彻该制度。麦当劳的经验,人人可得而学之,得而用之。而且它们特别适用于中国的现状。

第五,麦当劳作为最成功的环球公司(在近一百个国家里经营),有着极灵活的发展战略。在美国它定位在低经营成本的速食店,以便捷、清洁和廉价为特征。在郊外设店,以特许连锁经营的形式让别的投资者出资经营和承担风险。至今为止,在全部麦当劳31000家店中的约85%仍由各个投资者为店东,这种特许加盟经营的战略也适用于欧陆。然而到了日本,它就找日本的战略伙伴(福田公司)共同开发,直接拥有和经营大多数的店铺。

第六,麦当劳有着引人注目的中国战略。它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则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北京王府井店开张于1992年春天。McOp Co.在港组成麦当劳中国发展公司(MCDC),统筹协调麦当劳在大陆的一切业务。麦当劳开拓大陆市场是有深谋远虑的长期规划的,它非常注重经营的本地化。这从两点即可反映出;干部和人员的本地化和原料及易耗品的本地化。当时在北京的店里面,骨干人员只有两名从海外派来:一个从台湾,另一个由香港调迁来京,其余都是从本地招募、培训和提拔的;麦当劳在北京所用的原料,从牛肉、土豆条、面包,到洗涤剂、餐巾纸,都在国内大规模生产,足以支持今后的迅速扩张。

基层培训的独到之处

麦当劳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的地产开发战略、广告战略、供货采购体系、进入不同类别的市场的策略,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本文想要介绍的是它的基层人员培训,这是我苦干了五天的切近体验,实在不是一介学子闭门书斋收集信息所可观察得到的。

1996年5月6日至10日,我在北京麦当劳的长安分店“插队”。这五天可以说是扎扎实实的苦干,其中有两天还干到深夜,加上我自愿加班阅读它的管理培训资料,总计超过55个小时。麦当劳员工培训的细致实用是不折不扣。我到麦当劳学艺,就是冲着它去的。

麦当劳分布在百来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0余家分店所出售的速食和提供的服务,完全按同一标准。这些标准巨细无遗地在麦当劳的《操作规程》中列明。《操作规程》是麦当劳的经营“圣经”,1958年由创始人克劳格订立,现在已是第数十版了,有近千页之厚。其中人员培训部分是规程的核心。

麦当劳的员工分两类,见习经理以上是官,其余为兵。麦当劳的兵的制服是红条子短衫,而官的制服则为浅蓝色。官分为见习经理、第二副经理、第一副经理和餐厅经理;兵则有见习生、员工、训练员和员工组长等四阶。麦当劳的雇员流动性极大,在美国约为125%。人员进出频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员工多半是高中生,靠打临时工来俭学,按小时计酬,因此很少是全职的。人员流动在中国的比例要低些。官拿的则是月薪,所以比较稳定。

通常麦当劳一家分店约有7名官,不过在北京各店平均约为10位。原因之一是为了加强管理,稳定经营。二则为了加速培训经理以支持新店的开张。故而经理人员的提升也比在美国的快一些。

经理人员的训练有严格的规程和考核制度。见习经理必须学完管理发展课程Ι(或称MDPI),在7至15周内学基础操作课程,加上2至4星期的实际操作。考核通过后可升为二副,这时又需学习MDPII的五个模块教程,耗时8至14个月左右。完成基础管理课程和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和考评,再加上1至2个月的实际操作,并开始负责餐厅的各项职能工作。升为一副后,则要学习MDPIII。主要内容包括到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麦当劳世界总部的“汉堡包大学”去上两个星期的加强课程,国内的一副有时还要在香港停留学习一周。然后是3至6个月的实际管理,挑起管理的担子。有潜力者可再被擢升为餐厅经理,这时得学习第四阶段的管理发展课程,即MDPIV,需要9至13个月,并主持店务。餐厅经理之上还有相当于中层经理的运营经理,负责3至6家餐厅的业务,那时还需要再赴美国受训。

餐厅经理在我到达之前已经把五天的课程安排得一清二楚。简介店里的作业之后,立即实地训练。我经历了各个环节,包括厨房调理、炸鱼、烘包、炸薯条、煎肉饼、送货、仓库进出、站柜台、大堂服务、办儿童生日会等全套作业。一般完成全过程得10天,对我则压缩成5天。各项工作都已经充分标准化,易懂易会,平均两小时便完成一项。

麦当劳强调“3C”工作态度,即沟通、协调、合作。3C在工作中表现无遗。小小的厨房挤着多名员工及各种设备,但共同作业井然有序,如在风浪中行舟,员工配合非常默契。员工组长从柜台接了订单,立即发出指令。比如叫“巨无霸6份”,于是作业随即展开,——传递到下游环节。听到者必应之以“收到了,谢谢”就像海船上“左满舵”、“满舵左”之类的应答。我对出声喊叫最不习惯,还曾挨过批评。但这个“知识分子”的“架子”很快就消融在热烈的工作气氛之中。

麦当劳员工培训的特色是简单明了,还辅之以一些有效的工具,比如每项工作的细节全部录制成录像带,并译成中文。我学一项操作必先看像带,短短20分钟,就有了概念。店里的像带由于反复使用,影像有些模糊,可见已培训了千百个生手。培训的结果是麦当劳引以为自豪的QSC-V,Q表示品质,S表示服务,C则代表清洁,简称QSC。因为麦当劳坚信切实做到了前三项,第四项V,即价值或盈利,自是水到渠成的。

经过五天的强化培训,我的感觉是,麦当劳的活都很简单,别说一般员工的基本操作,就是店经理的工作,全是一个初中毕业生所能学会、学精的。一个企业的成功,本不在于高科技,只要能使员工形成共识,切实做到就成,这就是所谓的”麦当劳文化”。

猜你喜欢

麦当劳经理经营
雷人画语
捎你一程
捎你一程
麦当劳也玩VR
麦当劳里
麦当劳中国终结单一供货模式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千万别找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