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在否——“中华画龙第一人”龙黔石先生侧记

2004-11-30李月山

中国民族 2004年11期
关键词:中华

李月山

龙黔石,苗族,1952年出生于贵州省江口县。师承中央美术学院王森然教授和著名书画家卓然、肖劳、柳倩。现为北京华夏神龙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龙黔石先生姓龙、属龙、画龙、刻龙、书法龙、研究龙,一生追求于龙,一生献身于龙,灵魂与龙共舞三十年,与龙脉相通,血肉相连,为弘扬龙的精神,传播龙的文化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书法家沈鹏称他为“五龙先生”。有“中华画龙第一人”之称。

世界各地的图腾崇拜大都确有其物。然中国则不同,中国人崇拜虚幻之物,曰:龙。龙文化延亘华夏历史数千年,至今随处可见。这是中华民族内心世界的一次大卸载。把内心的东西搬出来,全部放在龙身上,迷惑的清楚的、可及的不可及的,向往的借助的,甚而此岸的和彼岸的,都以龙的各种形态表述。这是中国人思维世界的独特之处。

这点议论是笔者阅读画家龙黔石先生的作品觉悟的,可能言不及意。

正题:龙黔石先生姓龙、属龙、画龙、刻龙、书法龙;一生追求于龙,献身于龙,著名书法家沈鹏称他为“五龙先生”;有“中华画龙第一人”之称。这是后话。

龙先生生于贵州江口县桃映镇,苗族。两岁丧母,家道贫寒,六岁放牛,十岁下田。1972年应征入伍,在北京基建工程兵服役。遂对书、画、印兴趣大增。可想而知,服役期间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写生是如何艰辛。

他常去美术馆、文化厅、画店观摩研究篆刻、绘画艺术,可用工具无非是肥皂、萝卜之类。这比小时候在地上、墙上、肚皮上乱画稍显奢侈。一本《正草隶篆》字典随身携带,翻烂了算事。不解的是,为何走上一条不挣钱、难出名、只画龙、书龙、琢龙、研究龙、传播龙文化的不归路。他的好学精神打动了许多著名书画大家,篆刻名家熊伯齐先生视其好学上进,为他取艺名“黔石”(原名龙兴忠),意为黔山之石,还手书“勉疾”两字条幅,并刻了一枚“艰苦一辈子”的印章鼓励之。

终于,1987年12月,龙先生的篆刻集《龙琢龙》正式出版。

此书特别之处是,一般行世的篆刻书籍多为人名印谱,警句格言。而《龙琢龙》则一方一个故事,趣味、史料、篆艺无一不精。难怪此书在王府井新华书店很快被抢购一空。于是,王任重、臧克家、王光美、肖劳、范曾、草明等名家也收藏他的印章,在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也逐渐流出了他的印痕。前辈们期许如约而至,名家梁燕愚先生写下了“黔山之石可琢大器“之句。

阅读《龙琢龙》印谱,透过朴拙从容、新颖奔逸、浩然与正气的笔触,我看到深远处他风雪兼程或日夜兼程的动画,汗水涔涔或徘徊踯蹰,心切乎,意切乎的叙说,你直接认识到龙的故乡以龙为主题的山、川、岭、涧、溪、洞、峡、谷,与寺、庙、桥、廊、塔、亭、柱、壁、碑,凡是无限大的无限小的意指,不可说,可不说。讲不清、讲得清的事理,一概推到龙的身上,以其处之地位、形态,包容纳蓄。故百用千用万用并不为过,只会越看越有味道。

掩卷片刻,倏忽间几种感受涌上心头:龙的国度处处可见龙的痕迹,只要看到龙,如同拨动了心底的弦,便有一份踏实,一丝悠扬、一束希望,一股自豪。

为了此书的资料翔实,龙先生的确吃尽了苦头。在刻“恐龙”时为了注解文字精确,五进自然博物馆,三天刻掉一公斤石头,一个月刻下的石粉足有一公斤。进行到“龙马精神”这方印章,由于用力太大,石头断裂,刻刀竟切下自己一段无名指。

经历了四年时间,篆刻了上千方印章,终于删选成册。书中一百条篆刻龙和龙的故事,是他关于龙的絮语。

龙在中华大地上是何时出现的?龙先生潜心研究,撰写了五十万字的专著《中华龙的演变》。此书极大地丰富了龙的知识,也渗透着对龙的理解。

1999年7月,龙先生创作了一幅水墨画《中华第一龙》。

画面根据1987年“颛顼遗都”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发现的以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它是目前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的年代较早、造型最大、最完整、最形象的龙的图案,距今六千多年历史,史学界称之为“中华第一龙”。

龙先生用三分之二的画幅正面表现龙虎图案。笔者认为表露了他兴奋、自豪的心态。但上半部占三分之一画幅的是一弯澄黄的月亮,下弦月,几丝暗云飞流其上,大而清晰。此时,我明白了龙先生以“中华第一龙”的画题,只是个他自己都不能肯定的答案。下弦月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第一吗”?其用意另在别处。

果然,后来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了一些陶器。其中一件龙须陶器,其主题纹饰为蛇体龙纹图案;龙身上的网格纹、条纹和错点纹,显示龙遍身有鳞,生动地体现龙正游动于密云流水之中。经考证,它距今已有七到八千年历史。因此有专家又认为此龙为龙的起源时代。

不过,新近又在查海古遗址中,出土了八千年前的龙纹陶片,不知可否称为“天下第一龙”。可以推测,肯定还会发现更早的龙。无论三星他拉龙,兴隆洼龙,查海遗址龙,大概都不是真正的“第一龙”。

读龙先生的“中华第一龙”画构,他有意消解“第一”的定论,源于他对中华龙的起源是多元文化相生相变的考察,随着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龙的形象一直在不断演化,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可以考证的是,龙先生用画笔展示的1878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图案以正龙为主,衬以云彩水浪,民间称“龙头票”,也是世界上第一套龙票;又,秦始皇统一六国,命李斯用小篆制印,用和氏壁镌刻印章,钮上五龙盘旋,显示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人称“中国帝王第一龙印”。再,龙先生再现了中国第一面国旗,是清光绪二十六年李鸿章奏请制作的“金龙旗”,也是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龙先生用画笔向中国历史的横向探究,体现了他的使命感。他画“苗龙”,据传,苗人出于伏羲、女娲。他真实再现了苗龙的形态,可以说是中华古龙的活化石。它们与目前人们能确认的中华古龙早期纹样,在生理特征、造型上极为一致。苗龙不仅表明了中华龙文化丰富多彩,也勾勒出中华龙在各民族中演变的轨迹。

我国各民族艺术中的龙,从古跃今。如:新疆民丰汉墓龙须蜡染;南诏献唐骠乐《龙首独琴》;契丹龙饰辽瓷;西夏团龙藻井;傣族南宋塔龙;壮族大明归龙塔;布依族清季嵌龙遇仙桥;纳西族龙头胡琴;瑶族龙凤舞;苗族龙舟节;侗族耍龙灯;蒙古族飞龙舞;裕固族龙凤寄命锁;维吾尔族飞龙瑞兽博古毯;水族龙凤石雕;京族雕龙游艇;土家族龙纹凿花;藏族千姿百态的龙饰工艺。绘有龙纹的衣着,更是众多少数民族多彩服饰的主要图案。这种历史造成的各民族认同的龙文化现象,龙先生的研究深入其髓,用书、画、刻淋漓展现。阅读其作品,可以和各民族同胞一同享受审美之乐,和一种各民族共生共荣的沧桑感怀。

孔子见过老子,三天不讲话。弟子向孔子询问,孔子答:我现在在老聃那里见到了龙!

龙先生的画作《老子精神本似龙》,画面上老子端坐,背后太极图上一对龙舞。据悉,老子是楚人,楚人的祖先是“人面龙身”的烛龙。老子的绝代奇书《道德经》是老子思想体系中最高的哲学范畴,以太极图展现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不难看出,太极图在图形中用一根相辅相成的S线把画面分成阴阳交互的两部分,阴与阳,黑与白,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形成一个浑圆的整体。龙是阳气汇集的象征,这两极围绕一个中心旋转不息,正是宇宙本质的缩影。如果把太极阴阳线与中国早期的龙形相对照,完全印证是两条原始龙型。

老子的精神影响巨大。中华民族哲学史上的一些基本观念,如“道”、“德”、“有”、“无”等均由老子提出。

此时,龙先生将中国人的基本哲学观念与龙的表达直接放在一起,他感到已经接近了什么。到此处,你可以推而广之,天文、历法、生肖、纪年,哪一方面离得开龙的精神?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龙先生又用一幅《八卦与龙之谜》进一步展示中国传统方法论中以龙喻天的感性象征表达。《周易》第一卦是乾,象征天。天生万物,故乾卦各爻取“龙”为象。龙无所不能,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典型性。以龙在各阶段的变化示意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至今仍是放之四海的真理。

龙先生的龙出没于各类典籍、传闻、民间故事,龙的身份变化多端,性情亦有不同,略显地方性。

当我们仰视各民族之中华龙的时候,她以和善与勇猛、睿智与包容、吉祥与乐观的意向始终延续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始终是56个民族团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图腾。

《中华龙韵》,一幅以长城喻龙、大气磅礴的佳作,充满画面的逶迤长城和不屈不挠的龙身狂舞嵌合一体,秀美绝伦,惊天动地,使阅读者胸臆间刻然升腾起留存在记忆深处的悲壮,我是龙,你是龙,我们是龙……

2001年9月,我国准备发射神舟三号宇宙飞船,选定龙画作为吉祥物放入舱内。航天部有关人员立即在全国寻找画龙的大手笔。经初选了一百多位知名画家,感觉不够理想,没有落实。后来我国著名老画家王挥春推荐了龙黔石,有关专家看到龙黔石的作品时,被他的龙的时代感、民族性和永不屈服的气势、以及团结、开拓、宽厚、容纳的气魄惊叹,立即决定由他主创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整整三十天,龙先生日夜构思挥笔,先以主观理解将传统中龙的头部改造,并将中国的泰山等五大名山巧妙绘在头上。巨龙的身体整个将一枚火球稳稳托起,意蕴全国人民对“神舟三号”的祈福。

作品《腾飞中华龙》完成后,60多名著名科学家、书画家、社会名人前来祝贺并在画上签名。

2002年4月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腾飞中华龙》随飞船遨游太空!

当时,江总书记讲:“龙画的好,有气魄。”

目前龙先生仍在书龙、画龙、刻龙、讲解龙、传播龙。他的家陈列着他苦心收集的一万多件龙型的物件,一有闲暇,他便静心研究,天长日久了,他的相貌有些像龙了。在艺术造诣上,他既有十年磨一剑的精工细作,又具有速成快工绝活。他的《五百神龙图》,九易其稿,历时八年;而他的一笔龙,运用大写意手法,成画仅需数十秒钟,即具秦汉之雄厉,明清之秀美,容怀素与扬州八怪之个色,对龙本质的把握与真诚,使其艺术成就日臻完美。

有人讲:他找到了一种表达人生价值的方式,此话多少带有功利性。

我愿用这句话表示:一切源于民族的记忆。

龙黔石主要艺术成就大事记:

1988年,出版《龙琢龙》篆刻专集;

1991年12月,应邀访问日本,参加世界旅游博览会并现场表演;

1994年,在北京兆龙饭店举办个人画展;

1997年4月,在“全国少数民族迎香港回归书画大赛”中荣获百花奖;

1998年12月,作品“神龙”获日本水墨画大赛银奖;

2000年1月,出版大型画册《中华龙》;

2000年9月,应邀访问韩国并在韩国济州举办的中韩画家大赛中获金奖;

2001年1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龙黔石龙画艺术”个人画展;

2002年4月5日,《腾飞中华龙》巨幅国画,随神舟三号飞船遨游太空;

2002年6月,获华夏名家迎奥运书画大赛最高荣誉奖;

2002年10月,应邀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华龙”;

2003年10月,在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腾飞中华龙》荣获最高奖——“最佳作品奖”。

猜你喜欢

中华
中华龙舟
中华
天耀中华
奇妙的“中华海龙”
爱我中华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中华小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