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2004-11-30吴梦宝楼跃文

中国民族 2004年11期
关键词:畲族职能少数民族

吴梦宝 楼跃文

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把民族发展看作仅仅是民族经济的繁荣,而对民族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相对于聚居区而言,散居区和人口较少的民族的文化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本文作者以畲族文化为例,通过对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的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践,以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应对策略。

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责任主体

我们要看到,散杂居地区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兼具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它与普通意义上的“俱乐部产品”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它还是“纯公共产品”。作为“纯公共产品”的民族弱势文化,在开发初期,其产品缺乏相应的盈利能力,私人部门绝不会介入其中,此时,公共部门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重任。

作者认为,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职能应由文化部门、民族事务部门共同来承担。理由如下:(1)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各级民族事务部门已经与同级经济职能部门有过非常成功的配合管理经验,各地可以参照民族经济发展职能的界定,由民族事务部门配合文化部门承担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职能,与时同时,同级财政还应以民族文化建设资金的名义划拨一部分资金归民族事务部门统筹安排。(2)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职能通常与民俗、民间文化的职能放在一起,目前这一职能主要由文化部门承担。但是,由于文化部门缺少民族工作的氛围,其工作人员也缺乏对民族文化感情上的认同,他们在具体工作中经常会把“民族文化”等同于“民俗文化”,用“民俗文化”的概念来取代“民族文化”,这显然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部门有民族部门的优势,文化部门有文化部门的优势,两者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把各自的优势整合起来转化为胜势,共同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据我了解,当前各级民族事务部门对民族文化承担的职能是,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方面的特殊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承办相应事务。由此可见,民族事务部门对少数民族文化只承担“研究特殊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承办相应事务”的职能,没有保护、开发和管理民族文化的职能。为了推动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各地有必要对民族事务部门的文化职能进行重新界定。

(二)制定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依作者之陋见,制定散杂居地区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战略,应坚持四条原则:(1)真实性原则。即,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要真实反映该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和丰富形态。著名的少数民族舞蹈家杨丽萍在编导《云南映象》歌舞剧时,提出了“原生态”的概念,其指导原则就是真实性。(2)可行性原则。民族文化开发的目标、计划、组织和实施手段需切实可行,此外还需兼顾战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参与性原则。一种文化,如果仅仅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则势必难以充分发挥其价值,惟有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的运作中,才能使文化在资源的配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浙江每年举办畲族“三月三歌会”,是这一原则最为生动的体现。(4)保护和开发并行原则。民族文化没有保护,不能反映其稳定性、传承性、民族性等特征;民族文化没有开发,它将会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成为一种死去的文化。古代畲民根据自己民族的迁移特征,基于适应山区环境和耕作的需要,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富于特色的畲族服饰。现今,畲民的生存环境变了,服饰的实用性功能退化了,而观感和美感要求提高了,但我们却没有对畲族的服饰做出改进和创新,畲民几乎没有人穿戴畲族服饰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探寻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有效途径

1. 重视民族文化理论研究,扶持民族文化资料的抢救、整理和挖掘。在这一方面,我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据作者了解,建国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畲族做进四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近些年,各地在民族文化资料的抢救、整理和开发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编辑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畲族卷》、《中国民族文化大观·畲族篇》、《畲族民俗风情》、《浙江畲族高皇歌》、《丽水地区畲族志》、《浙江省少数民族志》、《畲乡风云录》、《畲族历史与文化》、《中国歌谣集成·浙江卷·畲族歌谣篇》等。

2. 培养和壮大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繁荣民族文化产品的创作。

对于散杂居地区而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困难比聚居区要大得多,但是,这一工作确实又是那么的重要。人才问题不解决,其余一切都是空谈。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利用民族节日、集日定期开展民族艺术节、文艺会演、歌会、舞会、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展示各民族的新风采,激励和凝聚民族精神。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浙江每年举办畲族“三月三歌会”,在民歌传承和开发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由临近的民族乡镇(丽新、板桥、老竹、柳城)轮流承办的形式,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同,少数民族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

4. 加快文化产业开发,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机制。

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完善民族文化政策入手,政府有义务为社会提供优质、完善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群众文化团体和文化研究学术团体的经费,通过“两条脚”走路(差额拨款),鼓励民族文化的抢救性保护和创造性开发。(2)从文化资源的保护性调查、注册入手,注重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定位评估,着力于乡村文化产业生长点的论证和培育,促使并帮助拥有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乡村走“专业村”道路。(3)从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入手,拓宽文化产品开发的投融资渠道,通过“前期由政府投入扶持为主,后期以企业开发为主”、“政府给政策,企业出资金”、“政府拨一部分钱,企业出一部分钱,共同建立和管理文化发展基金”等方式,运作并壮大民族文化产业。(4)从少数民族文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入手,为民族文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随着文化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被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从而会引起侵权事件的产生。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需要用法律来保障其文化和知识产权,使之不受侵害。

猜你喜欢

畲族职能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畲族颂
数字化时代政府掌舵职能的再思考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少数民族的服装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少数民族舞》等